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即兴口语表达“去电视化”的可行性分析

2018-03-27蔡婧琳哈尔滨师范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

蔡婧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即兴口语表达是广播电视节目语言特色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具象性和多样性构成了传播内容的模式化与形象化。在业内众多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中,即兴口语表达的亮点和特色无疑是吸引观众收视的重要环节,而今,网络平台兴起,自媒体环境前景无穷,无论是电视节目《火星情报局》《奔跑吧兄弟》还是微博平台大V 所展现给受众的作品不难让笔者看出传统主持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境遇。而角度的受限又让电视节目面临着“同质化”现象;事实证明,传统的电视化说话方式已经濒临危机,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去电视化”成为笔者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一、“去电视化”的可行性分析及意义阐释

电视语言由于其丰富的构成(如画面,声音,造型,镜头等)要求文字语言应当口语化,大众化,通俗化。这就造成了主持人在传播过程中文字的过于通俗。一方面,需要遵循电视语言的表达规律,语言通俗平实,争取让各阶层的受众都能明白其中的奥义,这就导致矫枉过正,凡是涉及到文言文,长句子,开口之前都要再三揣摩,以至于部分时候,原本准备好的很精彩的,可以一语中的台词被删减,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有如白开水黑面包般单一乏味,毫无亮点和新意。

为此笔者认为,主持人口语表达或即兴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应力求语言“去电视化”。即:不必为了力求通俗易懂而舍弃真正有价值且一语中的表述方式。在不触及政治错误的前提下,主持人应该是语言场上的主导者,把控者;在这其中,口语表达和文字表达不必界限分明,在一定的时态和语态下,主持人在节目进程的过程中可以适度引用古诗词以及带有纪录片解说词性质的语言。实践范例如广受好评的《中华诗词大会》其中为人称道的不仅仅有其中关于古诗词的角逐,也不仅仅有武亦姝的夺冠。业内注意的更多的是,时隔多年,主持人董卿功力不减,岁月的流变赋予她智慧,在第八场,百人团有位选手的父亲是盲人,但仍然保持盲文阅读,结果董卿当场念出博尔赫斯的诗: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口吐莲花,字字珠玑,还有一场结尾,面对攻擂者遗憾离场,她为攻擂者诵读了一段陆游的诗作为结束语“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寥寥数语升华全场。

电视语言的客观性不意味着它要与美学隔离,因此善用文学语言,通感,移情“去电视化”的表述是有必要的。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新闻领域,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平台,这样的表述方式有利于我们所倡导的内容为王,将主持人表述方式的改变纳入媒体改革的一项。

传统电视观认为,“电视语言特别是人声语言应朴实,口语化”那是因为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电视尚未普及,受众获取信息的资源有限,信息资源受限导致思维活动受限,那时的受众难以接受太快频率,语言含义太深奥的节目,电视的任务是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大政方针。因此要求主持人在口语传播的过程中,力求平实流畅,通俗易懂。但是,媒体发展至今,电视已经不再承担“普及”的任务了,受众获取大政方针信息来源和手段多种多样,主持人口语表达不应该再遵循老一套的电视模式要求。今天我们传统媒体早已敏锐的感受到了这个现象,纷纷进行栏目改版,实现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去电视化”并不难。

二、即兴口语表达“去电视化”的失语性补救

多数主持人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的困扰是,原本准备好的词到现场却想不起来了,我们可以称作“主持人失语性停顿”。笔者把失语性停顿归类为“失语症候群”的一种。主持人现场面对访谈嘉宾时候,由于准备不充分,现场提问时杂乱无章,逻辑混乱,之所以主持人会出现词不达意或者停顿的现象,是因为脑子的速度跟不上口语传播的速度,理论上讲,主持人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要有“思维场”即思维的整体脉络,思维要走在语流的前面,也就是说,心中有大体的框架,在专注于口述的过程中,心里要对接下来说的话有相应的概念。就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防止失语性停顿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潜”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同时,把要发生的潜在的出错事件做及时的弥补。

因此,思维场以外,笔者同样倡导:思维流。就是在即兴口语表达,特别是无准备情况下的纯即兴口语表达的过程中,要让思维形成连续的“流”就好比抽刀断水,即使有情绪化干扰或者思维中断导致语言停顿,也会因为有整体的框架构思与思维支撑而减小出错的概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为了适应流媒体时代,在越来越多的媒体频道进行改版的同时,主持人更应该结合节目的变化,结合市场与大众的需求,对语言风格语言内容都要做相应的改善,在这其中“去电视化”表述,更有利于内容为王,符合当今媒体发展思路。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