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

2018-03-27魏依琦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工作者

魏依琦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21世纪,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新闻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但是,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涌现,虚假新闻、策划新闻层出不穷,新闻媒体失范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对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对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也有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新闻媒体道德失范原因与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的概述

失范这一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首次提出,在他看来,所谓失范,是指一个人与社会化相反的状态。(1)他指出,经济突然增长时,来自社会的制约出乎意料地消失了,人们的期望膨胀到无法满足的程度,生活开始变得不尽如人意,甚至使人感到生活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失范状态。

新闻媒体道德失范是指新闻媒体内部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导致新闻媒体的道德关系无法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使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不断发生,整个新闻媒体处于道德混乱、无序的状态。(2)

(一)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的表现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虚假新闻”“侵权新闻”“低俗新闻”。

国内权威机构每年都会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希望以此告诫新闻媒体工作者,减少虚假新闻的报道,但是,收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虚假新闻仍然满天飞。如2014年3月7日,马来西亚航班MH370在飞往中国的途中失去联系,却有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读者,在新闻竞争中获得关注,忽视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抢先进行报道,如有媒体称“马六甲海域疑似发现穿有救生衣的尸体”“中国乘客家属在马遭隔离监视”等等。这些新闻对救援工作照成了干扰,不仅给社会舆论产生不良影响,也失去公众对自己的信任。

近年来,我国新闻侵权现象越演越烈,不断上升的新闻诉讼案件数量就是很好的证明。常见的新闻侵权有侵犯公民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比如电视新闻界的偷拍偷录现象,我国电视新闻在报道揭露一些违法现象使,都是使用新闻记者偷拍的镜头和偷录的声音为证据,而这些恰恰都是新闻侵权的表现。

低俗新闻是指新闻媒体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迎合部分读者的低级趣味,发表和炒作一些低级庸俗的新闻。在生存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媒体为片面追求收视率,发行量或点击率,大肆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娱乐、搞笑、搞怪、搞俗、搞丑等内容不断增多,媒体质量出现滑坡。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专重感官刺激、渲染色情暴力已成为新闻媒体搏人眼球的重要手段。就曾有受众如此描述时下我国一些传媒的风格:“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3)

(二)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的危害

长期以来,新闻媒体在公众心中有着较大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坚守社会道德底线,以负责的态度进行新闻传播。但是,近来年一些新闻媒体为了一己之私放弃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不断报道一些不符合新闻道德的新闻,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声誉,丧失了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信息时代,新闻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然已成为公众舆论的引导者。新闻媒体如果放弃正确的导向职责,将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影响,给国家发展带来巨大伤害。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使有导向错误的报道不得传播,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

总而言之,新闻媒体的道德失范,不仅侵蚀着新闻媒体的良好声誉,削弱媒体的公信力,而且阻碍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

二、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1.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虽然我国在《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诸多法律中设立了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相关条例,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无论是在立法的数量还是质量上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使得新闻从业者利用这些盲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滥用手中的宣传工具,严重影响新闻媒体的发展。因此,在多元化媒体传播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行业急需专门的法律形式明确新闻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约束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2.新闻道德职业规范不完备

新闻媒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主要被视为我国党政机关的一个部门,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行业。因此,新闻媒体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发展之后,由于政治领域的一些限制,在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方面急速扩张,而这种角色的急速转变,使得新闻媒体还来不及形成自己行业的职业规范。虽然说新闻媒体的自律大多源于从业者的个人操守以及专业教育和认知,但不可否认,规范条例可以作为一种提醒,新闻从业者的行为必须受到某些原则的规范,一旦新闻报道饭错误,传播媒介可本着自我的道德责任作出检讨和补救。(4)

3.新闻媒体缺乏有效监督

尽管我国存在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一直在对新闻媒体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缺乏有效的新闻媒体职业道德监督机制是其重要原因。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导致一些新闻媒体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纠正。因此需要对新闻媒体职业行为进行监督,需要制定成文的监督制度,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实现对新闻没媒体及其工作者有效科学的监督。

(二)主观原因

1.道德价值观念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不断涌现,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利益观念等等。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新闻工作者丧失社会良知,淡漠了社会责任感,置法律与道德于不顾,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垄断性成为了个人牟取私利和小团体利益的筹码。(5)当新闻记者的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之上时,不仅损害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更阻碍了新闻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

2.新闻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当今世界市场自由化竞争,媒体也呈现多元化发展,并且逐渐走向商业化,这是一个难以阻止的趋势。媒体不在以新闻的社会价值和道德意义作为好新闻的评价标准,而更多的以“独家新闻”、“头条新闻”为评判标准,甚至为了引起轰动,编造假新闻。比如2013年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的《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在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之下就进行刊发,国内的许多媒体都进行了转载,最后被证实是假新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3.新闻媒体商业化运作

目前,我国媒体正处于社会转轨,自身转型的过程之中,媒体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遭受市场大潮的冲击。我国媒体从“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起步,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事业混合单位,企业单位的形态变更,传媒业也正从传媒事业,传媒行业向传媒产业的方向发展。(6)新闻媒体介于商业和专业之间的双重形象,是新闻工作者很难对新闻工作本质作出准确界定,无形中造成了新闻媒体规范的矛盾。

三、防止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的对策

(一)客观方面

1.健全新闻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建设

新闻媒体要遵守既有的法律规范。虽然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但是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新闻界和司法界对有关新闻法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只有严格的遵守既有法律,才能规范新闻界的行为,防止新闻工作者违反法律,从而更好地从事新闻职业,为广大受众服务。其次,要完善现有新闻法律体系,加快专门新闻法的诞生。通过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力促进解决我国新闻媒体的道德失范问题,促进我国新闻媒体健康长久的发展。

2.加强新闻媒体的外部监督机制

我国新闻媒体的外部监督可以从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等方面入手,加大对监督结果的处罚力度,形成一个健全、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首先,我们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的行政监督力度。国家与新闻业紧密相关的行政部门如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应通过完善各种新闻行政规章条例,来加强新闻媒体的行为规范。其次,不能忽视社会对新闻媒体的监督。新闻媒体只有处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才能规范其行为,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我们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一股监督新闻的力量,在可操作的制度下,对违背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形成舆论压力和防范机制。(7)

(二)主观方面

1.对新闻工作者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对新闻工作者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可以帮助新闻从业者明确自己的重任和义务,弄清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使他们自觉地约束和限制自己的行为,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个人修养,从而减少媒体道德失范的发生。

2.加强新闻媒体的自律

相对于他律,自律成本更低,效率更高。(8)防止新闻媒体的道德失范,需要新闻媒体从自身出发,加强自我教育,努力提高道德水平,恪守道德底线。

3.加强新闻媒体的内部监督机制

新闻媒体仅靠外部监督是无法有效减少新闻失范行为的,要加强新闻媒体的自我监督,从内部约束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新闻工作者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新闻媒体的各级领导要按制度办事,使各项规章制度不至于流于形式,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4.新闻媒体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良性运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体正日益遭受市场大潮的冲击。想要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获胜,新闻媒体只有正确对待市场经济规律,顺应市场发展,在不违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树立良好的竞争观念,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四、结语

信息时代,新闻媒体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信息传播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社会各部门都有着广泛的联系,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新闻媒体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新闻媒体要抓住道德失范的主客观原因,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规范自己的行为。(9)防止新闻媒体道德失范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为促进我国新闻事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释:

(1)窦炎国.伦理学原理[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1:346.

(2)葛作然.当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宁克强,何军,魏茹芳.新闻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成因与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学与艺术学研究,2011(11).

(4)李衍玲.新闻伦理与规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280-300.

(5)朱颖江.浅析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新闻传播,2013(9).

(6)郎劲松,初广志.媒体伦理学导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9:137-158.

(7)李衍玲.新闻伦理与规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280-300.

(8)许宏梅.浅析媒体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J].新闻传播,2011(3).

(9)林慧.媒体如何避免伦理失范[J].新闻传播,2013(9).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