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学习迁移

2018-03-27陈贺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学树脂口腔

陈贺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研究背景

学习迁移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研究的学习现象,也可以将其转化为对某一学科的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概括是迁移的基础。为了实现迁移,必须将新旧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并概括之后统一在一个综合分析活动之中。美国心理学家贾德在1908年做了水下打靶试验,这个实验也证明了只要学习者可以概括出原先已学的或是总结了原有的经验,再遇到新环境的时候就会将类似的部分作为记忆点或学习的起点,完成由一变二的学习迁移活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曾在《教育的文化》、《教育过程》、《论认知》中多次提到正迁移就是将已有经验应用到了正确的新环境中,而负迁移就是将已有经验应用到错误的新环境中。可见关于学习迁移的研究早有历史,而真正在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开展教学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

二、研究思路

学习迁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新知的方法。口腔预防医学在整个口腔医学的学习中,也处在多学科交叉的地带。很多知识点可以由各种学习迁移,引入到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关于教学内容的思考,逐一研究学习迁移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口腔预防医学的教学关系,以及通过教学反馈验收教学满意度。研究过程中对学习迁移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掌控是整个研究的难点和重点。笔者通过大量的教学调研,完成了对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的研讨活动,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和学习迁移的教学研究活动。

三、关于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学习迁移研究

学习迁移包括正迁移、负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一般迁移、具体迁移、同化迁移、顺应迁移以及重组性迁移。下面将具体的迁移思路总结如下:

(一)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口腔内科学有关于大量窝洞填充的内容。在口腔预防医学中窝沟封闭、预防性树脂充填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等内容与其相似。很多医学院校都将口腔内科学为前置课程,口腔预防医学属于后置课程。两者之间有部分属于正迁移,也有许多内容属于负迁移。正迁移需要我保留,而负迁移需要我们调整和避免。学习者的学习初体验、学习初印象很重要。否则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对口腔预防医学中窝沟封闭、预防性树脂充填和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等内容产生歧义。这部分负迁移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口腔预防医学授课教师在教学之初甄别出来。甄别之后,笔者又分析了正迁移、负迁移在口腔内科学和口腔预防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建议今后可以将口腔预防医学设置为前置课程,而口腔内科学设置为后置课程。这样更能突出预防的特点。

(二)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口腔材料学中有关于树脂材料的课程,这与口腔预防医学材料既不相同又有联系。在口腔医学临床应用时树脂材料和窝沟封闭剂是有相同的地方,但也稍有不同。这正是水平迁移的教育心理学领域。在学习类似内容时采用了水平迁移,那么学生会更加灵活的运用以往所学知识点,应用到口腔预防医学操作之中。口腔材料学中的树脂材料固化问题和粘结问题,与口腔预防医学中的窝沟封闭,预防性树脂充填,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时所用材料的固化问题和粘结问题就属于垂直迁移。这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的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预防医学中的三级预防内容和口腔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就存在着一般迁移。在两者的一级预防里的评级理念中都具有相同的评价标准。在学习好预防医学的评级理念之后,那么口腔预防医学的评级就显得十分简单易懂。在口腔预防医学一级预防和二级、三级预防学习时,其内部也存在着具体迁移,口腔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都是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不逐层递进,疾病逐层加重的预防理念。这种举一学二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笔者通过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的研讨,发现虽然心理学反思很困难,但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是良好的。学生的认可度是极高的。

(四)口腔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同化迁移

学习龋病的预防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应用同化转移的心理学理论指导组织教学。将龋病的病因直接套在氟化物防龋的学习中,内容及其相似,教师在授课前可逐条总结、概括龋病的病因和氟化物防龋的原因。完成两者之间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同化迁移的共鸣。

四、结论

笔者在通过充分的一系列的教学调研活动和通过对口腔各学科和口腔预防医学教学内容的比较,开展了相应的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教师对学习迁移的研究会使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有更加完善的人性化监控管理。学习迁移的共鸣感使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心理学树脂口腔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炫酷发明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PVC糊树脂生产工艺的发展
SABIC创新LEXAN树脂和EXATEC涂层系统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
离子交换树脂塔运行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