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题材网剧的艺术创新与问题
——从《延禧宫略》说起
2018-03-27谢婧中国传媒大学
谢婧 中国传媒大学
宫斗题材的剧早已为大众所熟悉,自2012年的《后宫甄嬛传》大火之后,每年都会有新作受到观众的欢迎。与以往不同的是,2018年大火的几部宫斗题材剧作都是在网络平台首播的网剧,尤其是《延禧攻略》。《延禧攻略》凭借收视上的绝对优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2019 爱奇艺“尖叫之夜”的最大赢家,还成为了2018年全世界被Google 搜索次数最多的影视剧。可以说,无论从阵容上还是质量上来看,“大制作”影视剧都不再是上星卫视的专属,在创新上,2018年的宫斗题材网剧更是走在了前面,本文就将对今年宫斗题材网剧的创新与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
一、宫斗题材网剧内容的创新“三反”
无论是对什么题材的影视剧,观众在内容上的审美标准都越来越高。面临宫斗题材影视剧扎堆出现、同质化严重的情况,该类题材的影视剧竞争更加激烈。本文分析了《延禧攻略》为了赢得年轻人的欢心,做到了以下三点的创新。
第一个就是反套路的剧情和人物设计,开篇第一集女主魏璎珞就以伶牙俐齿、古灵精怪、为姐姐报仇的形象出现,用潘妃步步生莲的典故化解了吉祥的危机,还无心栽柳柳成荫地将乌雅小主“送出了”皇宫,打破了以往宫斗剧女主以“白莲花”形象出场的思维定势。这时候有些观众还可能觉得这只是女主光环带的运气成分,那么紧接着在绣房魏璎珞第二次为吉祥解围的剧情则是稳固了女主这个“心存善良,懂得自保”的聪明形象,这种快节奏的剧情设计不仅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地发展以满足年轻人要求短平快的收视习惯,也达到了及时解答观众对人物故事产生疑惑的效果,很大限度上减少了观众弃剧现象的发生。
第二个是反权威的思想表达。《延禧攻略》迎合了互联网年轻受众尤其是女性受众的收视心理,运用了更解构和戏谑式的语境满足受众反权威的心理需求。当观众看到魏璎珞可以不畏强权、只身一人地进入皇宫为姐姐的死寻求真相及报仇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反权威的基调。当看到魏璎珞一次次地跟皇上顶撞、乃至将其气到吐出淤血却全身而退的桥段,更是满足了部分观众挑战权威乃至战胜权威的潜意识幻想。这时候观众已然不再关心这个剧情到底是否符合历史事实,甚至不再关心魏璎珞这种治病的方法是否合乎逻辑,这种单纯地让人觉得很夸张但是又很痛快的观剧体验本身就带上了后现代的色彩,它消解了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权贵体系,其中反叛意识的表达已经远远超出了剧情的设置,反而更像是女权主义意识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控诉与讽刺。
接着以上两点继续说,第三个创新就是反现实的情景演绎。观众看到斗智斗勇的魏璎珞会将其想象成是在外努力拼搏的自己。巧的是,观众将自己的价值观映射到魏璎珞身上时又会发现有很多共同之处,大家之所以会喜欢魏璎珞只是因为她身上拥有每一个人都会喜欢的成分,就好像每一个看到魏璎珞的人都会上当受骗,骗自己就是当代魏璎珞,从而实现自我认同。
残酷的后宫好比现代女性的职场,宫斗的残酷性就犹如现实职场的激烈竞争,后宫的权贵体系变形为职场职级体系,于是整部《延禧攻略》就好像成了都市职场的“变形记”。可是有些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可能会考虑到敏感性问题,像《欢乐颂》和《我的前半生》这种涉及到女性职场问题的影视剧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会更倾向于站在上帝视角,但是《延禧攻略》却将女主第一视角的小情绪和小心机展现地淋漓尽致,同时女主又做了很多现实中观众们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可以说,古装题材本就具有更大的天然剧情表现空间,加之镜像效应和巴纳姆效应的共同作用,观众在心理上便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也更容易获得十分沉醉的观剧体验。
二、宫斗题材网剧的制作水准有所突破
随着网络视频平台资金的壮大,网剧在制作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延禧攻略》为例,该剧在妆容、服饰、道具乃至布景等等各方面实现了更加细节的历史还原。在人物造型服饰上,后妃们的服装面料有很多是由苏州光福吴罗织造大师李海龙来制作的,后宫嫔妃们礼服、吉服、常服、便服的款式也都是经过造型师宋晓涛等人查阅各种资料之后才进行严谨地抉择的,大多都能找到具体的历史依据,比如选秀日富察皇后穿的吉服就是以“缂丝石青地八团龙棉褂”为原型的。
在配饰上,剧中富察皇后和高贵妃的团扇则是分别模仿了故宫博物院中的“黄色纱贴绫绢桃树双鹤图染雕骨柄团扇”和清代藏品“红色缂丝海屋添筹图乌木雕花柄团扇。剧中“一耳三钳”的典故也是有出处的,“三钳”是满族旗人女子地位高于汉族妇女的象征之一,带有政治色彩,乾隆帝甚至还曾经传下不允许满族女子只扎一个耳洞的圣谕。
除此以外,《延禧攻略》的制作突破也体现在拍摄、后期、配音等各个环节。该剧画面上讲究美学比例,并不比电视剧作品《琅琊榜》在制作上的水准差。色调上则是采用了与以往于正编剧作品不同的古风水墨色,都是明清时期国画中经常出现的颜色,也有网友称之为“延禧莫兰迪色”,这种雅致冷淡的古典色与整部剧的传统华贵的清宫气质配合的恰到好处,后宫嫔妃们就好像从古画中走出来的一样。女主魏璎珞的配音则是曾给《琅琊榜》里霓凰郡主配音的邱秋老师。可以说《延禧攻略》在制作上的各个环节都下了功夫。
三、宫斗题材网剧的误区
虽然《延禧攻略》在市场上的成绩十分理想,但是站在创作者和学者的角度,我们自然不能满足于此。我们不得不对宫斗题材网剧所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对其给予更高的要求。
网络宫斗剧还存在价值观上的误导问题。在情感价值观的层面,宫斗剧本身所架构的历史背景就决定了在封建等级制度下男女两性在情感上的不平等,后宫嫔妃争宠一事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对女性进行物化,尽管观众心里清楚今时不同往日,但是还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女性跟异性交往、吸引异性的方式。《延禧攻略》最后一集中,面对辉发那拉氏皇后“你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手段,让皇上那么爱你?”的疑惑,魏璎珞回答说:“您一往情深,可为什么要告诉他呢?先说出口的人,就已经输了。”这种绝对化的回答其实就是对女性在爱情里一定要处于被动状态的一种默认,也呼应了女主之前说的“我付出三分,得让他见五分。我付出五分,得让他还十分。”这种言论的功利心态,更是将情感进行量化的一种思维方式。
这种功利心不只体现在剧情的情感发展里,其实从女主一开始出场的复仇目的就已经很明显了。魏璎珞战神附体般地一路逆袭,金钱和权力则是她地位上升的象征,这期间她其实做了很多损人利己的事情,但是由于观众沉浸在女主的第一视角中,反而被蒙蔽了理性的双眼,在观剧中得到了一种“暴富”的快感,点燃了追剧的热情。
正因如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后现代式解构的表达方式其实并不能普遍适用于大众,存在一部分观众由于自身理解不够深入而只是沉迷于这种观剧的快感中,潜意识被表面上的功名利禄所吸引,从而衍生拜金主义的情绪。也有一部分观众会只看到魏璎珞表面装傻充愣蒙混过关的心机,而产生一种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这便使作为历史题材范畴下的宫斗剧失去了历史正义性。
除此之外,宫斗题材网剧还存在着由于历史宫廷题材限制而天然导致的剧情结构问题。“宫斗”两个字的定义就使得该类题材的影视剧本格局本身就受到了限制,朝廷之上、后宫围墙里的故事与朝野之外的奇人异事以及征战沙场的历史事迹有了一定的隔阂,以《延禧攻略》为例,富察傅恒作为将军的形象被塑造得也十分有限,因为作为女主的魏璎珞始终就没有踏出过宫门,一个宏大的历史王朝乃至一个时代的发展只能缩小到宫墙之中,这也是相较于《甄嬛传》而言,《延禧攻略》在结构上的一些不足。
四、结语
《延禧攻略》能得到观众的喜爱必然是有其优秀可取之处,该剧在内容上的创新和在制作上的高水准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但是我们既要看到其突破,也要看到其局限性,相比较于历史正剧,宫斗类题材网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