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之敌”
——梁启超舆论思想
2018-03-27曾静雅南昌大学
曾静雅 南昌大学
舆论,是社会大众信息交流与分析的主要形式,它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生活等方面均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增加了社会舆论信息沟通的途径,也丰富了社会舆论的内容。由此,准确把握舆论的趋向,在社会进步与创新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梁启超舆论思想探究价值
梁启超,是近代思想变革的代表人物,他善于在中国思想基础上,融合西方社会发展的思想内容,对国家发展中政治、文化、历史、民众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近代思想开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启发性作用,关于梁启超舆论思想的探究,可为新时期的媒体新闻传播,提供方向借鉴。同时,梁启超舆论思想,是在“一般平民百姓的认识”之上,进行社会发展需求的剖析,是对社会当前发展状态的反思,从这一层面来说,关于梁启超舆论思想的解读,将成为当代社会自我变革的指导理论,这也是文章探究的价值。
二、梁启超舆论思想分析
(一)舆论与社会发展方向
1.大众新闻的收集
梁启超认为,社会舆论产生的根源是平民百姓的需求,即基层群众对社会发展的意愿,它是大众直接表达个人看法的主要渠道。由此,社会舆论在某些层面上,与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相同的。如果新闻媒体只看到大众舆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不从舆论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必将会致使社会信息传播形式发展停滞不前。如,我国各地区媒体,均通过互联网、电话、信件、上访等渠道,加强对大众服务意见的反馈,收集大众生活中的新闻资讯,正是对梁启超思想中,舆论与社会发展方向之间关系的把握。
2.社会发展新闻的传播
同时,梁启超舆论思想中,也提出了“非谓事事而与政府为难也”,即,舆论不仅是为政府工作开展提供的实践方向,也可以对政府工作的实施情况给予监督。当政府工作新闻资讯传播、实际工作方法,能够在大众生活水平改善上带来效益,或者解决了大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百姓对政府工作开展的认同度就会提高,负面舆论自然也会随之减少;反之,百姓对政府工作新闻资讯报道的负面舆论也就会随之增加。如,当前国家开展人民代表选举、大型工程建设时,均会进行社会新闻公示,新闻资讯报道等,就是梁启超舆论思想的表现。
(二)舆论与社会体制完善
1.社会体制变革
梁启超舆论思想认为,舆论本身具有善恶之分,健全与否,是舆论存在的可贵之处。即,好的社会舆论,可以作为社会进步的思潮,完善社会发展中的不足;而坏的舆论,则会在社会中形成巨大的发展阻力。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准确把握社会舆论的方向,弥补国家发展中的不足,才是新时期社会舆论存在的根本价值。如,我国现代医疗、卫生、养老等方面,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国家依据大众生活需求,分别提出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城市公共环境建设、城市文明完善体系等方面,社会发展的实践理论。国家发展中,我党以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为基础,不断进行社会发展多个方面的调整。从人民群众生活无保障,到人民群众生活需求逐步得到保障,这一实践过程,正是梁启超舆论思想与社会体制变革关系的体现。
2.社会文化更新
梁启超舆论思想中,也提出“国家之利本有多端,而利又恒必与害相缘”[1]。即,社会舆论可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国家发展资本的多样化发展。梁启超认为社会舆论会产生,是由于舆论群体的利益受到了侵犯,而该群体为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可靠的利益,势必会通过拓展经济发展形式,寻求更适合利益群体的理论。社会新旧经济形式、思想内容碰撞的过程,也正是社会舆论产生后,所带来的社会体制变革的表现。
如,当前国家经济发展中,新闻媒体进行产业开发理念传播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发展”等经济开发策略,都是基于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社会发展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深入探索的结果,人类实现达到自身文明得以延续,社会发展实现高效率,低损耗的目标。实践案例中的分析内容,也充分证明了,梁启超舆论思想中,社会舆论与国家体制变革之间的关系。
(三)舆论与民族精神的传播
梁启超的舆论思想认为,舆论是由于民众爱国新缺乏,人人“人然于一家一身之计”[2]。当民众局限与个人利益的得失之中,而忽视了国家发展趋向、命运之时,社会负面舆论才会兴起。由此,为规避民众出现以负面舆论思想,丢失民族精神的问题,就必须要做好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传播。
如,当代民族精神的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可以是社会诚信、互助等传播文化精神的传播,也是通过红色经典、传统文化继承的民族文化传承。即,加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促进国家主流文化的社会化引导,增强社会大众的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才是“消除”负面舆论的根本手段。
三、结论
综上所述,“舆论之敌”——梁启超舆论思想,是新时期传媒思想时代化探索分析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舆论与社会发展方向、舆论与社会体制完善、舆论与民族精神的传播三方面,解析梁启超舆论思想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联系,因此,浅析“舆论之敌”——梁启超舆论思想,将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指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