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积极探索创新打造少儿精品电视节目的探讨

2018-03-27蔡婷宁夏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身心电视节目

蔡婷 宁夏广播电视台

少儿电视节目作为国家公共财政投资的电视平台,必须严格恪守服务于教育、学习的责任,为少儿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致力于夯实少儿的文化素养与思想意识。在教育部以及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少儿电视节目得到了更加宽阔的发展空间,成为提高少儿思想道德素质的重点节目。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上良莠不齐的信息不仅影响着成人,同时也影响着少儿的判断能力与认知能力。某些地方台的少儿电视节目制作的过于成人化,导致少儿教育出现认知偏差,不利于少儿个体的身心发展。

一、我国少儿电视节目存在的发展问题

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差,缺乏社会经验与判断经验。最重要的是,处于少儿时期的孩子在身体与心理方面皆未发展成熟,对于某些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他人价值观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电视少儿节目作为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与认知能力的重要载体,对少儿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大影响,必须对其形态及内容加以重视。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部分地区电视台的少儿节目存在以下发展问题,亟待解决[1]。

(一)少儿电视节目比较忽视娱乐与教育之间的关联性

我国早期的电视少儿节目主要以《大风车》、《同一片蓝天》为主,这些少儿节目的顺利开展为我国少儿节目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越来越多的电视台逐渐开办少儿栏目,目前已经形成专属的少儿频道。可以说,我国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势头良好。然而,结合现状来看,我国部分电视少儿节目在开展形式方面显得过于单一,主要以动画为主,甚至某些少儿节目并没有严格划分受众群体,并未结合少儿身心特点规划节目内容,有些显得成人化。如此一来,很难引导少儿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容易引起认知偏差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电视台并未明确教育与娱乐之间的尺度问题,对于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并未做到明确掌握,导致少儿电视节目陷入困境当中。

(二)部分电视台少儿节目的针对性亟待加强

少儿在成长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年龄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少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少儿的理解能力与审美能力均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针对于此,少儿电视节目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特点制定节目内容。如可根据儿童年龄划分少儿节目类型,如幼教节目、儿童节目等。然而,由于我国地方电视台少儿节目呈现出笼统性特征,并未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划分,使其缺乏针对性[2]。

二、打造少儿精品电视节目的创新措施分析

(一)明确少儿身心特点,创新节目设计内容

少儿电视节目的本质在于从少儿的角度去体验生活与认知社会,必须以少儿的眼光去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因此,少儿节目策划者应该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站在少儿的角度,对未来充满幻想与希望。在节目内容的设计方面,应该以直观、感性的事物为主,尽可能地减少抽象事物。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儿童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最好多体现直观性事物,便于少儿进行理解。

(二)强化少儿节目内容的针对性,营造良好的节目效果

建议电视台少儿节目制作应以各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为设计切入点,针对不同阶段儿童对待生活以及事物的认知度进行合理设计,强化少儿节目内容的针对性。如《智慧树》少儿节目主要针对的群体就是3-6岁儿童,播出效果较为理想。建议相关电视台可以积极借鉴比较成功的少儿节目,强化少儿节目内容的针对性[3]。

(三)在少儿电视节目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介于此,建议少儿教育方面应该加强对儿童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加深少儿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确保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少儿电视节目作为促进儿童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之一,建议策划者可以制作以勤俭节约、团结友爱为主题的节目内容,让儿童明确传统美德的实际意义。与此同时,可以在节目中适当融入传统文化,如孔子语录等,让儿童感受传统语言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综合素质与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结论

总而言之,少儿节目作为助于儿童早期开发智力的电视节目,在节目内容策划与设计上,必须以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为主。与此同时,节目制作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出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避免出现过于成人化的问题。另外,本人建议少儿节目制作人员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让少年儿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丰富的文化知识,夯实自身的文化素养。相信如此一来,我国电视台少儿电视节目势必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从根本上促进少儿个体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身心电视节目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给身心降个温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