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电视台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度
2018-03-27
新闻敏感,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敏锐的洞察力,通过对事物进行准确的预判,然后迅速用摄像机、录音笔等新闻工具进行捕捉,继而形成文字第一时间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一个优秀的新闻编辑记者必须要具有“稳、准、狠”的全面综合技能。目光要犀利,要在纷繁的事件中迅速剥离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迅速反应形成文字,讲求新闻的时效性,要抢在别人之前“嗅觉”出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一、提高编辑记者新闻敏感度的重要性分析
众所周知,新闻敏感度是新闻编辑记者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只有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度,才能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闻”出有价值的新闻在哪里。我们都知道,新闻现场事件的点很多,人物,画面众多,我们如何在第一时间“剥茧抽丝”,剥离事件的本质,就需要我们新闻记者的反应能力。
二、提高记者新闻敏感度的策略分析
(一)加强政策方针的学习,做好国家政策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们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觉悟,报道的文章要体现我党的大针方针,主旨思想。不应该偏离党的轨道,要正确的甄别政策的“风向标”。我们要紧抓时代的脉搏,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人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国情国策。我们应该在工作之余,加强政策理论的学习,多关注国家大事,国际形势,提高自己明辨是非、大是大非的价值观,利用自己的判断力,敏锐的观察到国际形势和市场动向,做好“宣传主阵地”的正能量作用。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新闻媒体工作者,我们更要做“民声”的传话筒,做好人民群众的沟通桥梁纽带工作。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己任,切实地做好报道工作。对于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新闻编辑记者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通过自己的能力,全方位的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继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与时俱进,时刻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当然,提高新闻敏感度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他需要一个知识的长期积累与沉淀的过程。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是无法提笔写字,或者说是有着一个敏锐的新闻观察力与洞察力的。因为只有一个好的新闻。才能够在纷繁的报道中脱颖而出,吸引到读者或者是听众的眼球。所以,我们更需要进行知识的积累,不断的学习,把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尽可能的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度,做到遇到新闻事件能够迅速反应,抽茧剥丝,找到时间的关键之所在,寻求先机,能够第一时间为大家送上一份“视觉盛宴”。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应该开拓思路,发散思维,多与国际化接轨,多关注一些同行的报道,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找到差距,迎头赶上。另外,多搜集资料,多学、多问、多听、多看、多想。只有肚子里的“墨水”越来越多,我们才能集“百家之所长”,开拓自己的视角,更好的去报道身边的事件。
而且,如果我们沉迷于自己的专业,因循守旧,那么,在这个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很容易就被社会所淘汰。尤其是现在是一个“全媒体”、“自媒体”的新时代,我们如何转型,在这个行业站住脚,立于不败之地,更应该静下心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虚心的向前辈以及同行请教,互相切磋。在工作之余,多泡泡图书馆,资料室,给自己充充电,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性。
(三)实践出真知,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新闻,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新鲜的要闻,务求“新鲜”。那么,如何才能在众多的记者当中,脱颖而出,探寻到最新的新闻线索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实际的现场勘察工作,而不是在家“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要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思考,提高新闻线索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要认真细致的探查一切现象,丝丝入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要尊重事情的本源,决不能夸大或者缩小问题,要做到坚持新闻的真相,独具慧眼,以敏锐的洞察力来报道时间。并且要与时间赛跑,力求做到高效准确,尽最大限度的达到优化。
三、结语
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同一个事件,由于新闻编辑记者的视角不同,敏锐度不一样,对于事件本身的挖掘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觉得某一个新闻现象就是一个普通的事件,没有什么探究的价值,就草草的收场了、而有的新闻编辑记者就能够由表及里,看到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实质,继而深入挖掘,往往就会得出不一样的发现。这就说明了新闻敏感度的重要性。我们身边不缺新闻,缺的是发现新闻线索的“慧眼”。所以,提高新闻敏感度至关重要。甚至于说,敏感度的高低直接决定新闻报道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办法,端正新闻记者的思想意识,从源头上重视新闻敏感度提高的重要性。只有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度,才能更好的胜任新闻记者的工作,为民众送上新鲜有价值的社会资讯,用手中的笔为人民大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李小倩.探讨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度{J}.新闻研究导刊,2015(7):71.
[3]杜喜德.如何提高编辑记者的政治敏感度{J}.新课程(上旬),2014(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