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高校教师科技扶贫路径研究
2018-03-27寇国芳西安翻译学院
寇国芳 西安翻译学院
改革四十年来,我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区正逐年减少,地区经济有显著提高。一些高校教师在“精准扶贫”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理工农医类的高校教师结合地区发展现状开展的科技扶贫项目为当地扶贫目标的实现做出重要贡献。但文科外语高校教师则空有一颗报国心,但苦于扶贫形式内容的受限,常常处于有力无处使的尴尬。研究文科外语类教师在科技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和实践途径,对高校充分发挥公共课、外语类教师资源到地方扶贫有参考作用。
一、科技扶贫的含义
从理论的层面来看,“科技扶贫”是针对贫困地区生产技术落后和技术人员缺乏的状况提出的。它是“精准扶贫”战略的一种“精准”体现方式,它强调贫困地区人民的自我发展和注重将治穷与治愚相结合。
高校教师的扶贫,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针对高校中的贫困学生给予奖学金和助学金以及助学贷款等方式,让出自寒门的学子有享受上大学的权利。二是高校针对贫困区县,送技术,送知识,甚至是直接送资金的方式,为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必要支持,帮助其脱贫。
二、科技扶贫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一)科技扶贫项目偏向工、农、医等学科项目
笔者调研后发现,很多地区的科技项目受科技扶贫实用性的限制,文科外语类的项目有限且因为见效慢而被各地方忽视。
(二)参与积极性有限
一些高校教师对扶贫工作内涵和实施意义缺少了解,他们以为学校扶贫就是针对建档立卡学生倾向性照顾,或者提供资金、实物支持。精准扶贫的效果井不明显,主要是同时在实践运作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另一方面,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出台系列的扶持政策,都鼓励和支持高校教师在科技扶贫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但一些教师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并不是愿意长期去偏远地区服务,而民办高校因管理体制不同则直接影响教师不愿参与长期校外扶贫活动。
(三)科技扶贫成效标准有缺陷
科技扶贫注重效果,但对缺乏相关经验的高校教师,由于对市场动态的把握不够准确,对目标的定位不准,开展的扶贫项目短期时间不能取得理想的成果,导致一些高校教师担心扶贫效果带来的责任,而摇摆不去。文科外语类项目以前多以教育的形式出现,扶贫见效时间更长一些,即使有些成果,能立即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或直接推动人均收入增长的数字也比较难看到,这将不利于高校教师科技扶贫工作的开展。
(四)缺少制度体系规范
很多高校在执行扶贫工作中流于形式,仓促选人、选择项目的事大量存在,也使得扶贫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人浮于事,权责不明,其原因是缺少系统的制度体系的约束,过程管理更无从谈起。
三、外语类教师科技扶贫的实践路径
(一)提高高校和教师的思想认识
很多学校将科技扶贫工作更多看成一项政治任务,为完成任务的工作的布署,并不能让教职工的主动性有所提高,如果将科技扶贫工作和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相结合,让大家从意识上深刻体会到该项工作是高等学校和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那么自然而然会引起教师的重视
(二)科技扶贫内容的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让地处偏远贫困地区的产品和市场无缝对接,人们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到国内任何一个地方,甚至国外。这一领域的开辟,让外语类教师大有用武之地,国际电商平台的成熟运作,语言的交流和应用,实实在在的海外需求,让跨境电商成为很多地方新的科技扶贫项目,甚者已经单独分列出“电商扶贫”的专项扶贫项目。
(三)建立健全高校教师扶贫制度
高校应完善扶贫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相关内容,明确教师在扶贫工作的个人任务和职责,设立奖罚措施,可根据文科外语类专业的不同,区别于理工专业制定不同的扶贫考核标准,这样既督促文科外语教师积极参与该项工作,又能让他们感受到考核的差异,对落实责任,全员履行扶贫职责有促进作用。总之,高校在结合自身特色科研优势扶贫的同时,也要为非优势专业且人数较多的公共课和文科外语类教师的扶贫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助力。
(四)强化后勤保障,保持扶贫队伍稳定持续
高校作为扶贫教师的可靠后盾,除了榜样宣传,提高社会的认同感,为老师们争取政府的支持,强化后勤保障外,应突出激励制度,对扶贫扎实,效果突出的高校教师要进行表彰奖励,。要切实保障教师权益,在评职称、岗位调整、工资定级等方面有一定倾斜,不要再出现积极扶贫的教师“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出现。同时,扶贫人员也要接受监督,对外界反映的问题及时自查和纠正。
(五)强调过程管理
在科技扶贫的过程中,应注重过程管理。一是深入开展实践调研。来自高校的教师日常注重理论研究,面对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能沉得住气,应多调查走访,有了切实实践体验之后再论具体解决方案。二是制定计划,要视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计划确保项目顺利进行。三是经费安全,严格资金使用和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定期向社会公布,及时纠正和杜绝腐败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四是跨境电商项目管理应该有政府专业部门进行专项管理,外贸专业人员参与和监督项目的实施。最后是信息的归档,扶贫对象、扶贫内容、方式、成果等都需要系统的整理和归档,方便查验和后续工作的开展,成果更应该向社会公开,以便得到公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