新媒体时代对新闻付费的思考
2018-03-27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一、新闻付费的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付费环境的形成
支付手段日益便捷,为用户的付费行为提供了便利。随着版权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人们已经习惯为了音乐、视频网站的版权内容付费。付费问答软件及知识订阅产品的兴起,也表明用户对于“知识付费”的模式接受度越来越高。
(二)用户对阅读体验及优质内容的需求
用户在免费阅读新闻的同时,也会在其他方面为“免费”行为支付一些代价。广告投放以各种手段插入,极为破坏阅读体验。因此,许多用户愿意为了更好的阅读体验选择付费。
要想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准确抓取自己想要的内容,需要花费一定的力气和时间,因此,不少用户愿意用金钱换时间,主动为优质内容埋单。
(三)媒体转型升级的需要
我国新闻媒体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改变过去单一依靠广告的经营模式,突破新闻媒体的盈利困境。因此,即便当下用户对于新闻付费的支持度不高,但这一举动仍是大势所趋。
二、新闻付费面临的困境
(一)新闻产品同质化严重,不具备保鲜性
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如此众多的今天,用户并不会专一于某一新闻平台。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很难有新闻平台能够脱颖而出。受“眼球经济”驱使,新闻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新闻一旦失去了其时效性,便失去了其保鲜力。作为商品,它价值易逝,购买新闻产品似乎是一件不划算的事,用户对于是否应该付费阅读存有疑虑。
(二)新闻免费的传统观念难以打破,版权保护是难题
即便许多用户已经养成了为内容付费的习惯,但新闻免费的观念虽然已经深入人心。有《人民日报》新闻付费墙倒塌为先例,业界对于新闻收费的看法偏向消极,认为新闻收费在中国不太可行。
面临着和视听读产品一样的困境,对新闻产品进行版权保护成了难题。付费内容通过截屏转发、复制等手段分享出去,不仅侵害原作者权益,也会给其他付费用户带来不平衡心理。如此下去将会形成恶性循环:侵权现象产生,付费用户停止付费,内容生产者得不到应有的收益,从而停止生产内容。
三、用户会为哪些新闻付费
(一)独家定制新闻
由于新闻的可替代性强,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新闻本身,而非平台或者渠道。因此,虽然聚合类新闻媒体平台众多,但难说有哪些用户对这些平台具有忠诚感。“独家新闻”及“定制新闻”的重要性在此凸显。大量“独家新闻”的报道,会为平台本身吸引一批具有忠诚度的粉丝,并且驱使用户为它付费。“定制新闻”通过采集用户的阅读行为,根据用户喜好推送相关信息,能够主动满足用户的需要,使他们的注意力不会被其他平台吸引。
(二)附有深度分析的新闻
自媒体时代来临,虽然话语权被消解,但在一些专业领域,拥有更多专业知识的成功人士往往会有大量拥护者,他们作为优质内容提供者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利用自己的经验、智慧以及知识对新闻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所发布新闻背后蕴藏的价值远超新闻本身,此时用户购买的是写作者的思想及思考结果。例如,在财经新闻领域,财新网通过自己多年来提供优秀内容的实力及在财经领域的影响力,成功吸引了一批关注财经新闻的用户。
四、新闻付费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一)持续优化付费订阅的流程,寻找潜在用户
媒体平台应当尽可能与多家付费平台合作,简化繁琐的付费流程,打通用户的付费之路,优化用户的体验,为用户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把新闻产品真正当做“产品”进行推销,利用用户的人际关系进行口碑传播与扩散。没有一个收费模式和报道模式是完美无缺、适用于所有受众的。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媒体应当做出不同的策略吸引他们。除了进行大数据分析,还应当有目的的进行用户访谈或问卷调查,识别潜在付费用户,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
(二)明确自身定位,精准识别用户群体
在“大众”变为“分众”的当下,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新闻媒体应当对自身的编辑方针和读者群体进行明确定位,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报道风格和模式,注重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培养采编团队,提高市场运营能力
许多媒体平台开通了“百家号”,利用群众和共享内容的力量吸引用户。但是专业优质内容并非普通草根群众能够生产出来,甚至并非单一记者的力量能够做到。因此,团队的建立和合理分工,能够使各种人才各施所长,一起为提供优质内容及树立媒体品牌服务。
(四)做好垂直领域优秀内容的供应
广泛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报道并不会引起用户的付费意愿。而在金融、财经等对写作者有较高门槛的领域,媒体若能提供卓越优质的报道,则能吸引许多用户为其买单。
五、结论
新闻付费的本质,就是把新闻消息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其商业价值。专业、严肃类新闻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很难做到内容变现,财新网宣布启动财经新闻全面收费引发了内容创业者的诸多讨论。在保证优质内容的可持续性提供基础上,新闻付费能够摆脱新闻媒体过去单一依靠广告盈利的局面,实现原创内容盈利,这种转变有利于更好的保持媒体的风格特色和面貌质量,使其不会为迎合广告主的喜好而放弃对编辑方针及职业操守的坚持。我国关于新闻付费的尝试仍然较少,对新闻付费的探索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