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戏曲进校园的思考
——以平南县为例
2018-03-27平南县财政局课题组
平南县财政局课题组
戏曲进校园活动逐步形成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模式,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给予学生们唱念欣赏、身段体验、表演互动、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让学生能够近距离享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感受经典,学会欣赏,推动传统艺术的发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除了有演出外,在演出过程中还穿插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戏曲知识,让学生在玩乐中形成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戏曲的表演唤起学生对中国戏曲的了解、熟悉、热爱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
为扎实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平南县以文化教育部门为主多部门协助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戏曲进校园活动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衔接的局面。为了更好地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戏曲类型选择上,坚持以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形式类型为核心,这些戏曲类型以平南县传统的戏曲为主,如牛歌戏、大安粤剧等。这些通俗易懂的戏曲向学生传递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和体验本地传统艺术的内容、形式,为传承、发扬本地文化打好基础。
一、平南特色戏曲的概况
(一)牛歌戏是平南地区的一个地方戏曲
艺术团对牛歌剧进行了改革、创新。牛哥剧中的传统环节锣鼓干唱,原有的演唱风格较为古朴、粗狂,且形式单一,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可接受性,艺术团将现代配乐融入传统的锣鼓干唱中,在词曲编排上加入时尚的元素,使得传统剧目散发出耳目一新的气息。同时,艺术团保留了牛歌剧风趣、幽默的喜剧风格。早期的锣鼓干唱来源于日常的生产劳动,歌词内容贴近生活,体现诙谐、愉快、愤怒等多种现场风格,在曲调上讲究押韵、朗朗上口,辅助动作演出,更易为群众所接受、理解。写实性的表演内容和风格使得牛哥剧成为平南地区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本土艺术节目。
(二)大安粤剧
大安镇有“粤曲之乡”称号。大安街上的居民大多从广东迁徙过来,他们都继承了先人们对粤曲的偏爱习惯。在大安街上,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哼上几段粤剧。大安粤剧上演时唱腔圆润,感情充沛,形象丰满,性格突出,彰显了大安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特点
(一)演出节目丰富多彩
各艺术团体精心策划组织排练节目,挑选了学生通俗易懂而又有代表性的节目,其中选取有平南县地方特色的大安粤剧、牛歌戏等节目。编演了一些有故事情节的生活片段,在乐韵悠扬中体会戏曲有说、有唱、有戏。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使传统文化与时代热点相结合,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也让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非常受学生的欢迎,让学生在观赏艺术节目的同时,也领略了传统戏剧的魅力,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活动内容多种多样
戏曲进校园活动除了有演出外,也注重和学生互动,在演出过程中穿插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戏曲知识,让学生在玩乐中形成了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戏曲演出,近距离接触戏曲艺术,所以学生都很好奇,观看热情高涨。
三、推进戏曲进校园存在的问题
(一)观众群体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
学生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喜爱的艺术形式风格多样。特别是嘻哈、欧美等多样化的风格,经由日常多渠道的信息传播,学生更为熟悉,相比较而言,传统艺术长久以来只能以面对面表演的传播形式为观众所了解,传播形式和渠道单一,宣传力度和效果较弱。
(二)戏曲的表现形式相对单调,唱腔不常见
在戏曲演出中,有些舞台动作因较为保守、机械,易造成部分学生观众难以理解,戏曲的表现形式相对单调,唱腔不常见,也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如何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边界,既能保留传统艺术文化精髓,又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为艺术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为了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得到传承和发扬,需要各方力量协调、努力。
(三)戏曲进校园满足于“进”
目前,戏曲进校园活动还仅仅停留在偶尔的表演上,学生对戏曲表演的印象不深。一般而言,学生对一门艺术文化的认知,包括接触、学习的过程,从陌生到熟悉,进而到喜爱。应积极思考如何将戏曲内容真正融入校园,如开设选修课程、开设相关讲座、举办学生戏曲社团等,利用校庆、节庆等多种平台举办宣传活动,将戏曲宣传的丰富和多样化赋予真正的内涵。这样,把戏曲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实现戏曲艺术文化宣传的“好戏连台”。
(四)戏曲进校园不宜形成理论灌输
新时代,戏曲正在渐渐淡出学生的视线,要把平南地方特色的戏曲在学生中保住应有的位置。戏曲进校园活动,使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戏曲,真正走近戏曲,继承和发扬具有平南特色的戏曲艺术。戏曲理论方面,戏曲进校园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不断提升了学生艺术修养,加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戏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在学习戏曲理论中,通过戏曲表演使学生了解、熟悉、热爱戏曲,营造良好的环境,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艺术活动。只有这样,学生对戏曲才能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四、推进戏曲进校园的对策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通过戏曲艺术走进学校,融入校园文化,培养年轻观众学戏曲、爱戏曲、唱戏曲、参与到戏曲艺术中来,营造良好的戏曲发展环境,是推动戏曲艺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应更注重让学生入心入脑
如上所述,在学生价值观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传统戏曲的发扬要从文化传承的高度来制定戏曲进校园政策。一项艺术,只有当学生全身心接受,才能发出来自内心的喜爱,也才能真正融入其价值观中。对此,如何挖掘传统艺术形式,使这些艺术形式真正为学生所接受,应当从传统文化传承高度来进行定位,结合地方特色将传统戏曲与乡土认同、故乡情怀、传承文化等概念一同打造,使戏曲文化入目入心。
(二)戏曲进校园的内容形式要与时俱进,促进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把戏曲艺术融入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浓厚兴趣,吸引和造就一大批戏迷观众,从改变戏曲艺术后继乏人的局面,为戏曲艺术的振兴和繁荣提供人才保障。鼓励中小学生走进剧场,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到学校演出,是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让大中小学生近距离接触戏曲艺术,将戏曲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艺术审美修养,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戏曲不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亲身感受到古老戏曲艺术的无穷魅力,了解戏曲音乐和戏曲艺术的真谛,还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伟大创造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其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三)打造戏曲进校园范本,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在县级部门关注倡导下,戏曲进校园核心在于创新——打造戏曲进校园范本。经过承办方文化部门的精心策划和编排,每一场演出既有对经典戏曲的致敬和传承,又结合时下的流行文化,突出参与感和互动性。每一场演出,学生都跟随演员一起走台步亮相,在玩乐中形成了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将戏曲艺术融入当代校园文化,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种有益尝试。让戏曲艺术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前景更加广阔。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旋律、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的舞台造型、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四)根据历年获奖获好评的优秀戏曲目录情况及当年有关戏曲政策导向,及早做好戏曲进校园的前期工作
戏曲进校园的政策初衷是将传统的艺术文化向学生传递,让学生通过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感受感知乡土情怀、历史文化,以及内含在艺术上的道德行为规范、乐于助人等社会品质,培养和打造人格健康、有一定的艺术情操的学生,这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种传递和普及需要进行,选取优秀曲目,结合当年特点,进行前期宣传,让学生提前了解、接触这些艺术形式。
(五)丰富多戏曲内容,在戏曲进校园的基础上,合力推进戏曲进社区
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面向更广阔的空间、更多的群众,应在“戏曲进校园”的基础上,合力将戏曲艺术推进广大的城镇社区、乡村,为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铺垫更广泛的社会基础。戏曲艺术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受到广大观众的信任和喜爱。和学校合力打造戏曲进社区,可以更有效地传播这一艺术形式,如邀请社区居民到校园观看表演、培养学生戏曲艺术团到社区进行表演等多种互动形式,这些形式能更有效发挥戏曲艺术的优势,更易为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戏曲表演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戏曲及热爱祖国的高尚热情。我们将继续把平南县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进一步开展戏曲进校园、戏曲进乡村工作,不断提升全社会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艺术审美素养,为平南戏曲事业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