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策浅析
2018-03-27熊艳娟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第二小学
熊艳娟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第二小学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重要性
(一)教学方法缺乏一定的多样性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用对课文进行不断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缺乏教学的多样性,从而导致学生因长期与此而产生对朗读厌倦且逃避的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同时,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缺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难以激起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与兴趣,即使教师要求学生展开朗读,学生也只是以朗读的目的进行朗读,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朗读。这就大大削弱了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的认知,影响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当前,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仍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相应的朗读,甚至存在部分教师只是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让学生提前对课文进行预习与朗读。而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并没有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更没有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相应的指导,这就使得学生无法采用正确、有效的方式进行朗读,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朗读问题,进而也就间接影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
(三)语文教学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常见的教学环节,通过朗读课文能够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重要。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有层次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有层次性的朗读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课文的掌握,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想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应充分采用有层次朗读的方式,保证语文教学具备一定的层次性。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时,通过由少到多的方式进行朗读,保证其层次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步的适应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作出进一步的掌握,进而使得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教师在进行《少年闰土》这一课文的教学时,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过程中,便可采用层次性的朗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将课文内容分成不同的层次,并让学生根据层次的划分进行相应的朗读,在学生朗读完成后让学生描述这一层次课文主要说了些什么,用一句话作为概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课文进行很好的朗读,同时也使学生充分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课文的意思,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带来了进一步的推动。
(二)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在展开小学语文教学时,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应通过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教学方式进行具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后进行课文的朗读,能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教学内容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让学生先去感受课文的情感,然后再怀抱着与作者相同的情感再次进行朗读,这样的方式除了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外,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文的教学时,可采用整体感知课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对该课文进行朗读,并让学生在朗读后说出对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以及这篇课文想要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然后教师再对这篇课文的情感作出相应的总结,并让学生带着与作者相同的感受再次对课文进行朗读,这样,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课文的情感与意义,同时也就促进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三)展开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每一篇课文的朗读都由若干个学生合作完成,朗读过程中可以是一个同学朗读一小段,或者是根据角色的不同安排学生进行朗读等,合作朗读的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朗读课文的热情。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结论
总的来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然而,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与改进,激发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