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摄影记者怎样做到“动静结合”
2018-03-27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变。尤其是不断推出的新媒体形式以及日益强大的媒体终端功能,媒体之间的界限不再像以前一样清晰,媒体融合是必然走向。在融媒体时代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摄影的功能也愈发丰富全面,不再只是发挥版面美化作用,而是成为可以提升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载体,对有效提升报纸的竞争力起到重要影响。摄影也成为助推媒体融合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一、运用新型的摄影设备
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下,摄影记者主要指为报纸、通讯社等进行新闻图片拍摄的专业人员。大部分的报社、通讯社都有专门的摄影部和专职记者,负责进行新闻图片的拍摄。而在融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并且应用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闻图片拍摄的门槛。因为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之下,专业摄影记者所配备的相机层次不断提升,其他新闻记者也能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拍照。同时,媒体技术也得到深度融合,不仅仅是相机具备拍照功能,其他摄像设备也能同时满足拍照功能。在有需求时,摄像师可以利用摄像机进行拍照并及时传送图片。很多高清摄像机的视频截图也非常清晰,完全可以满足新闻图片发表需求。而且,数码相机及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导致大众都可以有效运用这些设备的拍照功能,从而使人人都成为自媒体的一员。
融媒体时代下,照片拍摄功能的不断提升完善,使摄影主体更加多元化。大众媒体的不断丰富及拓展为拍摄更多新闻照片提供了可能。融媒体大大环境下,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对手机这一多媒体终端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手机也具有更多的传播功能,比如通信、拍照、互联网等。
二、提高对视频和图片的融合能力
融媒体时代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各种媒介的融合运用。当前环境下,各种传播设备都能够实现都不同媒介形态的融合使用,多种媒介形态得到了有效的整合运用。融媒体环境下,摄影的媒介形态主要体现在“图文并茂”和“动静结合”这两方面。
摄影最外在的表现形态就是图片,但是图片并不能独立于新闻摄影存在。同时,图片本身具有直观形象、视觉冲击力强的优势,通过一张图所传达出效果甚至高于新闻报道文字内容本身。但是,若仅仅运用图片,没有相对应的文字说明,那图片本身就算有再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也无法起到有效传递新闻内容的作用,新闻事件就不能有效进行表达,容易导致理解误差。
传统的媒介环境下,新闻图片和摄影用的相机二者都是静止的。但是摄像机则不同,除了能拍摄图片之外,还可以对整个事件的过程进行记录,通过声音和画面的有机结合,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新闻事件的传达。
所以,摄影记者在进行图片拍摄的同时也能够同时进行视频的拍摄。当前形势下,摄影记者必须要掌握并能充分运用短片拍摄于编辑的技能。可见,在融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可以通过对不同媒体形式的融合有效拓展业务范围。就算是对相同的新闻事件进行表达表现,也可以运用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载体,以充分体现媒体融合理念。
三、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传播途径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图片从拍摄、校对、发稿到被读者接收,都要依赖相应的拍摄工具及网络平台。各种媒体形式进行融合的重点是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利用网络搭建各种媒介交互融合的平台。
其一,网络发布平台为现代媒体人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工作便利,也为各种媒体资源的融合提供了可能。在大型综合报道中,摄影记者是媒体融合的元素之一,在报道过程中主要任务就是做好拍摄工作,并且拍摄的照片可以被及时传回新闻中心经过编辑处理后进行发布,并且会被其他媒体转发;其二,网络发布平台也为大众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提供可能。最大程度上促进传播主体多元化,使新闻摄影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具有创新性。很多正规媒体开辟了专栏,如《扬子晚报》在西祠胡同的官方讨论版“扬子晚饭团”中,为普通民众开辟了新闻图片的发布空间:无论你在哪里,看到有意思的事情,赶紧拍下来,上传到论坛中,好的照片会刊登在《扬子晚报》的“南京城事”专版中刊出。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摄影传播的途径越发的融合,并且具有了多元互动的传播特征。新闻图片可以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快速传播,并且能够在不同媒体间予以交互;大众在阅读图片之后,还能够及时进行评价并且分享给他人,也能够在网络上分享自己拍摄的图片,成为传播主体。
参考文献::
[1]王赫楠.浅析融媒时代摄影记者的机遇及挑战[J].新闻研究导刊,2017,9(10):22-24.
[2]李长生.融媒体时代“摄影+”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3(6):13-15.
[3]黎寒池.融媒体语境下摄影记者的“跨界”模式[J].中国地市报人,2017,10(8):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