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女性主义电影与社会媒介文化的互动
——以电影《摔跤吧,爸爸》为例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吉塔后现代女性主义

随着思想解放与社会对男女平等的逐渐重视,基于女性视角的媒介作品不断涌现,在近年来成为追捧热点。而随着媒介对女性主义不断深入的表达,在女性群体自身外,男性群体也对女性主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为例充分体现了社会媒介文化与女性主义的互动。

一、媒介女性形象的再塑造

媒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始终是媒介文化研究与女性主义研究的重点问题。在女性意识觉醒之前,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多停留于家庭与爱情层面,赞美温柔、贤惠、娴静的女性特点,形成“女性应依附男人”的刻板印象,与当时社会思潮相顺应。

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媒介女性形象与事业相挂钩的比例增加,“独立”成为女性形象新的赞美词汇。《摔跤吧,爸爸》作为一部印度电影,基于印度重男轻女的刻板思潮,对印度女性的独立自强给予了思想引领。通过影片中多处男权对女性的压迫体现与吉塔的奋起反抗,表达“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思想,呼吁男女平等,并通过吉塔举重生涯的传奇故事,表现女性奋斗拼搏的美丽,塑造了刚柔并存的女性形象。

媒介女性形象的再塑造,反映了社会思潮的进步,显示女性意识的逐渐苏醒。同时,在社会思潮影响基础下,媒介对社会文化进一步宣传,对社会的思潮革新也提供了助力,二者相互影响,推动人们思想的发展。

二、媒介自觉背景下的电影表达方式

媒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对女性主义的阐述,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这其中既包含媒介自身发展的原因,也与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不仅与媒介自身的表意能力、观众的视觉思维“进化”相关。

大卫·波德维尔的研究证实了一点,那就是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其叙事模式与风格呈现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技术、市场、观众等因素的影响时时调整、且是不断“进化”的。譬如,剧情电影的镜头长度与剪辑相比于几十年前变得更为简洁、快速,而基于传统叙事与观众接受的叙事模式改进的一些电影叙事也 纷纷出现,丰富着当前银幕表现。变化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新型媒介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观影方式和思维方式,对电影叙事的需求也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时,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实现或表达的思想或理论,在影视媒介中则能够比较委婉地表达出来,并会起到一定的宣传功效。

影视媒介的运作逻辑,更多的是一种集多种故事情节于一身的线性逻辑的非线性叙事表达。蒙太奇的运用、人物的引进、情节的多样、多种镜头的编排,共同阐明了线性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与内涵,但同时却非线性地表达了隐含其中的偏离主题的思想。在媒介自觉这个背景下思考女性主义电影,不难发现,女性主义电影的不断更新,与媒介自身这种进化与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有着密切联系。《摔跤吧,爸爸》在音乐、台词、镜头上都采用了前沿电影剪辑手段,笑点众多,在情感表达上显得自然,将电影要表达的主题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

三、后现代文化视角下的温和表达

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女性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涵盖面极广的各种思想交锋、交融的场所。”这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它不再像其他的女性主义一样,对男性报以穷凶极恶的态度,而更多的是一种兼容并包的思想。在后现代思想的熏陶下,女性主义变得更加温柔,更加宽容,用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体现着女性主义的信仰以及行为,让男性也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显得更有亲和力。

《摔跤吧,爸爸》表面上讲述的是女性奋斗拼搏,最终成功的故事,体现了女性的光辉。但是,吉塔在父亲的意愿下选择了举重这条道路,并一直遵循着父亲的旨意,从这个角度看,这女性的抗争依旧是在男权压迫之下,是一种略带“畸形”的女性主义,这也会引起观众的思考。在电影中,这层主题并没有被强烈表达,最终是以正能量收场,这层更为深入的思考则留给了观众自己来完成。这双层的价值,正是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最佳表达。

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作为一种身份,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女性有不同的标准,每个具体的女人都有与其它女人不同的经验。因为,普遍的女性经验是不成立的,追求女性权力实际上就堕入了男权个人主义的怪圈。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吉塔的选择究竟该如何评价,她的人生又该怎样定义,这取决于观众的个人视角。电影选择开放式表达,温和地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因而,我们应当看到,这部影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导演用艺术来“关注社会,发表言论”的大作,它表征了印度在新时代女权主义的复兴和崛起。但同时也表明,女权主义在父权社会的强烈压迫下的觉醒,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正是这样的矛盾性情节安排,是电影主题的深化表达。

参考文献:

[1]韩笑.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摔跤吧!爸爸》[J].大众文艺,2017(23):167-168.

[2]徐嘉康.《摔跤吧爸爸》——荧幕凝视下的电影现象与受众需求抵牾[J].黄河之声,2017(14):126.

[3]陈旭光.猜想与辨析——网络媒介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新力量”[J].当代电影,2014(11):11-16.

[4]陈芳.文本、受众与体验——用媒介文化理论解读“新媒体电影”走热的现象[J].东南传播,2011(08):109-111.

猜你喜欢

吉塔后现代女性主义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为了梦想,倾尽全力
90后现代病症
《摔跤吧!爸爸》叙事学解读
《摔跤吧!爸爸》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西方的“生活方式”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