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2018-03-27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革命红色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所特有的先进文化结晶,蕴含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有助于增进爱国情怀、培育高尚情操、铸就时代精神。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直面当前青年学生存在的理想信念缺失等突出问题,依托“红色文化”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益于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自觉践行,更有利于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进而实现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育人目的。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一词在中国,特别是革命历程中,具有特殊的政治象征,并逐渐演变成共产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象征。对于“红色文化”学界虽未拥有一个完整统一的定义,但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等特殊背景下,历经实践检验,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被赋予了具有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的文化资源、教育资源的特殊功能。

红色文化物质层面内容可包含革命建设时期的历史遗存或纪念场所,以及以弘扬革命精神为主旨的物质文化产品。以历史遗存为例,在中国的红色革命历程中,毛泽东同志开创性地提出了适合于中国特殊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也决定了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与边远山区成为红色革命资源的产出地,如革命根据地、革命老区、战争或革命事件遗址以及革命年代的名人的故居等。近年来,随着“红色基因”教育的不断强化,红色革命相关题材的文学、音乐、影视作品也逐渐丰富。物化的红色文化,直观的记载着革命者们对抗外敌、扫平内乱的光荣历史,更让中国近百年的革命历程至今仍得以在后人眼前呈现。可以说,红色物质文化记录了党领导各族人民为了民族和国家奋斗的历史过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红色文化从制度层面则可理解为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时创建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包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经济制度等。它们为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保障。从精神层面上看,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价值观念等内容,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如“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于牺牲”的长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等,这些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下的超群智慧,是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精神源泉,更是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对于青年学生的精神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二、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载体,立足于历史遗迹和革命旧址等红色文化载体,坚持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为基础,使青年学生在瞻仰遗迹、缅怀历史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发挥着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凝心聚力的重要功能。

(一)思想引领功能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青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应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近些年来,由于多元文化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部分缺失并展现出系列问题。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决的奋斗精神等,通过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侵蚀的道德防线,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二)价值引导功能

黑格尔认为时代精神是每个时代的特有精神特质,是超越个人的集体意志。红色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实际的精神结晶,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制度、作风、精神、传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红色文化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新生继而迈向辉煌的历史,对于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助益。特别是有利于引领时代主流和社会风尚,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自信心。

(三)凝心聚力功能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能够反过来影响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行为,其功能之一就是凝心聚力功能。红色文化代表了革命先辈们从武装革命到发展建设时期表现出的光荣革命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活动遗迹和革命事迹,在精神和物质上都留下了大量的宝贵遗产,这些红色文化本身就具有革命历史教育的价值。如革命年代的战火情谊、英雄人物的慷慨事迹等正能量元素,起到了激励青年学生精神,升华青年学生心灵。以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出品了“两学一做”专题节目《榜样》为例,其所记录的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的光荣事迹,展现了优良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节目所带来的辐射效果之一就是使广大受众深受鼓舞,争做先进。

三、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深挖红色文化,坚持红色主题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道德理念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也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青年学生提出了现实挑战。因此,依托“红色文化”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革命精神与“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引导其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势在必行。这需要坚持“红色基因”教育核心、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三个维度进行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策划,使学生感受革命前辈的崇高精神与光荣事迹,增强其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科学育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总结约翰·杜威(John Dewey)、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和皮亚杰(Piaget)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体验式学习圈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具体体验”。红色教育活动若想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习者直接获得某种认知,不断进行反思调整,通过实践过程中的知识碎片进行回忆、整合,并能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背景对反思结果进行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过程,最终实现在实践中形成认知、触及灵魂、提升思想的目的,直至实现对知识的接受。

(三)强化走访体验,坚持实践理念

在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时,具有时间、空间距离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故事仅仅依靠传统口耳相传的方式教学,已不能满足新时代青年学生学习生活需要。这就需要坚持实践育人的理念,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体验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内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一切价值标准和价值规范也只有放在一定的生活背景中,付诸于人类的生活实践,才能够被理解和掌握,教育内容的有效性问题只有回归到生活本身中才能得到诠释。近年来,体验式教学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使学生感知所学内容取得良好效果。因此,依托红色文化开展教育活动,将体验式教学融入红色文化教育,课内设计理论教育,课外设计实践教育,结合红色文化产品,如红色题材的音乐、文学、电影等资料,使学生亲身经历革命历史,亲身感受革命理想信念,多维度接受触动。一方面,为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前提;另一方面,也找到了操作性强的实施载体和现实切入点。

[1]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2]刘琨.红色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5.

[3]张元婕.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4]李霞.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3.

[5]周宿峰.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6]舒前毅.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5).

[7]李康平.红色资源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7(6).

[8]郝文军.大学生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探究[J].教育评论,2014(2).

[9]周立,谢建平.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4).

[10]季卫兵.基于实践体验的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途径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

[11]沈玲娣,陶礼光.体验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Z1).

[12]任源.体验式学习的应用困境及策略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革命红色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