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分析与研究

2018-03-27

传媒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文本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山东 临沂 273400)

阅读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人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强化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分析与研究,能够有效促进馆藏资料的快速流通,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打造书香社会。

一、信息化时代对图书馆读者阅读的影响

(一)改变了阅读习惯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改变了数字出版技术,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传统纸媒是按照编者的意志加以串联的,具有相对固定的文本排列,人们在阅读纸质作品时遵循的是“线性思维”,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思维指向都具有同一性和一致性,有利于读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其阅读心理也是具有稳定性的。而随着信息技术在出版界的渗透,电子读物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的纸质读物,电子读物体现的是超文本的“非线性阅读”,人们只需要搜索相应的关键词,就能够实现数据文本内容的交互式联结,其文本内容也从单一的文字拓展为图像、音频、视屏等多媒体形式,具有直观性、互动性和立体性。阅读媒介的转变颠覆了读者动机、情感、认知等阅读心理,形成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

(二)强化了“功利性”阅读

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领域的应用,使得读者的阅读心理展现出强烈跳跃式特征,其随机化的阅读选择强化了“功利性阅读”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在任何环节下,读者的阅读选择都是以阅读兴趣为基础的,而电子阅读的随机性、跳跃性以及碎片化等特征,使读者的阅读兴趣不再固定于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而是更多地表现为娱乐化的趋势。互联网络中海量信息资源的流动,在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的同时,也充斥着一些刺激人感官的过度娱乐化信息,从而降低读者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标准,造成读者专注、审慎、反思等思维能力的削弱,严重限制了精英文化的普及。

(三)淡化了“深度阅读”

阅读并不是严重被动、机械的认知过程,而是读者主动获取各类信息、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对读者的感知、分析和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数字阅读的便利性、兼容性和丰富性极大地降低了文本阅读的难度,影响了阅读态度和使用意向,过度依赖数字阅读不仅无法提高读者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会造成读者心理认知的惰化,使其从主动阅读走向被动阅读。

此外,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信息对读者感官的刺激以及“快餐式”的阅读模式,也会影响读者阅读的专注度,造成“深度阅读”能力的缺失,影响读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本写作能力。

二、在信息化时代疏导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的措施

(一)强化阅读的批判性思维

强大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人民群众创建、接收、处理和传播信息的方式,电子阅读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读者的被动式阅读,并影响了读者身体正常机能的恢复和调整,面对这样的负面影响,读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批判性,充分利用传统纸媒的优势,通过记录读书笔记、建构思维导图等方式,在阅读的过程中强化推理、归纳、类比以及顿悟等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还要广泛开展读书漂流、读书分享会等全民阅读活动,并强化对读者阅读方式方法的正确引导,从而帮助读者挖掘文本中的深层次含义和情感。

(二)加强图书馆的阅读引导服务

图书馆是读者阅读的重要场所,应该肩负起疏导读者阅读心理的责任,使读者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获得心灵的宁静。首先,在信息化阅读环境下,图书馆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主动的读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阅读服务,依托于馆藏文献,做好相关的宣传辅导工作,也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其次,图书馆要构建和谐良好的阅读氛围,保障图书馆内的安静整洁,凸显人文气息,从而为读者提供宁静、舒适的心理体验,促进其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去。最后,图书馆要积极使用阅读疗法疏导读者的阅读心理问题,通过开设阅读治疗咨询室,缓解读者的阅读心理障碍,使其重归深度阅读中去。

(三)利用数字媒介的个性化阅读服务

当然,信息技术在图书领域并非全无优势,其信息的集成性和传递的便捷性能够有效促进读者阅读的“由浅入深”,在引导读者的阅读心理,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字阅读优势,促进读者阅读方式的转变。此外,数字媒介的时效性、点对点服务以及实时互动能够有效整合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从而为读者推送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以有效激活读者的阅读自觉性和能动性,促进碎片化的浏览式阅读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深度阅读。与此同时,图书馆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在线网络阅读平台,从而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发挥图书馆的职能。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要积极完善信息化建设,打造网络数字平台,以促进阅读资源的快速流通。与此同时,图书馆还要积极疏导图书馆读者的阅读心理,促进其回归深度阅读。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