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六位一体”模式探究
——以仰恩大学为例

2018-03-27林丽华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就业指导毕业生

林丽华

一、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也同等增加,2018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820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人工智能的发展等,劳动力市场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给大学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挑战: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大学毕业生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差异、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念等问题[1]。造成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人才的供给方高校。近年来,大多数高校不断发展与改革,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大部分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

大部分高校都是等到学生大四了,才开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临时性问题,主要包括: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举办几场就业讲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教授学生一些面试技巧、撰写简历的技巧、面试礼仪以及举办一两场校园招聘会等。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找工作全凭毕业生自己。很多大学生大四了还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样的工作,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虽然学会了制作简历,可是简历上的经历十分单薄;除了依赖学校的一两场校园招聘会外,不知道主动去搜集就业招聘信息;有些学生因为未能做足充分的求职准备,未调整好求职心理,错过了最佳的求职时机。

(二)就业指导工作缺少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

高校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必须了解最新的人才市场发展趋势,并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与要求,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相关的培训指导与服务。这就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人员提出了专业性的要求,不仅要保证就业信息发布的及时有效,还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但是,目前有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而任课老师往往都是思政老师、辅导员或者等兼职人员,而非对就业市场、企业招聘等情况十分了解的专业就业工作人员,由此降低了高校就业指导的效果。

(三)就业指导工作未能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当前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依然存在,高校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关注度不够,就业指导活力不强,创造力不足,未能跟上市场步伐,未能把握市场最新的人才需求。即使掌握了最新的人才需求,因为高校本身的改革力度、深度不够,很多改革未能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也造成了培养的毕业生不符合市场需求[2]。

(四)高校就业信息发布不全面、及时

在信息化社会,准确、全面的信息尤为重要,特别是大学生找工作基本都集中在每年的9—12月份,在有限的时间内,优先掌握就业信息有利于学生掌握就业机会。但目前,有些高校依然仅仅是依靠学校的就业信息网发布就业信息。因为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人员不足,就业信息的搜集未能做到全面、及时,就业工作未能及时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做出调整与创新,学生一般也只有从学校的就业网站这一单一的渠道来获取招聘信息,缺乏多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联动就业信息发布平台。

二、仰恩大学“六位一体”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

(一)就业指导工作坊成立背景

为响应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着国务院办公厅一系列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文件的出台,为了推进仰恩大学综合改革、促进仰恩大学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实施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议上确立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改革的发展战略,实现学校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2015年3月,仰恩大学成立了就业指导工作坊,专门负责职业观念引导、就业指导、创业引导、校企对接、企业招聘宣讲等就业一条龙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快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

(二)就业指导工作坊运行理念

就业指导工作坊坚持“早做规划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注重实践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指导思想,本着服务学生创业就业的宗旨,开展系列适应时代趋势、符合学生口味、契合创业就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就业创业意识,找到合适的职业定位,尽快做好职业规划,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一年级学生,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为核心,开展大学生涯规划教育;针对二年级学生,进行突出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创业意识教育;针对三年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意向选择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针对毕业班学生,则是从创业就业具体政策以及正确的择业创业观的引导开展具体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打造以工作坊为主要形式的创新创业就业全程化、系统化服务平台。

(三)就业指导工作“六位一体”模式构建

仰恩大学“六位一体”指导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从学生入学到走上工作岗位,学校以市场人才需求变化为导向,着重于学生的就业意识培养、技能培训、能力锻炼、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渠道拓展和创业助推就业六个方面,努力搭建一个指导工作全程化、有针对性、有效率的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力争有效推进学校的就业工作,有效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第一,注重课程改革,着重指导全程化。首先是就业相关理论课程改革,仰恩大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不再像其他高校只是在大一的某一个学期开设,而是将职业规划的课程内容分配至大一至大三的每一个学年,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这样的课程设置促使大学生们不至于在大一之后就将职业规划意识抛之脑后,有利于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其次是专业课改革,解决普通高校就业问题,应将专业建设与就业工作统筹规划,加强融合二者的融合,而不是将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建设工作割裂开来,专业建设改革的重要依据是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的新要求。仰恩大学通过加强与就业实习基地企业的合作,从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展现的就业能力等情况进行有效反馈,从而影响毕业生就业指导工的调整。最后是选修课程改革。2016年新华网在“创客大学”开设《电商 4.0》课程。仰恩大学将新华网“创客大学”的《电商 4.0》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在大学一年级作为必修课程,同时作为选修课程辐射大学二年级至四年级,2017年有2000余人参加,为学校师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工作平台。

第二,着力创新创业培训,培养学生就业技能。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就业创业意向与需求,工作坊面向本校学生进行就业意向摸底,对于进企业、银行、公务员、出国、创业等备选目标中选出意向较高的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尽量满足学生的创业就业帮扶指导需求。指导工作主要以系列培训会、讲座、分享交流会的形式来开展,主要包括举办“择业、就业与创业”的培训讲座、如何进行创业计划与规划培训、如何进行简历制作的培训、银行农信社招聘考试备考培训、专业形象及商务礼仪培训、社交礼仪培训、定期开展优秀创业者创业经验分享等活动。

第三,着力加强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与其他课程一样停留在理论传授层面,这是一个需要短期就出成效的工作,它需要高校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训练与掌握必备的职场技能。因此,在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实践是关键一环,如何将课堂上讲授的技能运用到实战中,并在实践中转化为自身技能成为高校指导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仰恩大学围绕市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进行调整就业指导工作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无缝对接,力争“走出去与引进来”协同并进,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共同探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同时将企业适合的业界导师引进校园,积极吸引社会资源投入我院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中。

在“走出去”方面注重校企合作,先后与几十家在闽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在每一年的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就业竞争力;在“引进来”方面,通过邀请业界精英人士进课堂、企业进校园宣讲招聘、专场招聘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与企业的双向了解,有效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仰恩大学与厦门硕美天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校内合作共建跨境电子商务学院。校企双方通过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实践育人平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出符合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第四,优化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完善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网络信息时代,高校不应只停留在过去的就业网站信息服务层面,而应积极探索优化就业信息发布平台,有效地整合各方信息,提供校内全方位就业信息服务。为不断强化就业创业信息服务工作,仰恩大学除了依靠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网站发布就业相关信息外,还搭建了三级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一是可以辐射到全校每个教职工的仰恩大学学工平台,由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发布,每一个毕业生都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接收学校发布的任何一条就业相关信息;二是每个二级学院的网站都开设就业信息发布专栏,用于发布适合本学院专业的就业招聘信息;三是通过班级群发布,通过建立辅导员辐射到全院所有班级的信息发布制度,定期为学生收集并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国家政策、市场动向等信息,引导高校学生抓住就业机会、识别创业时机、捕捉创业商机。

第五,精准拓展就业渠道,有效增加就业机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应一直尊崇“拿来主义”,等着社会企业来校招聘,应秉着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为出发点,着力推进就业市场的挖掘工作,将本校的毕业生当作“出厂品”,通过主动跑各地人才市场、协同合作建立新型人才市场、联系校友拓宽就业市场等方式,构建多位一体的就业市场体系,将毕业生推广给各个用人企业,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3]。

为了有效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保驾护航,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依托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特定的合作模式,带动和促进部分毕业生就业,形成了稳定的就业渠道。二是学校通过举办多场专场的说明会、培训会、讲座、模拟考试等方式来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选调选聘、“三支一扶”等国家大力倡导和鼓励的基层就业项目,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三是坚持大型招聘会、中型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等多种招聘模式相结合,为保证毕业生就业有位,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选择[4]。针对2017届毕业生,学校共举办33场各类招聘活动,其中大型综合类招聘会2场,小型招聘会9场,就业宣讲会22场,累计598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9110多个。四是注重校友资源利用,重视校友毕业周年庆、返校接待活动,在服务校友期间发掘优秀校友人才,邀请回校进课堂讲课、开讲座或成为实习导师,形成优秀就业创业导师人才库,在优秀校友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邀请一些优秀的、有能力的校友企业返校招聘,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第六,促进学生创业想法落地,用创业助力就业。一是着力推进创业园建设。仰恩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由仰恩大学与洛江区政府联合共建,泉州市各级政府、学校为创业园建设提供多方面支持,以期创业园成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中心,成为服务于泉州地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业园区先后有48个创新创业项目入驻,累计有22个项目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其中有15家公司和7家个体工商户,有2个项目完成种子轮融资。茄子直播、美尚园艺、鸿强贸易等一大批创业项目在孵化过程中呈现出较好的市场潜力。二是以赛促学,大力举办学生创业类比赛。学校依托“全国互联网+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大学生创青春比赛以及省市举办的各项创业比赛来举办仰恩校赛,累计近500个项目报名参加,参赛人数达2800余人次。先后有11个项目获得省区市各级政府资金支持。通过层层指导选拔,筛选出一批优秀的创业项目,促进其落地,有效带动就业。三是组建创业导师队伍,为了提高学生创业项目指导的水平与能力,学校从校内外筛选组建一支专业的创业导师队伍,学校已拥有“双师型”教师49人,初步建成了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目前创新创业导师人数达到135人,校内专任教师59人,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比例的20.1%,其中创新创专职教师9人。聘请校外创新创业导师共76人,外聘教师11人。

三、“六位一体”就业指导模式成效

仰恩大学探索了一条“意识培养、技能培训、能力锻炼、信息服务、渠道拓展和创业助推”六方面为一体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据统计,仰恩大学在全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实施一系列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2017届毕业生实现就业1506人,就业率达到98.95%。其中,共有820多人次报名参加选调选聘等基层项目的考试考核工作,共有45名毕业生服务于我省的地方基层就业项目(选调生3名、大学生村官30名、福建省“三支一扶计划”8名、福建省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4名)、年度在校生参军总人数13人。

在毕业生社会满意度情况方面,学校采集了85家用人单位的问卷信息,92.86%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能胜任岗位,76.4%的用人单位表示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稳定。用人单位在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回访中,对仰恩大学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解决问题这五项的评价较高。

四、结语

大学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各个高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高校的就业指导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各个高校重视并制定系列就业举措,千方百计为学校的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增加就业渠道,并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培养就业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高校应该对就业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配备与培训专业指导人员,成立专门的二级就业工作部门,以学生的就业需求为抓手,多方联动、多方面开展就业创业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一个为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的就业工作平台。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就业指导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