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习惯对油耗和排放的影响
2018-03-27龚祥盐城市亭湖区人大办公室
龚祥 盐城市亭湖区人大办公室
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汽车尾气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汽车保有量和使用量的不断提高,也随之带动汽车尾气排放总量的提升。汽车尾气中含有碳化物、氮化物等物质,根据科学研究表明,这些物质是造成气温升高的主要诱因,因而此类物质也被称之为温室气体。伴随社会对于空气污染治理问题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治理汽车尾气也是城市治理工作关注的重点问题,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城市治理与社会发展的共识。不同汽车驾驶人员均有自身的驾驶习惯,分析汽车驾驶习惯对油耗和排放的影响,对于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耗和尾气排放之间的关系
所谓油耗是指发动机油耗,发动机的做功过程需要依靠汽油或者柴油作为能源基础,不同发动机类型的排放标准存在差异,所产生的尾气污染物与油耗也会存在不同,通常情况下国家设定的排放标准也会相对较高,尾气中的空气污染物含量也会随之减少,但是由于油耗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汽车尾气的空气污染物含量也会存在差异[1]。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1亿量,其中私人汽车、客车以及货车使主要车型,按照燃料类型进行划分,汽油车的占比超过89%,柴油车的占比约为9.5%,汽柴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使燃气车的占有量逐年增加,约占机动车总量的1.5%左右。各地区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有不同要求,按照排放标准作为统计标准,国Ⅲ及以上标准的汽车数量约占到机动车总量的90%。不同排放标准的汽车都会产生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在燃油完全燃烧状态、不完全燃烧状态、过度燃烧状态所产生的尾气有害物质含量会出现差异,而燃油的燃烧状态也会成为影响油耗的重要因素。
二、汽车驾驶习惯对油耗和排放的影响
汽车驾驶员有多种驾驶方式,根据不同驾驶习惯大致可分为温柔驾驶、中庸驾驶、激进驾驶等三种类型。从理论角度而言,汽车排放的主要因素在于汽车发动机标定、后处理三元催化单元匹配等,与驾驶人员的驾驶习惯并不具备直观影响,但是由于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会直接导致燃油处于不同的燃烧状态,因而会对排放尾气中的物质含量也会产生影响。
(一)汽车驾驶习惯对油耗的影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的做功功率将会逐渐增大,并在达到一定水平后维持做功状态,耗油量也会随之产生,车辆行驶的速度越高,发动机做功功率损耗也会随之增大。汽车 行驶过程还需要克服自身行驶造成的空气阻力,空气阻力不断增大也会导致发动机做功功率增加,因而造成油耗率的增加。车速越大,所承受的空气阻力也会越大,为避免巨大的空气阻力造成不必要的油耗,便需要驾驶员能够将车速在合理范围内,避免高速行驶产生过高油耗,根据相关实验论证和计算,大部分汽车的驾驶速度在100Km/h——120Km/h时,汽车的油耗最为适宜[2]。
同时驾驶员的不同驾驶方式也会对油耗产生较大影响,通常情况下而言,驾驶员采用激进驾驶方式,往往会使燃油处于不完全燃烧状态,因而产生过量的燃油消耗,中庸驾驶方式所产生的燃油消耗随之降低,温柔驾驶方式所产生的燃油消耗最少。
汽车驾驶过程中会涉及到加速滑行、减速滑行等基本操作。汽车的行驶过程是速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为实现燃油与速度的最佳性价比,一般驾驶员都会采用中速行使的方式,为保证加速滑行中不产生过大的燃油消耗,驾驶员可以采用逐渐加速的方式,踩下踏板加速、收回脚松开踏板,进而再轻踏踏板,实现加速,反复此操作,达到自身想要达到的速度,此种操作方式能够减少加速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减速滑行也是汽车行驶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操作,汽车操控要尽量减少坡道滑行中过多使用制动,以减少燃油消耗。
(二)汽车驾驶习惯对排放的影响
汽车行驶过程发动机温度过低、燃油雾化不充分、燃油燃烧不充分,都会导致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过多[3]。发动机温度过低主要发生于汽车的启动阶段,驾驶员需要在启动阶段保证发动机的温度达到一定水平在进行加油操作,以避免发动机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产生过大的做功负荷,进而出现燃油不充分的情况。另外,燃油雾化不充分、燃烧不充分多产生于驾驶员激进驾驶的情况下,激进的驾驶方式会相较于中庸驾驶方式、温柔驾驶方式的油耗会增加,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也会随之提高,驾驶员为避免尾气中过量的有害物质排放,应当尽量减少自身出现激进式驾驶方式。
三、结束语
汽车驾驶习惯对燃油消耗与尾气排放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都可能产生影响,为尽量减少汽车驾驶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驾驶员自觉遵循交通规范,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尽量保证中速行使、匀速行使,尽量避免激进驾驶等行为,减少发动机低温高负荷、空转等情况,提升汽车驾驶的经济性价比,同时保证汽车应用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