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的引入和培养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德语外语教学跨文化

随着我国与德国经贸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既懂外语又熟知双方文化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之下,外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项语言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引入跨文化比较,成为近几年外语界关注的热点,德语圈亦是如此。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向学生介绍他国的文化,让学生意识到本国与他国文化的异同,增加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最终能够无障碍无偏见和所学语种国家的人沟通。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意味着来自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这里的文化不仅仅指的是艺术、文学等高雅文化,还包括了饮食、着装、家庭结构、生活方式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同属一个文化背景的人都会讲该民族的语言,有共同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Broszinsky-Schwabe 2011: 75-76)。

二、德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胡文仲(2013: 5)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归纳为认知、感情(态度)和行为三个层面的能力。笔者认为,外语课堂对提高学生认知层面的跨语言交际能力效果比较明显,感情和行为这两个层面更多地还得在实践中培养。认知层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对本国和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历史宗教等各方面有所了解。所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求老师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之上,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德国国情,用真实的场景让学生体验文化差异。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方法。

(一)强化跨文化教学法

由于大多数德语学习者还没有去过德国,所以教师要结合语言教学适时点出中德文化的异同,激发学生兴趣。以笔者使用的《新编大学德语》①来说,第一册第四单元阅读理解讲德国家庭形式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婚姻状况有哪些,然后再结合课本内容给学生讲当下德国人的生活形式,甚至提及2017年德国通过的同性婚姻法案(“Lebenspartnerschaftsgesetz” )以及德国父母的“育儿假”(Elternzeit)。而这些内容正属于德国中学伦理课(Ethik)上学的内容。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的时候把相关的德语关键词教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沉浸在德国国情中就可以直接学德语表述,避免了“翻译教学法”中学生尽管知道德语单词对应的中文解释,却不明白单词的所指意义究竟是什么的尴尬局面,达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的效果。有意识强化跨文化教学法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对德国文化要非常了解,而国内不少教师由于在受教育期间,外语教学主要还是局限于语言能力的培养(黄扬 2015),所以教师自己要认识到自身不足,多参加国内和德国提供的教师进修,了解德国最新国情,这样才有可能给学生传授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多媒体教学

俗话说: “百闻不如一见”,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引入视频、图片等视觉文化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识别、描述、判断和评判能力(任杨、杨丹2014)。笔者在讲《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第五单元德国食物的时候,把德国特有的食物都配有图片,这样学 生 一 见 到 Brötchen,Currywurst,Weißwurst (小 面包、咖喱香肠、白香肠)等这些单词就立马能想象到实物。在讲第二册第九单元德国节假日的时候,给学生播放德国之声网站上德语学习材料“Bandtagebuch”关于圣诞节、狂欢节、啤酒节等视频,让学生 “零距离”感受德国节庆氛围,了解德国的风俗习惯。互联网实现了全球资料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对德语学习进行全感官的刺激,使学习的趣味性增加(王敏 2015)。跨文化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显著,对教师备课提出了要求:教师平时就得有跨文化的敏感性,遇到对教学有益的真实场景、图片、视频就要及时保存下来并归类,这样做到备课在平时,课前备课就可以少些临时抱佛脚。

(三)体验法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在讲《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第三单元德语中时间表述的时候,笔者让学生都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了“DB Navigator” App,这是德国铁路的官方App,类似于国内的“12306”APP。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一个任务,要求学生们订两天之后以及两个礼拜之后柏林到慕尼黑的火车,看谁订的票又便宜时间和换乘又合适。通过这个任务导向型的体验之后,才学了三个单元德语的学生不仅认识了Abfahrt,Ankunft,Umstieg,Erwachsener,Ermäßigung(出发、到达、换乘、成人、折扣)等所谓超纲但很实用的词汇,还了解到ICE,IC,RE,RB等火车种类,切身体会到在德国订火车票要像国内订机票那样提前订,才有可能拿到便宜的车票,也领悟到德国人善于计划的习惯其实来源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在讲《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第十单元描述路的时候,笔者还让借助真实的柏林城市地图去描述道路。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中德文化的差异体会很深刻,以后去德国留学或者旅游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

(四)中德文化比较法

比较法是跨文化语言交际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邵薇薇 2011)。例如在讲《新编大学德语》第一册第八单元语法“现在完成时”的时候,笔者让学生造句: “您吃了吗?”(Haben Sie gegessen?),“您睡好了吗?”(Haben Sie gut geschlafen?)。结合语法教学,笔者向学生解释道,中国熟人之间在饭点儿见面的时候会问“吃饭了没?”,德国人中午见面却喜欢用“Mahlzeit!”问候同事,吃饭前喜欢说“Guten Appetit!”来祝对方胃口好。在酒店早上见了面,德国人喜欢问对方“昨晚睡好了没?”通过这样语言教学中渗透的文化教学,学生会意识到,中国人很看中吃,所谓民以食为天,在表达祝福的时候比较笼统;而德国人则喜欢表达具体的祝福:祝周末愉快(Schönes Wochenende!)、祝有一个美好的一天(Schönen Tag noch!)、祝下班愉快(Schönen Feierabend!)等等。在《新编大学德语》第二册第六单元讲电脑、智能手机、电子书以及第三册第五单元德国教育体系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讲中国这方面的情况,然后再对比介绍德国的情况,这样学生就感觉此话题有他自己相关,课堂参与度也高。

三、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以上四种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人十分赞同王贇(2019)的观点: 中德两国的文化差异体现在衣食住行、接人待物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差异都能从教材文字中找到论证。只要教师有意识去尝试,跨文化教学法可以适用于任何语言水平的学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不应割裂开来,在德语教学过程中引入跨文化视角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真实性和实用性,还让学生在了解德国文化的同时重新回头关注(re fl ektieren)本族语言与文化,这是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另一积极效果。

注释:

①《新编大学德语》(第二版),主编:朱建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 [J].外语界,2013(6): 4-5.

[2]黄扬.中德联合培养项目德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5(第27卷第5期): 406.

[3]任杨,杨丹.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点与方法[J].教育探索,2014,(5): 76-80.

[4]邵薇薇.关于德语教学中的中德花文化交际的探讨 [J].知识经济,2011,(5): 160

[5]王敏.互联网环境下德语教学探析[J].高等教育,2015,(8): 81.

[6]王贇.德语教学中的中德跨文化交际[J].科技信息,2009,(35): 165.

[7]Broszinsky-Schwabe,E.,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Missverständnisse–Verständigung [M],1.Auflage,Wiesbaden: VS Verlag für Sozialwissenschaften,2011,S.75-76.

猜你喜欢

德语外语教学跨文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哲学“专业德语”教学研究初探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