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创新思维探析
2018-03-27谭丹莉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谭丹莉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随时代发展,设计发展趋势将不断演变。设计师首先应探究设计的本质:什么是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当下实际,深入思考后方能看到设计发展方向。其次,拓展设计思维,用跨界思维探究创新设计的多种可能性。最后,关注新科技应用,科技与设计结合,造福民众,推动社会进步。
一、现实问题衍生设计变革
(一)设计本质与现实问题
设计是人为特定目的而进行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特定目的指向人的某种需求或某种现实问题。当人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积累为企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设计目的就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支持的智能活动去解决问题,满足人们合理需求,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设计师需要在探究设计本质的基础上,研究当下现实问题和人们的需求,把握设计发展方向。
(二)现实问题推动设计变革
从设计发展历史规律来看,每一次现当代设计革新运动兴起,都源自有思想和洞察力的设计师发现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批判、反省后提出新主张,并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推动着设计变革,社会进步。
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全新的现代生活中仍大量充斥不和谐的维多利亚矫饰风格或者粗鄙的工业产品,人们审美品味降低。因此,威廉·莫里斯与志同道合者,追随并实践约翰·拉斯金的设计主张,复兴手工艺技术,“向自然学习”,倡导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并影响了欧美、日本现代设计。
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的现代主义者,看到了阶级不平等导致贫富悬殊,战争和经济危机让普通民众生活困顿。他们立志要为大众设计,“要为当前目标进行设计,要为人进行设计,要为大批量生产进行设计”。[1]运用基本的形式与色彩设计功能,廉价、耐用而且“美丽”产品和建筑。无论是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德绍工人小区,还是布劳耶设计的瓦西里椅子,现代主义者用民主主义、“功能至上”的设计实现了让普通民众过上有品质生活的理想。至今,包豪斯理性、简约的现代设计仍影响当代人们生活和审美意识。
20世纪60年代,欧洲进入丰裕的消费社会。战后出生的年轻人叛逆、崇尚自由、解放,没有信仰,用嬉皮士的生活方式表达反抗的态度,张扬个性。他们轻蔑父辈信奉的主流价值观,腻烦了单调、冷漠的现代主义设计。意大利先锋设计师们敏锐捕捉到了时代的变化,看到现代主义设计先天缺陷,大胆地提出了反设计的理念,形式主义设计不再是禁忌,色彩开始丰富亮丽,塑料广泛应用,造型不再呆板乏味,开始有情趣、有温度,有意义,可以唤起心理各种情感。美国建筑师文丘里直接批判现代主义非此即彼的抽象理论,他认为一旦设计将生活过于简单化,简练不成,反成丑陋。“大事简化的结果就是大批平淡的建筑,少使人厌烦。”[2]之后,各种突破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设计探索不断涌现,汇成了后现代主义设计洪流。
20世纪70年代,一股设计思想的清流影响着世界当代和未来的设计发展方向。美国设计师、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洞悉工业界“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设计的危害:为了商业利益,用设计刺激消费者欲望,促使人们无节制消费,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资源、能源危机。为此,他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提出要为人的“需求”而不是“欲求”设计。[3]设计师要具有设计伦理。设计最大作用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在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设计师应有道义和责任为第三世界服务,为智障、残疾人设计等,设计应考虑有限资源使用的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服务。他超前的设计思想直接影响产生了绿色设计,让设计师意识到自己的生态责任和社会责任,以设计推动社会进步与公平。
(三)中国现实问题与设计发展方向
中国现实问题之一就是中国人尚未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心,崇洋媚外现象仍普遍。客户喜欢将大项目委托给外国设计团队。年轻设计师热衷于只学习西方现代设计,忽视中国文化学习。
一些远见卓识的中国设计师们,在批判设计现状的同时,身体力行践行自己的设计新思想。例如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师王澍提出让城市向乡村学习,“无用”品牌创建人马可提出设计师要有对未来的生态责任、对现在的道德责任,对过去的文化传承责任。他们立足于学习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在各自设计领域中,以彰显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设计赢得世界同行赞誉。设计师需要将传统文化思想、方法技艺的精髓切入到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以创新现代设计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让人们能在生活中感知中国文化丰厚的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滋养心灵,树立文化自信。由此可见,为设计注入民族文化精神,赋予其人文价值,是中国当代设计发展方向之一。
二、跨界思维推动设计创新
(一)跨界思维与创新设计能力
所谓跨界思维,就是用多角度,多视野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设计是艺术与科技交叉学科,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有关联,因此,设计师需要有探究万物内在联系的思维能力,即跨界思维能力。介于人的认知能力有限,设计师可以通过不同领域交叉学习,或与其它领域专业人士合作,在跨界思维中激荡出破解难题的灵感,突破旧观念,融合优势以提升解决问题的创新设计能力。
设计师用跨界思维进行融合创新设计。中国微信设计团队用游戏形式将中国的红包习俗与社交网结合,设计出抢红包的产品,快速挤占无现金支付市场。澳大利亚摄影师Samantha Everton与建筑设计公司合作设计“2 Girls”住宅。外墙立面是巨大的姐妹端坐室内的彩色影像,晚上,室外落地灯造型的射灯将这楼映照得生动而有艺术气质,建筑设计新颖、时尚,与行人、环境形成全新的互动关系。正是基于跨界思维的奇思妙想的设计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趣、更美好。
(二)跨界思维破解设计难题
19世纪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曾受王莲叶子的背面有粗壮的径脉呈环形纵横交错的启发,用铁栏和木制拱肋为结构,用玻璃作为墙面,首创了新颖的温室。后用在水晶宫博览会展馆设计上,解决了拱顶承重的结构问题。20世纪90年代,建筑师米克•皮尔斯(Mick Pearce)研究非洲白蚁用泥土堆成的塔式蚁穴生态结构是如何保持30度恒温,并将成果用在写字楼设计里,消耗的能源不及同样规模建筑的十分之一,成为自然拟态工程建筑的典范。以上设计实例说明了跨界思维可以让设计师借智,创新结构技术,解决棘手难题。
(三)跨界思维突破设计旧观念
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曾策划“二十一世纪日用品再设计”的展览。他认为日用品是经过时间淘洗的成熟设计群,难以突破常规,取得超越性成果。为此,他有意将不同领域的设计师们引向原本未涉足的日用品领域。再设计出的日用品反映出参与设计师理念与原本设计有很大差异,如善于纸管建筑设计的坂茂有很强的环保节约意识和空间意识,设计出四角形卫生纸,使用会产生阻力,避免浪费纸,还节省运输空间。[4]原研哉的再设计展览成功举办证明了跨界思维设计的价值,当换作不同思维或角度思考设计时,容易突破常规和习惯思维,创新设计。
三、科技促进设计变革
(一)科技助力实现创新设计
新科技研发应用将很多原本受限于传统材料和技术,不能实现的创新设计变成现实。20世纪40年代,美国设计师查尔斯·伊姆斯试验出模塑胶合板技术,材料结合技术,设计出一款“成型的薄胶合板加橡胶防震垫安装在钢杆焊接而成的底座上”的椅子,开创了一种高度创新的现代家具美学。这种“新面貌”设计因模塑技术,可以批量生产,因而迅速进入社会生活各场所。2007年,乔纳森•艾维团队设计的iPhone苹果开售,将互联网、触屏技术、特种玻璃等高科技与极简主义设计结合,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智慧。3D打印技术和胶水、粉末等特殊材料发明让设计师富有艺术创造力的设计构想变为现实。随时代发展,设计师要积极应用新科技到创新设计中,去满足或引导人们的新需求。
(二)科技引领设计全方位变革
计算机技术为设计师提供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师可以高效率将构思变为设计图。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极大地改变着设计生态。数字多媒体设计专业出现,依靠新技术和数字化设备进步,在商业、影视、游戏、文化教育等领域有广阔发展空间。许多设计师进入全新的互联网领域进行非物质化设计,为政府、企业、社交、购物、游戏等网站进行内容设计或用设计为不同类型的客户创造价值。在人机交流沟通中,产生了用户界面设计(UI)和交互设计。当前新科技不断涌现,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等势必引发设计持续变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设计师想要与时俱进,必须关注时代新科技发明和应用,主动研究新材料、新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积极用创新设计帮助新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富有理想的设计师应当有求道精神,主动探究设计的本质,思考设计目的,关切真实世界的问题,在反思中寻求解决之道。主动拓展设计思维,用跨界思维的智慧发现万物间联系,多角度看待设计,创新设计。积极关注科技发展,主动参与设计变革,研究新科技应用于设计创新中。总之,设计师如果从设计本质入手,去发现问题,用跨界思维、科技应用提升创新设计能力以解决问题,就能把握住正确设计发展方向,实现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生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