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贴合互联网发展需求融媒体发展途径探究

2018-03-27王丹宁中国国际文化影像传播有限公司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融合

王丹宁 中国国际文化影像传播有限公司

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从新媒体获取信息,融媒体的时代悄然崛起。融媒体的兴起意味着新时代的来临,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选择一种贴合当前互联网发展需求的路径,本文对融媒体的发展方法进行了简单思考。

一、融媒体发展与兴起的必然性

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只依赖传统媒体,而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新兴媒体以其数字性的优势,占领着传统媒体的市场。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媒体面对极大的挑战,因此,传统媒体想要在互联网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采取媒介融合的方式,创新内容的多样性,提升媒体的传播效率,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笔者认为,融媒体可以这样定义,即采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将媒体内容与资源通过整合达到内容融通、价值共通的作用,制作出适合互联网传播的内容。可见,媒介融合是一个必然趋势。还要看到,任何媒体都有存在价值,不会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消亡。当前,许多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向新媒体、全媒体转型,以独特的品质在大众传播中保持着话语权。

二、互联网需求下融媒体发展途径解析

(一)树立融合思维

内容提供商应从思想上深度树立融合思维,要大胆创新,摒弃旧观念,积极寻找新的融合增长点,以新角度、新思路、新举措,结合市场,推出适应市场的产品。不管产品的传播渠道、方式方法如何变化,媒体的使命与立场不会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不是替代关系,而是要相关借鉴、共同发展。传统媒体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提升互动性、多样性、即时性,提升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新兴媒体要向传统媒体看齐,提高内容的专业性,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借助自身平台优势,向受众提供思想内涵丰富的产品。

(二)坚持内容为王

想要在互联网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坚持内容为王。一些媒体或自媒体为获得关注、迎合市场,喜欢做“标题党”,这些固然可以给它们带来短时间的快速发展,但不是长久之道。当新闻资源不再稀缺,受众更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内容是媒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大众传播最基础的要素,媒体或自媒体都应肩负起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尤其自媒体应提高媒介素养,为受众打造干净的传播环境。当前,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来多,需求要越来越个性化,内容提供者除了发布信息,也要做好舆论引导。

(三)解决好机制体制问题

传统媒体已纷纷向全媒体转型,但在转型的路上,往往比较被动,他们的产品依然带有传统的色彩,不像新媒体一样“接地气”。笔者认为,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不解决体制和机制,新想法、新技术等一切都是奢谈。所以,传统媒体要改变观念,用互联思维武装自己,从产品体系到业务流程,都要进行革新。要营造创新氛围、发挥联通优势,打造真正的市场主体,使其和新媒体产业化相融合,顺利进入资本市场。

(四)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

每一次变革都是由先进技术推动的,对媒体来说,唯有用好新技术,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传统媒体的发展不是将以往的媒介形式抛弃,而是加入新的科技模式,以吸引更多的互联网受众关注。

融媒体与当前的先进技术相结合,现在已经采用了无人机录制、机器人写稿和移动直播等新型的科技模式,还利用虚拟现实、交互新闻等先进的展示手段,制作出形式新颖的融媒体态产品。这就意味着融媒体发展越来越与科技接轨,让科技成为服务与经营的对象。

(五)培养全媒体型人才

要培养全媒体从业人员,而不是单独成立一个新媒体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传统媒体要转型,根本在于培养全媒体型人才队伍。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政治上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并培养他们具有互联网思维,了解新媒体传播业态和生产经营,并通过多层次招聘,引入紧缺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还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奖励激励机制,确保人才队伍不流失,保持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媒体极大的优势和挑战,传统媒体应从内容、平台、渠道、经营、人员配置、技术等方面进行革新。时代特征鲜明、有思想、有内涵的新闻产品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必然能够赢得受众。这样,传统媒体才能持续发展,在融合浪潮中成功转型。新媒体也应从传统媒体中汲取正能量,做优质的内容传播平台。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