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探析
2018-03-27邵东蕊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邵东蕊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成为公众社交的重要平台以及文化宣传、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阵地。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体,高校也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1]”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特别是抓住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叠加的历史条件,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便利加大对我国意识形态和文化的渗透力度。当代大学生是受网络影响较深的群体,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处于定型期,因此作为了西化分化的重点对象。当前,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高校作为加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把握住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新的机遇
移动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凭借其独特的传播优势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诸多新机遇。一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能够自主地接受相关信息。二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时空性和有效性得到拓展提升,新媒体时代解构了传统教育的“围墙”功用,打破的传统的面对面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式,可以通过将声、文、像等多用方式融合借助多种媒体平台将教育内容传送给学生,从而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对学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意识形态教育场所及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高校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教育带来冲击和挑战。一是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带来挑战。传统高校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多为对学生直面的理论灌输,这种为“教育”而教育的方式对网络意识形态冲击不能“对症下药”,很难适应新媒体网络时代的教育需求,尤其是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以及自主接受信息的需求。二是新媒体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带来挑战。信息网络化传播可以短时间广泛扩散,再加之虚假信息的混淆,错误思想,对思想不完全成熟的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会不良影响,这些对高校网络舆论监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策略和主要途径
面对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高带来的诸多问题,高校要以全新的思路主动应对,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宣传,多角度多层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一)增强网络安全与信息防御的底线思维意识
通过互联网信息传播进行西方价值观、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当前已经成为外部敌对势力威胁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渠道。因此,要积极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3],是高校应对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重要前提。高校意识形态管理要主动设置自己的底线,引导大学生在坚守国家提出的“七条底线”,善于在环境中分辨真假信息,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主动抵制不良思想和低俗之风。
(二)构建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的意识形态教育网络新模式
高校要牢牢抓住网络信息化浪潮带来的机遇,遵循大学生的心理接受和认知规律,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及关注热点,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从传播理念、渠道到内容、方法进行创新,对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树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新媒体传播新理念,构建开放型、参与型和回应型新媒体传播新体制[2]。
(三)建立多维立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
通过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多维立体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十分必要。一是通过“两微”平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借助两微平台既可通过群发等功能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平等性交流,也可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可量身定”式的信息推送,并通过P2P的互动交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二是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微课堂”,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通过创设“微课堂”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互相渗透,“贴近”以教育的姿态,引导“微表达”,从而实现“微言”也能有大义。
(四)增强高校意识形态网络安全教育合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应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全员、全方位育人格局。要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网络安全教育的宏观领导,提高党对网络意识形态控制的主动权和领导权。同时要成立专门信息审核部门并培育由师生共同组成的网络信息舆情队伍,加强对校园新媒体平台、网络文化产品以及信息内容的管理,及时发现、拦截并删除网络散布的不良信息,强化对网络信息源的监管,把控好各种信息的有效传播,以确保校园网络空间的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