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记者新闻采写技巧研究

2018-03-27

传媒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广播媒介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65)

一、前言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尤其电脑、智能手机迅速普及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已经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络,同时各种微信、微博、网络论坛、QQ等自媒体平台也应运而生并顺势发展,向以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发起了巨大的挑战,此外,如今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受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他们不再愿意被动地接收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而且对媒介传播信息的内容及时效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更好适应新媒体时代媒介发展的潮流趋势,广播媒体也积极思变,转变传统思维,加大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度与广度,以期更好地应对媒介发展过程中日益增强的市场竞争,广播记者作为广播新闻节目的第一生产者,可是说是广播媒介的发展动力源泉,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记者如何提高新闻的采写技巧?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新闻节目的创新?这些问题都需要广播记者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出答案。本文尝试从这几个问题入手,详细梳理提高新闻采写技巧的策略或举措,完成采写形式上的改革与创新,力争帮助新时期的广播记者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的发展潮流,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最终为广播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记者新闻采写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新闻采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到新闻节目的质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尤为如此,广播记者新闻采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往往让广播记者的新闻采写工作难度加大,面临诸多方面的难题。

(一)传统新闻采写观念没有转变

广播记者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工作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尤其内在的方式方法,不能随心所欲。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媒介技术的发展,新闻采写技巧或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广播记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提高新闻的采写技巧,找到最合适的有效的方式方法。而在实际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很多广播记者仍然故步自封,按以往传统新闻采写的经验开展工作,根本不顾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愿进行新闻采写技巧创新的尝试,对自己的新闻作品缺乏更高要求,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广播记者新闻采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广播记者在创新新闻采写技巧时首先要进行思想认识上的革新,积极转变传统的新闻采写观念,用互联网新思维武装自己头脑。

(二)新闻采写存在严重滞后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而且各种信息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很多新闻事件还没进行采访就已经变作“旧闻”,新闻价值大大缩水。广播记者想要第一时间对新近发生事件进行采访,就必须要有一条可靠的能获取准确信息的渠道,广播媒体作为传统媒体,以往的新闻采访更多是上级部门安排的或是对口式采访,再加上采写的新闻节目要经过逐级资格审查后才能播出,在这种环境下,广播媒体及广播记者对新闻时效性要求不算太高。但是新媒体出现后,由于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的灵活性更高,新媒体发布信息的时效性明显强于广播媒体,与之相比,广播记者新闻采写存在严重滞后性,可以说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是广播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难题之一。

(三)采写的新闻不适合新媒体平台传播

由于广播媒体依靠“声音”传播的特质,广播节目很难做到“图文并茂”,与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节目相比,缺乏生动性、趣味性、直观性。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要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尽量拓宽广播节目的播出渠道,那么就需要在广播节目方面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以便广播记者采写的新闻节目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平台传播要求。

三、媒介融合对广播记者新闻采写的新要求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面对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对广播记者新闻采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

(一)新闻采写的速度要更快

新闻的时效性是决定新闻价值大小的关键因素,没有时效性的新闻根本不能吸引受众的关注,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自身就是信息的传播者,他们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随时随地拍摄图片或视频,在新闻记者还没来进行采访之前就已经将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第一时间上传到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迅速传播开来。所以,广播记者一定要提高新闻的采写速度,不然别说抢“独家新闻”,就连基本的新闻采访都来不及。

(二)新闻采写的内容要有可读性

如今受众的信息需求多元化,对新闻内容和形式要求很高,所谓“内容为王”就是这个道理。广播记者要致力于不断提高采写新闻内容的可读性,但要牢记增强内容的可读性不等于无底线的迎合受众的种种需求,一定要摒弃那些隐含暴力色情、低俗趣味的内容以及一些虚假信息,加大发布信息的审核力度,自觉维护广播媒体作为社会主流媒体的社会形象,既要不断增强新闻内容的可读性,还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

(三)新闻采写要更加贴近受众

以受众为中心开展各项新闻采写工作,这是广播记者需要时刻谨记的准则。党和政府一直强调和要求广大新闻媒介工作者遵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播媒体及所有广播记者一定要以受众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来采写新闻,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与受众生活、学习工作紧密相关的新闻事件,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不断增加受众群体,提升广播新闻节目的收听率。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记者新闻采写技巧创新举措

(一)提高新闻采写综合素质

广播记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新闻采写技能,这是从事新闻工作的基础要求之一,无论在什么时代,这对广播记者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广播记者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善于在纷繁芜杂、变幻莫测的各种新闻线索中“抽丝剥茧”,寻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其次,善于找到最合适的新闻切入点,灵活利用“倒金字塔”等新闻写作谋篇布局的技巧,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写作各种新闻题材、体裁的能力,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新闻采写的综合素质,最后,新媒体时代的广播记者还要掌握各种无人机航拍、高清摄像机拍照、动漫H5制作等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新闻采写工作更加高效。

(二)利用网络做好新闻采写前各项准备

如今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上网浏览、发布信息已经变成受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受众习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传播到网络,所以,广播记者可以借助网络做好新闻采写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寻找重大新闻线索、提前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从而利于广播记者合理制定采访提纲,最大程度节约采访前的时间,将时间重点放在实际新闻采写过程中,从而提高新闻采写的效率。

(三)培养互联网思维,灵活运用新媒体手段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记者要有互联网新思维,善于利用电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手段从多方面来辅助新闻的采写工作,毕竟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不再仅仅局限于广播等传统媒体,腾讯、微信、QQ等各种手机APP迅速走红,受众已经习惯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来满足自己的社交、生活工作方面的需求,最明显的是受众倾向于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收看想看的新闻节目和电视剧、电影等,所以广播记者要认清媒介发展形势,调整传统的新闻传播策略,大胆应用新媒体工具来开辟新的新闻传播途径,丰富新闻的内容,尽量满足广大受众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同时加强与受众的联系,广播记者开通自己的微信、微博账号与受众进行交流,听取受众的意见,还要多留心身边亲朋好友的微信、微博或QQ空间,养成长期关注百度贴吧、网络知名论坛的好习惯,从中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线索,从而写出更多的新闻作品。

五、结语

总之,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今后媒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广播记者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努力学习和创新观念,全方位提高新闻采写的技巧,力争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广播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书,最优雅的媒介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论交警广播直播室的构建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