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编辑如何做好副刊策划工作

2018-03-27

传媒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马街平顶山副刊

(平顶山日报社,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如果编辑仅是从来稿中选优,就稿编稿组版,那么在工作时势必会陷入被动,进而导致副刊没有亮点、没有特色,难以最大程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不但削弱和淡化了报纸副刊“配合正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宗旨,也会在不知不觉间疏远已建立起来的读者群。而经过策划的副刊,不但可以避免这种依赖和无奈,而且有利于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积极地去发现和挖掘重大题材,并将其有效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体现副刊的特色,副刊也才能更好地融入整张报纸之中,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一定的影响力。

需要指出的是,副刊策划不仅止于作品内容的策划,还包括作品体裁的策划、版式版样的策划。在这些方面,近两年来我们《平顶山日报》副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一、以时代生活为选题进行策划

好的副刊作品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学色彩,还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副刊编辑要精心策划,有意识地组织、引导作者写反映时代生活的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而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无疑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扶贫方式。在鲁山这个豫西贫困山区,由海关总署发起的支教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且见到了扎扎实实的成效。《平顶山日报》副刊编辑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活动所具有的时代性和新闻性,积极联系支教老师,鼓励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讲述真实的脱贫攻坚,讲述真实的山区支教,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由此,就有了见于2017年1月17日《平顶山日报》6版“落凫”的《千里支教爱暖寒冬》这一整版策划。

就内容而言,编辑在策划之初可谓就做到了另辟蹊径。没有老调重弹地以旁观者的视角从宏观上颂扬支教老师,而是从细节、小处着手,引导支教老师一点一点吐露心声,从而给读者以心灵的浸润和感染。

此外,多样的体裁也值得一表,尤其是杂文《致敬爱与希望的使者》,对整个版面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图文并茂也是本版的一个亮点。表演昆曲的音乐老师、与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的体育老师……读者不但从照片中得到视觉享受,而且能感受到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让人动容。另外,版面以红色作为主调,暗喻支教老师给山区孩子带来了爱和希望。这个版不论是内容、体裁,还是版面的设计,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策划可谓颇具心思,见报之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借助副刊独有的文学属性和细腻情感来表现时代、记录时代,有效地将编辑的创造性和读者的需求结合起来,正逐渐成为《平顶山日报》的办报特色之一。

二、以热点新闻为选题进行策划

副刊虽不同于新闻版,但新闻性亦是副刊的灵魂。当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新闻版必定在第一时间追踪事件发生的始末,此时副刊的发声同样不可缺失,其若能以整体策划的形象出现,把新闻资源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思想价值、文艺价值和道德伦理价值发挥到佳处,必将为自身的形象和影响力大大加分。

《平顶山日报》副刊“落凫”在策划中尝试引入了这一运作方式,通过文学表现手法的感染力支持、配合新闻版面。事实证明,这是增强副刊吸引力、体现和谐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2018年农历正月十五上午,平顶山市公安局姚孟派出所民警王峰涛因突发心脏病殉职在办案途中,生命定格在39岁。王峰涛的去世引发了鹰城百姓的强烈关注、讨论和牵挂。3月9日,平顶山日报1版刊发长篇通讯《山峰永高耸 涛声依旧在》,第一时间报道了王峰涛的先进事迹。3月12日,平顶山日报副刊相时而动,在“落凫”版以《长歌颂英魂 丹心照乾坤》为主题,策划了一组文学报道,以14首诗歌为代表抒发了社会各界对王峰涛的深切缅怀,使其爱岗敬业、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精神更加生动、深入人心。这个版推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平顶山市委书记专门作出指示,肯定《平顶山日报》副刊的这种宣传方式。

副刊的新闻性绝不是狭义的五个W,而是从新闻话题切入、从大家最关心的角度切入,用副刊独特灵活的手法来做更深的跟进和解析。此类策划不直指突发的新闻事件,更像是对其大背景的娓娓阐述。这样的处理,使副刊不仅起着配合、深化新闻的作用,而且其迅速反应所体现的时效性和整体策划所体现的新鲜感,使其本身也具有了较高的价值。

三、以重大节日为选题进行策划

“文章合为时而著”。作为报纸副刊的文章,不应只是浅吟低唱一些沉醉于自己世界中的空洞美文,时效性依然是对这类文章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重大节假日一般是报纸副刊聚焦的热点,如果能够在这些特殊时间节点推出重大策划,必定能够吸引读者眼球,使副刊自身的分量得到更大提升。比如2017年3月28日《平顶山日报》的副刊“落凫”。

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节日,清明节意在提醒和鞭策世人“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行孝尽哀”,其对整个中华民族以及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和影响。编辑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提前策划和组织约稿,在2017年清明节到来之际适时推出这个版——《话清明诉衷情》。整个版面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极富吸引力和表现力。

就内容而言,版面上的文章既有对朋友之情的惦念、对父母之情的感念、对夫妻之情的怀念,还有对曾经朝夕相伴如今已退出历史舞台的“物”的缅怀,让我们在阅读他人内心的同时,也反思自己是否做得够好。

就体裁而言,本版囊括了散文、杂文和诗歌,在“话清明诉衷情”这一主题的统领之下,整个版面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

就版面设计而言,以绿色为主色调,不张扬不悲戚,清新淡雅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又符合春天万物复苏、朝气萌发的特点,几幅配图的点缀,在契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使得整个版面更显得温馨、灵动。

这个版面经过编辑的精心策划之后,思想明确,内容丰富扎实,做到了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引导读者从更深层次去悟读清明、感受清明,其传播效果不言而喻。

四、以当地特色为选题进行策划

地市级报纸副刊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魅力,离不开对当地丰厚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挖掘。因此,副刊编辑在策划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当地的传统习俗、名胜古迹、民间传说等,把这些当地最有魅力的文化展示给读者,借以增强副刊的亲和力、辐射力。

《平顶山日报》副刊以“文化”专版为主阵地,特别注重对这方面的挖掘。2018年5月13日,中国(鲁山)第二届世界汉字节在平顶山市鲁山县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文艺界人士和社会各界群众5000多人相聚仓颉故里——鲁山县苍头乡。5月23日,“文化”专版以《祭文祖仓颉 触文脉之根》为主题,通过三篇专家级的文章来探寻这一事件背后的文化元素——仓颉造字的意义、仓颉的四重身份、仓颉姓氏文化研究,将内容的新闻性与人文性进行了完美融合,版面在保持深度的同时又摒弃了以往的枯燥、晦涩,呈现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再比如2018年3月7日《平顶山日报》的副刊“文化”。以当地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马街书会”为切入点,讲述了其700多年来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地人的仗义好客,不但把远道而来的艺人请入家中,免费提供食宿,有时还会送上返程路费,甚至结成儿女亲家,并进一步指出这是马街人的风俗,也是马街人的传统,更是马街人植入骨髓、融入血液的文化。这个选题没有落入以往介绍马街书会的俗套,可谓独辟蹊径,让人眼前一亮。而版面上的照片,更是囊括了大场景的恢宏,中场景的精美以及特写镜头的惟妙惟肖。推出之后,既让当地人对当地文化有一种更深刻、全面的了解,进而加强文化自信,也让外地人对马街人刮目相看。凡此种种,无不得益于副刊编辑的匠心策划和提前安排,若是坐等来稿,恐怕是等不出这么精彩甚至堪称经典的文章、照片和版面。

总之,近两年来,《平顶山日报》副刊小策划创意不断,大策划亮点频出。通过这些策划专题,不仅弥补了新闻版面难以表现的文化元素,使副刊成为新闻主体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而且树立了自己的副刊风格和良好口碑。实践证明,有了策划,报纸副刊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创造更多精品,才有助于形成编读互动的局面。

副刊多一次策划,整张报纸就会多一个亮点,抓好副刊策划对办好报纸非常重要。明白了这一点,副刊编辑在以后的工作中就要多一些策划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应和时代生活、热点新闻、重大节日、地方特色的主题报道,做到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既生动活泼又厚重有料,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舆论导向作用,与新闻版形成烘云托月的宣传效果。

猜你喜欢

马街平顶山副刊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平顶山诗群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薛莉:因为一座城,爱上摄影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记忆深处的马街书会
泥巴地里的曲艺盛会
——马街书会
平顶山:第四支红九军诞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