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新闻的未来发展与角色转型探析

2018-03-27

传媒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民生工作者信息

(莱芜报业传媒集团(莱芜日报社),山东 莱芜 271100)

一、引言

近几年,人们在关注民生新闻时,不像过去一般注重家长里短,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体制和经济的不断变化。民生新闻历经十年的发展,也从最原始的题材式演变成了一种情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政府乃至国家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民生新闻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认真探讨之后的转型及发展。

二、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

在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所有传媒行业发展逻辑都不能把此作为审视基础,这样我们才可以全面了解与深刻掌握自身的定位与位置等一系列的战略性问题。而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如何的,在这一时代,我们的任务、使命又是什么呢?

(一)社会融合化,蝴蝶效应加剧

社会的互相融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原因,但在另一层面来讲,其融合程度的影响也要从两个相反的方面来看。一方面,它给我们带来了秩序、福利与效率,但另一方面也让危机呈现出了一定的日常化和直接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任何微不足道的小问题都可能转化成为社会危机,同样任何个人问题也有可能发展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大问题,这样就使得人们在面对危机时,常常要经受信任危机的考验。这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大不小的弊端,也是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必经的一个过程。

(二)个人力量弱化,人们信任危机加剧

整个社会由于现代化文明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整体,包括资源、市场、政治、社会在内的各方面都经受了整合,这样一来导致个体在面对困境时,越来越容易显得无助、无能为力。在全球化越来越普及的当下,个人在历史的潮流下显得相当无力,人们普遍的感受就是无力与失望,这是目前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此外,在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福祉、灾祸以及升迁都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了被利益左右的环境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都是利益相牵连,在这种情形下,人们之间的信任度也在逐渐降低,改变这一现状刻不容缓。

(三)技术革命引起生活变革,人们压力随之增加

民生新闻,它在解放人们所说所想时,也使得人们更难适应其丰富多元的表达形式。传统传媒的巨大变革,人们看到的社会更为丰富多彩,也让人们多了更多的表达权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所面对的信息缺少了逻辑严密性,更为复杂多元化的信息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听。但同时,信息的相互矛盾,信息之间的相互抵触,也让人们的心理压力倍增。近百年的科技爆炸,人们的生活发展更是经历了颠覆性的改变,越来越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包括就业、学习方面的压力与困扰。新媒体转型期,也要关注民众的生活变革。所以说,如何将新型技术充分利用,并发挥其作用和功能,找到人们压力与生活变革之间的平衡点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如何迎接挑战,并提升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显得格外重要,下文就对如何良性的、正确地发展民生新闻展开讨论和分析。

三、良性、正确地发展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是现阶段人们最认可的也是最为受关注的一种主流媒体,但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其传统的权威性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甚至有瓦解的趋势。在普遍认知中,人们更相信权威,更信任专业人才,认为只有专业化人才经营才可以更完善地解读与报道信息。且对体制保持敬畏之心,无条件地认为相信体制是实际信息的提供者、设置者,但在目前,互联网事业蒸蒸日上,各种新媒体包括自媒体层出不穷,各种传统观念都受到了颠覆性的打击。基于这种形势,传统的民生新闻更要善于发现传播领域中的重要空间,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不惧挑战。

(一)信息发布演变为信息解释

目前社会,是一个自媒体兴起的社会,新闻相关工作者并不具有发布新闻的专利。包括普通公民中的博客与微博、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在内的自媒体占据了新闻发布的半壁江山,这导致传统新闻行业占据的市场份额不断收缩。不得不承认,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的挖掘以及新闻的把握上,由于专业的限制,不能随意地报道,比非专业人员反而有较大劣势。但是,不专业的自媒体工作者往往更关注新闻是否吸引眼球,是否能引起轰动,从而丧失了对新闻真实性的判断,忽视掉一些重要的信息。

其次,在这个快餐式信息横行的时代,为了追求信息的多样化,在深度的挖掘上面就会少了很多力度,牺牲掉纵向的探讨,这时有主张而不具备论据的形式,就会成为信息消费过程中的常规认知。所以,民生新闻应当补充这一缺陷,具体来讲就是补充社会认知的不完善,包括论据、论点等的完善,这也是当今社会下媒体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最后,民生新闻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善且不连续的,阶段性较强,转播时经常是分段式的,这样有可能就会误导民众,因为民众往往没有渠道将其有效地连接到一起,无法理解这些分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的结果就使解释权往往只由发布者所掌握,就会导致断章取义的结果发生。民生新闻有责任与义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判断信息的是非对错、逻辑谬误,并能够做到控制正确的舆论走向,向公众解释清晰信息的前因后果以及之间的关系。

(二)从意见表达到意见平衡的转变

新时期的新闻人,不再是意见的表达者,更多的是平衡公众的意见并传达的工作者。新闻作为多元社会中的重要核心,在社会舆论的把握、社会环境的营造方面应有恰当的平衡,在平衡中寻发展,在平衡的社会环境下才能保证发声的平衡性。新闻媒体要找准自身定位,并不是权力的掌握者,规则的制定者,更多的是作为公众的监督者,要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中做好平衡,给公众传达最为客观真实的信息,保证信息来源的权威以及真实有效,在各种渠道的信息中尽量做到平衡,这也有助于社会的平衡。由此可见,新闻人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面对社会的各种舆论,坚持自己的立场,对社会的表达意见进行平衡,从而有效实现意见的平衡转变,这是新闻工作者需要做的。

(三)从社会守望者到社会对话者的角色转变

新时代媒体是社会中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关键平台,新闻传播权利在新时代是要发生传递与转让的,并不单纯作为社会发声人员,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对话。在新闻参与以及媒介使用权上,新闻也正在进行着权利转让以及过渡。新闻要提升自身价值和使用好社会各级资源,就必须让群众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且,人们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需要参与到社会的监督中来,也有表达自身意愿的需求。这就需要在传播平台上拥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这样一来,民生新闻的意义也将显著提高。其次,公众需要对权利发表评价,需要有表达的权利,而这些权利应当是属于社会公众的,新闻媒体与公众之间没有沟壑,是紧密联系的。民众需要眼睛去看清事实真相,而媒体就是他们的眼睛,提高民众的参与权,切身体会自身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所带来的荣誉感是媒体工作者需要带给民众的。脱离之前高居庙堂之上的陌生感,给人民群众亲切的参与感,是民生新闻在转型期需要切实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见,新闻人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面对社会的各种舆论,坚持自己的立场,对社会的表达意见进行平衡,从而有效实现意见的平衡转变,这是新闻工作者需要做的。

四、结语

总体来讲,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同时,人们也对资讯、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不断寻求新闻包括真实性在内的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要关注信息在层次、结构方面的完整。新闻的价值要得到最好最优的体现,就不能脱离群众,不管如何发展与转型,都应当注重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与适用角度。新闻媒体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接近人民群众,越来越亲民,不再是传统媒体一般的高高在上,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应该把人民的需要放到工作的重点,保证自身报道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实现良性转型。

猜你喜欢

民生工作者信息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订阅信息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