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云》系列比较分析
2018-03-27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学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学系
麦庄导演的《窃听风云》系列已经走入第三部,其影响力不亚于当年的《无间道》系列。而作为香港警匪片新模式的代表作,《窃听风云》系列无疑能为类型片创作提供更多的思考。
一、叙事结构
电影的叙事模式多种多样,比如,因果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等。随着电影艺术的日益成熟,一部电影中交织着各种模式,情节紧凑、合理。
《窃听风云》主要按照故事的时间线索进行,突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力求在情节的起承转合中做到层层相扣。第一部《窃听风云》以香港刑事情报科窃听小组的工作为故事背景,剧中的3人虽然获得了高达1500万的收益,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人性的善恶变化在巨额的交易内幕中自然流露。且为了凸显不同人物的命运,导演还在保证主线的完整进行时,兼顾了对3人个人命运的勾勒。
而《窃听风云》第二部,则在前作梳理多人命运脉络的基础上,加入了更为曲折的复仇故事。精明的证券商人罗敏生、苦闷的退伍军儿马念祖还有矛盾的督查何智强,他们3人的关系比起前作来,相对复杂,人性的多面也在其互相的帮助、斗争、联合、对垒中有层次的体现出来。该片的另外一个特色,便是将触角对准了人们感兴趣的黑帮,引入了“地主会”这一叙事线索。而这一组织的活动,又会与情节主线,以闪回的形式交融,并在切换间交代清楚了人物关系和事情进展。人性的正与邪、复仇与反击、股市的起与落、利益的合与斗等等都与揭露真相的情节融合,剧情的起承转合间饱含着诸多思考。
同样《窃3》也只是保留了这个系列的名字与主要行为方式——窃听,故事内容与前两部也没有关联。这回的三位主人公没有牵连股市,而是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大众化的事件——丁屋事件,虽然保留了前两部的主人公,但《窃3》中也发散了其他主演的线索,所以削弱了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三者鼎立的局面。《窃3》里出狱的罗永就、富商陆金强、电脑高手阿祖的矛盾冲突没有前两部明显,从叙事方面来看,由于影片没有对人物的前史进行过多铺陈,所以造成了人物之间情感矛盾发展原因、道德伦理价值观变化原因的缺失,叙事张力下降。
二、叙事时间
“电影要讲好故事,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控制时间流程,如何重构乃至‘雕塑’时间。对时间畸变的富于匠心的营构,直接奠定了影片文本对故事中心的选择,对情节结构的编织和对情感意图的取向。”时间的选择安排、时间频率等因素的处理妥当合理才能够使得影片有张有弛,节奏恰当。
物理上的叙事时间,只是影片在时间上的一部分,它要求着创作人员,在有限的时间里,讲述剧情又释放内涵。3部《窃听风云》都把握好了90-120分钟最为优质的观影时间,而对剧情时间上的把控则各有所长。
《窃听风云》第一部将叙事时间浓缩在一年间,节奏十分紧凑。3位香港刑事情报科窃听小组成员,从抓幕后指使者,逐步变为既得利益者。导演让3个人对于命运的选择,简洁凝练的在一场调查中进行,不拖沓,但正中人心。
第二部影片则因为复仇线索的引入,时间跨度长达30年。“地主会”的发展、家族的仇恨在较为漫长的叙事时间中,得以沉淀出清晰的脉络。而影片的叙述视角又以最近的时间为起点,逐步揭开事件的前因后果。而前后30年的对比,还需要与情节主线相勾连,虽然叙事更为充足,但稍显冗长。
《窃3》则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时间——5年,但主要事件爆发就在一段时间内。但影片时间却是3部中最长的,达到了135分钟。所以,影片节奏很紧密,但也因为节奏过于紧密,没有给观众过多时间去梳理叙事线索,影片韵味没有得到隽永的发挥。
三、结局的悲剧内涵
电影中悲剧的结局一般有三种,肉体毁灭型、精神损伤型、和解团圆型。悲剧的各种收场都和观众的心理期待有关。其实悲剧中的所谓收场也就是结局,这种结局一般就是最后主人翁命运的归宿。悲剧中主人公的命运宿演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它能否满足观众的心理要求,香港电影一直以来都是以满足观众的需求,追求票房为着眼点的。
斯卡里格曾说过“悲剧剧情中一定有流浪和死亡的事情”。而在《窃听风云》系列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死了,是肉体毁灭型;《窃》中三位主人公无一幸存,只有《窃3》中保留了两位主人公,但却避免不了精神损伤型结局,总而言之,《窃听风云》系列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和解团圆。悲剧作为美学范畴和艺术形式,源于生活的苦难,又高于生活的苦难。因为它在真实地反映人类不幸境遇的同时,又将生活的惨况艺术化了。
《窃听风云》系列电影就是展现新世纪开始后,资本迅速扩张与社会伦理道德发展缓慢矛盾冲突形成的一个悲剧故事。在这个曾经体制同样健全的小社会里,既存在着体制对个体的虐待和压榨,也存在着人心对世间的思考。“无根”的恐惧是香港人心底最深层的集体焦虑。他们在窃听的世界中寻找让自己生存的线索,却最终丧命于互相精心设计的圈套中。江湖中必有风云,而个人的道德伦理观念才决定风起云涌时自己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