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4P理论的音频知识付费平台的市场策略探究
——以得到APP、喜马拉雅FM APP为例

2018-03-27

传媒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喜马拉雅大脑内容

(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杰罗姆·麦卡锡(McCarthy)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将营销要素一般地概括为4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即著名的4P。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以下将从这四个方面对喜马拉雅FM APP和得到APP的市场策略加以分析。

一、精准定位与用户本位

(一)准确产品定位、放大自身优势

喜马拉雅FM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在线音频平台,知识付费类节目占比大,对喜马拉雅FM有着战略性意义。付费精品的上线对于喜马拉雅FM用户规模和黏性的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庞大的用户基数是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免费的基础上推出精品付费专区,使用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和OGC(品牌生产内容)三者相结合的模式。全媒体时代通过UGC模式增强与用户的互动,形成填充平台内容与吸纳海量用户良性循环。随后以PGC、OGC模式加持,确保知识付费产品品质以增强用户黏性,实现平台可持续发展。与喜马拉雅FM不同,得到APP的开端是2012年上线的一档知识型脱口秀《逻辑思维》、2014年《逻辑思维》官方公众号粉丝突破200万,2015年得到APP正式上线。相对于从2012年便开始做平台的喜马拉雅FM,得到APP在用户基础上是没有优势的,因此得到根据自身定位选择在垂直内容深耕,致力于为2%的终身学习者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依靠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营销与用户建立联系,通过频繁互动产生的回声室效应维持用户黏性。两者看似同为音频录播类知识付费平台,但产品定位全然不同。在全媒体时代大数据得到广泛运用,而决定成败的关键的并不是运算能力或统计技术,关键是诠释问题的角度与观点,准确产品定位、放大自身优势对平台方有着重要意义。

(二)优化产品设计、注重用户体验与社群建构

分析喜马拉雅FM和得到的历史更新记录,发现其产品更新始终围绕优化用户体验和建构社群增强用户黏性。移动端的产品,需要满足用户的移动性、便携性、即时性消费需求,所以对产品体验的要求格外突出。不断地优化用户体验以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客户忠诚度。产品设计从抽象到具体划分为五个层次,战略层体现用户需求、产品目标;范围层体现功能规格、内容需求;结构层体现交互设计、信息架构;框架层体现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表现层体现感知设计。感知设计是五层模型的顶端,集内容、功能与美学于一体,是产品用户首先会注意到的地方。

二、基于双边市场考虑定价

知识付费平台一边是内容生产方、一边是内容需求方,平台通过为双方提供服务获取经济效益。双边市场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即平台一边的用户数量对另一边用户的效用有影响,随着平台一边用户数量的增加,另一边用户的收益会随之增加。除此之外双边市场的价格结构具有非中性特征,即在总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平台企业向某一边用户收费的变化会影响另一边用户的接入规模,从而影响到平台对另一边用户的收费,并最终影响平台的利润水平。得到APP专注PGC生产模式,大师课统一定价99得到贝(99元)、订阅专栏统一定价199得到贝/年(199元)、精品课统一定价19.9得到贝(19.9元),在定价方面并没有基于双边市场考虑。在大师课中《刘嘉·心理学基础》30节课程的价格和《郑也夫·社会学专题》50节课程的售价是完全一样的。在订阅专栏中42099人订阅的《张潇雨·商业经典案例课》与165702人订阅的《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的售价是完全一样的(2018年5月20日数据)。不同品质的课程同样的售价,内容生产方的生产积极性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伪知识营销有了生存空间,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长此以往这样一刀切的定价方式不利于平台发展。

三、渠道资源整合

渠道是由相互依赖的组织构成的商业结构,产品通过这些相互依赖的组织从原产地向消费者转移,目的是将产品转移到其最终的消费目的地。对比分析两大平台得出以下两大策略:

(一)线上线下资源整合

早期,得到APP的前身“逻辑思维”在渠道方面颇有建树。“逻辑思维”在优酷有自频道,截至2018年5月累计播放量超49574.6万,在喜马拉雅有音频,在微信有公众号,将一切可接触用户的点都转化为自己的营销渠道,不断壮大“罗辑思维”的社群。在运营中,用户群不断优化,高效率收集了长尾需求,积沙成塔,为后期得到的推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得到线上的火爆带动了线下课程的需求,得到创始人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会(《时间的朋友》)百度指数从2015至2018连续3年持续高走,线上线下相互有效扩充营销渠道。数据方面,根据百度指数在2018年1月1日,得到的搜索指数同样达到了峰值10327,同比增长了150%。2018年1月2日,得到的日下载量有了明显来的提高,达到了全年的峰值88394台,同比增长了35%。

喜马拉雅FM则以电商运营思维做出更多创新。对比得到和喜马拉雅FM均在平台设置商城,得到主要以纸质图书、文创小物、生活精品为主;而喜马拉雅FM在商城推出“晓雅Mini AI音箱”通过贩卖AI音箱联通线上线下,让知识之声融入生活场景。除此之外,与万科进行跨界合作,打造线下“喜马拉雅知识体验店”,在体验店内展示喜马拉雅FM现有产品,举办大咖分享等多样化的线下活动,多渠道营销。

(二)试水分销策略

全媒体时代知识付费平台进入成熟期,同质化问题突显、竞争加剧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分销成为新手段。得到APP尚无举动而喜马拉雅FM在2018年发布城市服务商召集令,给予合伙人二级分会代理权和品牌使用权,预备通过分销方式进一步线下发展,市场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四、创新广告促销手段

在广告营销方面,喜马拉雅FM和得到两大平台各有特色。总体而言促销策略较为集中,专注做好一类促销,具体策略上两大平台基于自身特点各有侧重:

(一)得到APP广告营销

2018年得到APP与《最强大脑》紧密合作,打出了“最强大脑用得到”的口号。双方合作的基础主要在于品牌调性、用户群体的高度契合。《最强大脑》作为国内最火爆的大型科学竞技真人秀节目,以独特的高品质内容传达科学精神与挑战精神,吸引了一大批热爱思考的观众;得到App作为知识服务提供商,推崇终身学习、自我突破的理念,服务于1500万热爱思考、热衷学习的终身学习者用户。二者不仅品牌调性相符,而且用户群体重合度较高,有助于发挥品牌协同效应,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让合作价值最大化。在《最强大脑》节目播出期间和得到App联合推出了《最强大脑》科学总顾问刘嘉的心理学课,在收看节目的同时摇一摇下载得到APP注册新会员,免费学习刘嘉心理学课,此外得到App还为每一期节目策划了“最强大脑专区”,登陆得到App即可看到《最强大脑》挑战的项目解析、延伸知识讲解、有奖脑力测试等内容。通过百度数据搜索“得到APP”,在2018年1月5日《最强大脑》开播日,1月12日得到搜索量达到第一个峰值(搜索指数2449),1月19日播出第三期节目,1月20日得到APP搜索达到第二个峰值(搜索指数3610),1月26日播出第四期节目,当天搜索达到第三个峰值(搜索指数2721),广告效果显著。

(二)喜马拉雅FM APP造节营销

喜马拉雅FM打造声音版淘宝网,学习淘宝双十一打造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节日当天主推《蔡康永的201堂情商课》,蔡康永亲自参与线上视频直播,马东、咪蒙进行语言连线直播,为知识狂欢节制造声量。除此之外3000名知识网红参与其中,2017年喜马拉雅FM知识狂欢节当日整体销售额达到1.96亿元。

五、结语

总之,当前时代知识付费已经逐渐成为音视频平台发展的趋势,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不论是喜马拉雅FM APP还是得到APP都应当积极地进行创新,学会结合市场运用4P营销理论,满足用户需要,吸引用户注意力,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促使相关APP在市场上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喜马拉雅大脑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巨人复活传 喜马拉雅
美女冒险家:“翼装”飞越喜马拉雅
给喜马拉雅找找茬
主要内容
风过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