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实践探析
——以“高校辅导员在线”微信公众号为例

2018-03-27杜霖彭鹏北方民族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阅读数公众育人

杜霖 彭鹏 北方民族大学

一、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功能与特点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指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指导其行为;教育功能理解为有目的地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对广大师生产生有利的教育作用和影响;凝聚功能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中的各要素通过相互作用,把广大师生吸引在自己的群体内,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1]

目前,大学生使用网络成为常态,手机上网成为主流。网络及网络文化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社交方式、生活方式和创业模式,使大家学习、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但是,同时,网络文化也对大家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在网络思政育人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关注国家大事,订阅微信公众号是其重要的学习渠道。

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实践——以高校学生工作官方微信影响力与微信热文统计为例

本文选取了高校辅导员在线微信公众号为观测点。该公众号由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中心开设,每半月或者每周会发布学生工作官方微信影响力的排名,按照微信WCI指数排名。WCI由阅读指数(90%)和点赞指数(10%)组成;其中,阅读指数包括总阅读数(60%)、平均阅读数(35%)、最高阅读数(5%);点赞指数包括总点赞数(60%)、平均点赞数(35%)、最高点赞送(5%)。本文以2017年上半年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其中影响力排行为2月1日至6月30日统计数据,其他排行为2月1日至4月30日统计数据),从高校学生工作官方微信影响力排行,热文上榜排行,热文阅读数及点赞数,影响力较大的官方微信特点,微信热文特点等方面展开对网络思政育人实践过程的讨论。

(一)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方面,兰州大学的“兰州大学萃美在线”、中南民族大学的“资讯民大”累计上榜20次并列榜首,北京理工大学的“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三峡大学的“三峡大学学生处”、山东师范大学的“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累计上榜19次,并列亚军,青岛大学的“青大学工”、烟台职业学院“七星湖畔”、南昌大学的“香樟家园”、湖北师范大学的“湖师青年”、郑州大学的“郑州大学学生工作”等位列7至10名。

(二)公众号热文上榜排行方面,中南民族大学的“资讯民大”累计上榜27次位居榜首,北京理工大学的“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累计上榜14次位居亚军。河北科技大学的“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青岛大学的“青大学工”、陕西科技大学的“陕科大学工部”累计上榜8次,南昌大学的“香樟家园”、山东师范大学的“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郑州大学的“郑州大学学生工作”累计上榜7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在线”累计上榜6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微言航语”累计上榜5次,以上分列3至10名。

(三)公众号热文阅读数方面,选取的前15名热文阅读数均超过20000票,其中最高为公众号“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处”发布的《北京邮电大学第六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投票开始啦》(优秀教师类),阅读数63378次;其次是“青岛科技大学学子之家”发布的《快来选出你心目中的十大优秀学生啦!》”(优秀学生类),阅读数60192次;再次为“东师拾全拾美”发布的《东师版〈成都〉,十里春风,不如你》(赞美校园类),阅读数42160次;“交大青春在线”发布的《重庆交通大学首届校园舞蹈大赛入围决赛舞队风采一览》(校园比赛类),阅读数36784次,位列第四。“石大学工”、“湖南师范大学星网”、“贝壳学子”、“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处”、“济医学生处”、“沈阳工业大学学生处”、“航大青年”、“DUT学生工作”、“郑州大学学生工作”、“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在线”等公众号相关文章位列5至15名。

(四)热文点赞率方面,“郑州大学学生工作”公众号发布的“郑州大学2017年‘心系班级最美是你’优秀班长评选活动”点赞率达8.69%,位居第一;“南理工学生事务微平台”公众号发布的“珍馐一席,不如野菜一味”点赞率为8.17%,位居第二;“咨询民大”公众号发布的“[喜讯]咨询民大又得第一啦”点赞率7.62%,位居第三。“西大红帆网”公众号发布的“Eyes On Me,最终,我决定向你表白”、“七星湖畔”公众号发布的“烟台职业学院版《成都》愿春去秋来,你我都在”、“湖师青年”公众号发布的“特刊缅怀雷锋,湖师青年用行动说话”等文章点击率位列4至15名。

(五)影响力大的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特点分析:根据对以上排名靠前的高校学生工作公众微信号运营及宣传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是为保证平台的持续受关注度,基本保证每天更新一次。

二是发布信息与学生学习、生活关系紧密。如发布宿舍检查标准与检查结果、学校学院动态、重要通知、国庆节假日前的照片祝福、学生留言墙等。

三是信息发布不局限于书面用语,同时结合学生使用频次较高的用语,拉近距离。如“助学金这碗粥,辅导员应该怎么分”“同学,你钱够花吗”“国庆黄金周,你打算去哪儿看人呢?”等等。

四是紧跟社会热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如“香樟家园”在国庆之际推出专题《我爱你,中国》,“郑州大学学生工作”在9月18日发布《铭记九一八,少年强则郭家强》等推文,结合重点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

五是与学生互动次数多,互动内容围绕校园文化生活热点。互动主要方式包括投票、观点讨论、优秀学生专访、校园生活等。如“资讯民大”以《今年中秋,你与谁一起过》为主题,“青大学工”在国庆前夕推出《国庆节终于来啦!(内含彩蛋)》专题,征集学生照片与祝福语,引发关注。

六是注意对新生、毕业生等不同群体的关注与延伸关注。如“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推文《入学一个月,我感觉很幸福》,在大一学生中引发共鸣,推文《毕业100天,山师很想你》,则激起了刚毕业的学生怀念母校的情绪,效果良好。

(六)微信热文特点分析

从选题内容看,微信热文主要包括国家要闻、学校要闻、校园活动、学生工作、学校通知等方面,而排在前3位的是“赞美校园”、“表彰先进”、“校园活动”。“赞美校园”可以激发大家的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这既是学校构建和谐美好校园的需要,也是每一位师生情感与归属的需要。“表彰先进”,则树立榜样引导大家创先争优,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活动”,极大丰富了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既给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也在实践中提升了相互协作、沟通交流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对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有凝聚力的集体有重要作用。

表现形式方面,从阅读数量方面看,校园展示类、投票类和在校生活类分别占了前三名;从点赞率看,校园展示类、在校生活类在获取点赞率方面效果不俗。

除此以外,因为高校新媒体面向在校学生为主,因此,微信公众号在大量篇章下使用了较为俏皮、幽默的网络用语,互动性强,比正规书面用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建议

(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基准,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功能,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才能保证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不偏离方向,以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构建能够吸引在校学生的网络文化平台

在校大学生一般都会关注能够有吸引力的网络文化平台,抢占网络文化育人平台与市场非常重要,而高校官方微信等平台因为具有重要信息通知等功能,在网络文化平台竞争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如何经营好这种优势,充分吸引广大学生关注网络文化平台,如何充分利用平台,推出既能吸引大学生又能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的内容,是构建与运营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努力方向。

(三)深度发掘校园之美与身边之美

通过以上统计发现,无论是赞美校园还是表彰先进,都能够充分地吸引在校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原因在于无论是校园还是受表彰身边的教师与学生,都距离自己很近,因此更能感觉到真实性,更容易受到鼓舞。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应该深度发掘校园之美与身边之美,加以网络广泛宣传。

(四)坚持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联动

高校网络文化平台以投票类为主要形式的线上活动吸引到了大量的浏览数量,但是点赞率很低,而线下活动因为具有亲身参与性、互动性等线上活动没有的特点,在校园文化中仍然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下校园互动,再从高校网络文化平台上展示出来,通过线下活动与线上活动联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注重网络语言的合理使用

网络语言因为具有时尚、幽默等特点,深受90后、00后在校学生以及年轻人喜爱。合理地使用网络语言表达同样的语意时,文章内容可以更好地吸引人的眼球,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文章内容。

猜你喜欢

阅读数公众育人
科技政务微信传播方式与效果研究
——以某省科技微信公众号为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