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西方媒体打击假新闻的事实核查机制研究
2018-03-27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2018年,“后真相”语境在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进化中愈发壮大,社交媒体的发达为假新闻的泛滥推波助澜。《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将“社交媒体时代”等同于“后真相时代”。[1]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阻隔减少,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愈加紧密,做法的借鉴意义也更为明显。“互联网建构起全球性的虚拟社会,人类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正循着从狭隘到广泛的道路发展,全球交往必然要接替局部的民族交往,而民族交往也必然会冲破各种藩篱,成为世界交往的一部分。”[2]本文希望通过介绍西方媒体打击假新闻的多方发力、共同治理等做法,为我国防范治理假新闻提供解决思路。
一、西方语境下“后真相”与假新闻的定义
(一)利益追求、情感先行的时代特征为假新闻提供温床
2004年,美国传播学者拉尔夫·凯伊斯在《后真相时代》(《The Post-truth Era》)一书中提出“后真相时代”的概念,认为“后真相时代”既存在着谎言和客观事实,也存在着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话语。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情绪和偏见的充斥导致假新闻的泛滥,使得“后真相”的研究又重返人们视野。
现有语境下,“后真相”的主要特征是“情感先行、事实在后、最终事实甚至被消解”。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予了人们生产、传播信息的权力,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导致大量未经确认的新闻流传于网络,人们娱乐至上的观念使得事件中强烈的情感因素被放大,真实的信息反而失去价值。因此,事实不断被曲解,假新闻层出不穷。[3]
(二)外延广泛、定义困难的假新闻
实际上,虚假新闻由来已久,但现有语境下,假新闻正以飞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有学者将假新闻的“繁荣”归因为“技术的进步、媒体的进化、经济和社会的不确定性以及后现代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全面深入”。[4]技术使得人人都拥有了选择权,猎奇心理的推动使得假新闻比真实新闻更能赚足眼球;媒体环境从20世纪由广播和印刷媒体主导,转向数字化、由移动社交媒体主导,原本掌握在记者手中的话语权分散至普罗大众手中,新闻质量参差不齐,数字社交媒体成为假新闻传播产生的温床;经济与社会的不确定性加大了人们对新闻的怀疑,同时,相对主义的全面深入又使事件的真假充满了不确定性,出现了夹杂在真假之间的“第三种现实”。[5]
2018年2月,纽约智库Data&Society发布报告《航位推算:假新闻下的“中庸”航程》,其中对“假新闻”的定义为:不仅仅指被包装成新闻的虚假信息,更包括出于政治目的或商业利益编造的新闻宣传、低质新闻和广告等。[6]无独有偶,2017年10月,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员发表的一份报告也表明,假新闻包含了将受众认知固化的有偏见和不真实的新闻,政治上的倾向性报道,具有误导性的线上广告以及由社交媒体传播的大量刻意编造的虚假故事。
由此可见,不同于以往公众认知的以信息错误为主的假新闻范畴,“后真相”时代的假新闻也包含了一系列的低质量的新闻和宣传广告,外延的不断延伸使得界定和打击假新闻变得更加困难。[7]
二、西方媒体打击假新闻的做法
(一)假新闻的低可信度、大背景
大量研究表明,假新闻之所以一直存在,与人们对媒体的不信任休戚相关。人们的不信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政府机构和新闻媒体在内的公共机构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是对以私人交流为主的社交媒体的不信任。新闻媒体日益明显的政治倾向使得传播的消息被认为是利益权力交换和议程设置的产物,新闻从业者的话语权被消解取代,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新闻的控制权。而社交媒体上的新闻质量的层次不齐、审查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社交媒体中最易产生假新闻,降低了人们对社交媒体信任度。信任度低下极易导致受众在社会中的安全感降低,最终使得社会的变动频繁,不稳定成分增多。
(二)西方媒体打击假新闻的具体做法
为全力打击假新闻,防止假新闻成为阻碍事实传播的因素,西方新闻媒体、非营利性组织和社交媒体在近年均积极打击假新闻,以重塑新闻的公信力。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种做法:一是对设立独立、专门的事实核查机构进行来源检验,二是媒体间共享资源库以联合打假,三是引入传播的辅助技术工具判别新闻真假,四是加大社交平台区分新闻和好友信息的力度。
1.措施一:设立独立、专门的事实核查机构进行来源检验
在记者的稿件公开发表之前,西方媒体选择以专门的事实核查小组对稿件中包括专业知识、具体数字、相关背景在内的有关信息的复查,或者引入相关的事实核查机构完成这一任务。因此,以PolitiFact,FactCheck.org,Fact Checker国外三大新闻事实核查机构为代表的专门的新闻事实核查的机构应运而生。在线事实核查网站 PolitiFact 的总编辑兼负 责人安吉雅·霍尔曼(Angie Drobnic Holan)曾介绍过PolitiFact网站的信息核查过程:在经过了传统的浏览相关文件和采访专家后,PolitiFact 的新闻会对新闻中的信息重新进行细节上的深究,并在结尾处列出所有的来源。在这个过程结束后,PolitiFact会有3名编辑对该新闻进行评分(评分选项:一半是真的、大部分是真的、可能有一些假的、大部分是假的),以确保新闻中的所有信息的真实性。
英国BBC新闻编辑室于2017年1月宣布以“慢新闻”(slow news)打击假新闻。“我们需要慢新闻,需要数据、调查、分析和专业知识构成的更深入的新闻,以进一步了解我们所身处的这个世界。”[9]同时,BBC成立了永久的、专门的12人事实核查小组(permanent reality check team),包括聘请数据可视化专家、增加视频作品以及改进数据图形工具,最后将结果在BBC的“真实核查”(Reality Check)予以发布。BBC新闻特别强调新闻的准确性,在英国BBC的编辑手册中“准确性”(accuracy)一项明确写道:“我们必须检查和核实一切信息,事实和既有的资料,尤其是那些从网上获取的信息。”[10]
2.措施二:媒体间共享资源库以联合打假
新闻媒体间通过联盟联合进行打假,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更能共享打击假新闻所需的技术和资源,以2000家美国新闻机构组成的新闻媒体联盟(News Media Alliance)和网罗了全世界30多家重要媒体的“第一稿联盟”(First Draft News)均为扭转假新闻霸屏的现象做出了贡献。
比尔·科瓦齐与汤姆·罗森斯蒂尔的名著《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第三条原则是:“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11]核查新闻来源作为如今国外媒体运用最为广泛的打击假新闻的手法之一,具有人力成本高、获取效果好、核查方式相对简单、核查准确率高的优点;由于专业人员和工具的反复核查使得制造和传播假新闻以躲避核查的成本将会不断上升,但该措施也存在着不适宜大规模推广的缺点。
3.措施三: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算法研究等辅助技术工具判别新闻真假
由于假新闻的数量多、隐蔽性强,单纯地依靠人力进行新闻来源的核查难以满足核查需求。因此,背靠大数据的优势,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自动搜集数据进行验伪的APP等核查工具应运而生。
以针对Twitter网站纠错的实验性机器人、《世界报》设计的针对Facebook的机器人助手(Facebook Messenger Bot)、路透社新闻研究器(Reuters News Tracer)[12]为代表的机器人背后均有数据系统的支撑,通过关键词对内容进行实时监测,机器人自动进行检索,剔除广告和假新闻,节省人力;但因搜索关键词的方法存在着疏漏,对关键词提取技术要求高,机器人仍然无法代替新闻从业者,其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有关知识难以为机器人完全吸收。因此,机器人的推广仍需时间。
4.措施四:社交平台提高平台自身的信任度,区分新闻和好友信息
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下降的同时,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掌握了对新闻的控制权,成为打击假新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美国Facebook 公司在美国总统选举间因“假新闻造就特朗普”而背上骂名,采取了大量措施严厉打击假新闻:2018年,Facebook决定进一步将新闻从信息流中(NewsFeed)分开,使受众能清晰辨认哪些是经过核查的新闻,哪些是“朋友圈”中未经证实的信息;同时,Facebook在用户信息流的文章中添加一个小信息按钮“i”。用户点击即可查看分享内容的原站点;最后,Facebook 与第三方事实调查公司snopes.com合作,通过将Facebook自行筛选出的“可疑”新闻再次由Snops的事实调查员核查。完成核查后,有关新闻将会被贴上标签及事实核查员求证的过程。[13]
美国Instagram 和 Snapchat 两大社交媒体巨头纷纷采取措施,将核心应用程序(照片编辑及分享)与好友聊天功能分离,例如Instagram开始测试独立聊天应用Direct,Snapchat进行了改版设计,使用户的好友信息从广告中分离。各大社交平台的目的均为将社交信息和新闻内容分离,减少假新闻的传播和受众人群。
美国谷歌公司(Google)在2017年4月在其搜索引擎中新增允许用户报告误导性或侵犯性的内容,并承诺改进算法产生的结果。[14]而谷歌新闻(Google News)于2016年年初在新闻应用中设置“本地来源”(local source)标签,帮助公众通过地理位置的定位搜索附近的新闻,更准确地核查新闻的真实性。2016年年底,谷歌新闻中增加“事实检查”(fact check)标签,重点标注那些经过专业事实核查机构,如FullFact、Politifact调查过的虚假报道。
三、西方媒体做法对中国新闻业的借鉴意义
网络时代,“后真相”特征愈发凸显,传播介质的多元和受众话语的分化,使得新闻事件从发生到传播至受众处仅需几秒,受众覆盖面更为广阔的同时,新闻的不可控性也空前增大,非理性的声音时常出现。
西方媒体打击假新闻的历史由来已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陈力丹将中国新闻理论的特征归为“外部驱动、现实导向”[15],即国外的理论传入和中国现实的语境结合,从而寻找到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理论并付诸实践。在打击假新闻的做法上,中国媒体当前存在着法律责任难以落实、辟谣推广难度大、效率低、公众获取辟谣信息难且感兴趣程度低、专业团队的建立与运营困难、缺乏公信力等问题。[16]通过前文西方媒体治理机制的分析,总结有关措施以供国内新闻媒体学习借鉴。
(一)明确政府行为边界,使新闻从业者作为新闻伦理标准体系的主要制定人
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强调“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体公信力的基础,也是新闻工作者基本准则。”[17]《若干规定》中强调:新闻记者要遵守法规、实地采访、引用至少两个以上的新闻来源,新闻机构建立完善的纠错制度,违反规定者给予处罚等,对新闻记者、新闻机构、出版行政部门三方给予了明确的制度规定。
然而,《若干规定》出台后的几年内,假新闻依旧层出不穷,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西方早已有对相关对新闻从业者的法律,但并非由政府出面规定,而是新闻从业者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制定。《若干规定》的具体条例建立在新闻从业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上,缺乏了实操性和对新闻从业者权利的保障性,而在西方新闻法规中,新闻专业主义优先。因此,在面对新闻伦理问题时,应先由媒体自行处理、再由大众督责、再次为政府介入,避免政府对新闻领域的过度介入。
(二)设立独立的新闻评议会等新闻核查组织,引入西方“事实核查人”概念
打击假新闻并非一朝一夕,新闻从业者作为打击假新闻中的第一梯队,应肩负起“事实核查人”的责任,冷静地陈述不同的立场和观点、搞清楚新闻来源、使用权威信息;同时,媒体业应构建完善的内外共同监督体系,在必要的情况下设立独立于新闻媒体的核查组织,贯彻落实新闻核查制度,创建相关数据系统或运用人工智能打击假新闻,从根源防范假新闻的产生和传播。
四、总结
“后真相”时代,无人能游出信息的洪流,也无人能免于假新闻的困扰。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能因解决道路的漫长而因噎废食。在打击假新闻时,媒体从业者应保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和虚心学习的精神,借鉴西方媒体现有的打击措施,结合中国当今数字媒体迅速发展的语境,为中国打击假新闻做出合理的贡献。这世界不应追求“讨人喜欢的”新闻报道,而应追求客观和真实;虽然假新闻层出不穷,但“我们仍然需要不可爱的新闻界”。[18]
[1]Art of the lie.Economist.Economist[EB/OL].www.economist.com/news/briefing/21706498.
[2]陈力丹.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的奠基之作─—读《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J].新闻界,1994(03):8+21.
[3]胡泳.后真相与政治的未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04):5-13+126.腾讯传媒.假新闻风浪翻涌!纽约智库D&S权威研究,梳理四大应对策略[EB/OL].全媒派,[2018/03/06].
[4][6]腾讯传媒.路透重磅调查报告(全文):读者眼中的“假新闻”不只是“假的新闻”[EB/OL].全媒派,[2017/11/2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1MzQzNA==&mid=2656930834&idx=1&sn=482a5041129e103 56d8b5d274487c597&chksm=84a7f607b3d07f11 eef85846feb3e7c17530b6b9480114fb620ccd3662 fb8b22db2b23f87ee1&mpshare=1&scene=1&s rcid=04050vSg6AQmdkg3M6H9UhAr&pass_ticket=rVuyL52NpbLoTpjQvYZDnWBXhZIll J5FuC888T%2BkbcZAJuwpupUzylWEc4jh6 EUM#rd..
[5][8]江作苏,黄欣欣.第三种现实:“后真相时代”的媒介伦理悖论[J].当代传播,2017(04):52-53+96.
[7]Newman N.Journalism,Media,and Technology Trends and Predictions 2018[R],2017:16.
[9]Jackson J.BBC sets up team to debunk fake news[EB/OL](2017.01.12)[2018.01.04]https://www.theguardian.com/media/2017/jan/12/bbc-sets-up-teamto-debunk-fake-news.
[10]Editorial Guidelines BBC[EB/OL].[2014-10-18].http://www.bbc.co.uk/guidelines/editorialguidelines/edguide/accuracy/factchecking.shtml.
[11](美)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著.刘海龙,连晓东译.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2.
[12]郑晓迪.西方新闻事实核查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引介[J].编辑之友,2018(01):108-112.
[13][14]腾讯传媒.外媒这半年“花式打假”:事实核查不仅用AI点杀,还开发了游戏演练 [EB/OL].全媒派 .[2017/10/11]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1M zQzNA==&mid=2656929421&idx=1&sn=a9 e64b2c2c877a641df1808c891cbb6d&chksm=84a7fc98b3d0758ed8746f42abd38698c4f6889bf aca944f306f03d5d2bfcbcb48a2d91088c4&mps hare=1&scene=1&srcid=0407sOy9HapP7M WSjVtFOVB8&pass_ticket=rVuyL52NpbL oTpjQvYZDnWBXhZIllJ5FuC888T%2Bkbc ZAJuwpupUzylWEc4jh6EUM#rd.
[15]陈力丹,陈辉,朱至刚.2015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6,38(01):6-27.
[16]张娜,戴秋辉.浅析自媒体时代虚假新闻的表征[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8):97+185.
[17]《关于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http://www.gapp.gov.cn/news/1663/103339.shtml.
[18]Schudson M.Here’s what non-fake news look like[J].Columbia Journalism School,[2017/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