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文摘编辑的四种能力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摘杂志期刊

新媒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用户迁移和叙事变化,传统纸媒的工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文摘类期刊处于纸媒下游,质量受上游稿源影响,想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做出适应时代的创新。

在娱乐匮乏的年代,杂志提供的更多是消遣功能,在网络视频和直播盛行的时代,杂志应该在获取资讯和提升理解力上有所作为,这对文摘期刊编辑和媒介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青年文摘》杂志的编辑工作,本文提出新时代文摘期刊编辑需要具备四种能力。

一、选择、分析、整合媒介信息的能力

文案创意的思维逻辑和文本能力是编辑最核心的能力,《青年文摘》杂志作为提供给中学生的语文读本,其对语言文字规范性的需求,决定了对编辑语言文字修养的要求。无论是词语的正确使用,还是文章的谋篇布局,都能看出编辑的功力。

(一)鉴赏能力

《青年文摘》这样一本杂志在信息爆炸网络时代的价值是:精选、独特,为中学生定制的信息采集助理。

文摘编辑最主要的工作是从报纸、杂志、图书、网络中筛选出适合目标读者的稿件,如果只是简单“剪切”文章,就会跟其他文摘杂志“同质化”,在竞争激烈、内容为王的当下,必须要提供新的源头活水。开拓稿源要重视小众化的杂志,网络文章也是《青年文摘》日益重要的稿件来源。2015年至2017年,《青年文摘》刊用网络稿件的数量增长了数倍,而定位更时尚有趣的《青年文摘·彩版》近两年单期的网络稿件用量更是一直保持在30%以上。

(二)改写、提炼能力

随着网络的影响力的扩大,纸媒的语言范式也逐渐被轻松、有趣、萌化的网络语言渗透和改造,作为一本青少年为目标读者的杂志,要想得到认可,必须熟悉他们的文化符号和话语方式,但也不能媚俗,编辑需要掌握平衡。

网络文章表达更鲜活有趣,但由于发表自媒体上的文章并未经过编辑加工和内容审查。有些作品篇幅较长,或者观点新颖却行文粗糙,需要缩编和提炼。缩编后依然衔接顺畅并保留精气神,很考验编辑功力。

(三)选题策划能力

做编辑要把杂志当成产品来做,有产品经理意识,给读者最渴求的信息。学者陈力丹在《舆论学》一书提到了我国公众传统的文艺接受特征:伦理化、实用化、故事化、正剧化、从众化。多数人在接受文艺作品时习惯于追随社会上的阅读或观赏时尚,形成某种小说热、某部电影和电视剧热。

杂志需要顺着潮流,又要引领潮流,帮助读者认识世界、了解社会。《青年文摘·彩版》的“彩版关注”栏目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如共享单车、王者荣耀、寒门能否出贵子,提供不同作者的视角和观点,有利于提升读者的思辨能力。

二、全流程服务的职业情商和执行耐力

编辑不仅与文字打交道,还要看到文字背后的人——作者和读者,需要专业、耐心,才能建立良好的生态链。要充分发挥人类人情味的优势,同时要学会运用数据手段。优秀的编辑要能够把数据、人、事物这三个要素完美整合在一起。

要重视作者权益,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比如杂志出刊后,可以拍下杂志封面和该作者的文章,发给作者。编辑代表杂志社形象,专业、热情、礼貌,会让合作更加愉快,从而构建良好的编辑作者生态。另外,重视编读互动,加强与读者交流。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和用户频繁地快速互动。纸媒可以开辟互动栏目,利用旗下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更有效地发起话题、征集意见。

三、开拓渠道、判断趋势的能力

鸡蛋从外向内打破是毁灭,从内向外打破是成长。杂志要想发展,就要随时创新,敢于突破自己。2017年高考结束时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发了一篇《高考作文:意林体已死》的文章,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既要有国际视野,又必须要有家国情怀;既要懂得对外如何说理,又要懂得如何坚持立场。”传统的感悟式写作已显得老旧,对学生应试写作的意义也在减少。文摘杂志编辑需要开拓视野,不断发现新作者、新表达方式,确保杂志风格青春时尚。好的选题应该新鲜、接近、真实、普遍。

编辑要对流行趋势保持着敏锐的触觉,吸收有新形态的表达,《青年文摘·彩版》杂志开设了“我是二次元”栏目,深受青少年读者喜爱。

四、坚守的能力

作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青年期刊,三十多年来《青年文摘》一直坚守“弘扬先进文化,服务引导青年”的办刊宗旨,而文章的“经典性”正是《青年文摘》的重要特色和品牌优势。在信息碎片化、阅读快餐化的互联网新媒体时代,作为纸媒编辑更需要坚守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去除浮躁心态,要做一块磁铁,将信息碎片凝聚到一起,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

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青年文摘》杂志推出“经典回顾”栏目,从不同角度解读《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里的人物、事件,经典文学每一代人都会去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当下的视角,去撬动那些人们心里永恒的美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传统媒体业务渗透了新媒体及融合媒体的工作内容,文摘期刊编辑也要将编辑意识融入生活,努力探索和适应新的技术和世界,不害怕碰撞和改变。

另外,编辑也要有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从现实出发,寻找雅俗契合之点,通过提高大众的审美趣味和能力,达到正确引导舆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钊平.初探《读者》《青年文摘》领军人的编辑思[J].中国编辑,2017(5).

[2]胡泳.哪一类新闻人的饭碗没有危险[J].编辑之友,2017(10).

[3]喻国明.喻国明自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廖梦君.现代传媒的价值取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262.

[5]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文摘杂志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IAPA文摘
期刊问答
杂志介绍
文摘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