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音乐短视频文化特征
——以抖音APP为例

2018-03-27许婉华陆桂晶莫上崇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2期
关键词:音视频娱乐社区

许婉华,陆桂晶,莫上崇

一、抖音短视频的诞生

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迎合人们碎片化观赏和短平快阅读的特点而广泛流行。继快手短视频之后,抖音视频应运而生。“抖音是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是一个专注年轻人的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歌曲,拍摄15秒的音乐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1]抖音短视频配乐有电音、舞曲等,音乐节奏感律动感强;其内容包括对嘴表演、#主题挑战、直播表演、百万英雄答题直播挑战等。

虽说抖音APP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明晰主打年轻人市场,但就其内容表演者而言,用户可以体验到,短视频表演人的年龄层多元化,有婴儿、孩子、青少年人、中老年人等多元年龄层表演者;表演的内容和主题丰富,有用户自主发起的主题,也有迎合节日、节气出现的主题内容,并由不同的用户表演,在不同时间、地点生产同一主题的内容。抖音APP上线之后,其在手机端APP、网页、微博话题、微信公众号提供互动的社区平台。抖音短视频增加跨应用分享,接通微信、微博、秒拍、美拍中的分享,在不同应用的社交圈中形成交叉式的传播网络。第41次中国互联网报告指出:在国内,2016年底上线的音乐短视频社区应用抖音的用户规模在2017年快速扩大,并在11月份以10亿美元并购了北美同类产品Musical.ly。[2]

著名的流行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有一句名言:Anyone can take a good picture.Anybody can take a picture。每个人都会因为某些原因走红15分钟,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媒介呈现出社会文化发展。古代希腊的体育竞技和戏剧、罗马的血腥角斗以及泡澡堂的悠闲从容,都被视为典型的大众文化形式。[3]同样,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在抖音短视频内容生产中,每个人都有至少15秒的走红时间。

抖音用户利用互联网和抖音这些媒介平台,通过各类鬼畜表演或者是创意表现,形成了因抖音APP而发展起来的网络短视频内容和抖音社交圈。这类应用带来聚集性的内容生产,其内容为网络短视频的生产,并带有社会的微特征,凸显网络短视频的形成与传播。以下结合抖音视频的使用和观看体验,浅析其短视频内容构成元素及其文化特征。

二、抖音APP音乐短视频内容的构成元素

抖音APP作为一个社区性微视频分享平台,提供给用户配加音乐或者是挑战主题进行模仿表演的内容。用户通过选择不同的音乐、挑战主题、节日、表情、图片文字、视频等,进行视频拼接生产、互动和分享等。互联网技术及创意应用的支撑,加上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内容表达方式的不同,共同构成了抖音微社区。人们的行为和内容侧面表现网络短视频的文化特征,以下按分类列举抖音视频内容的三大重要构成要素。

(一)音乐元素

音乐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文化元素,其伴随性无可替代。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网络音乐在互联网用户使用频率统计中位居第五。[4]抖音的音乐素材分类有流行、电音趴、欧美、混声、原创音乐、说唱、日韩、萌宠、二次元等19个分类。不同的音乐分类有不同的文化定位和情感定位,也有不同的用户群体。用户会根据自身的年龄、表演动作快慢,相应地选择不同律动感的音乐伴奏。音乐元素的节奏和给人的听觉感受使其对黏合内容具有强大的功能。构成音乐的语言通过一些客观的过程转变成了他们自己的语言,即一种可以承载他们惯性希望的容器。[5]

(二)图像元素

“一般认为后现代文化是一种视觉文化,用詹姆逊的话说,就是从现代主义的语词中心,转移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图像中心。”[6]在抖音中,视频图像元素是用户生产的内容。视频画面注重视觉冲击,每一幅画面都蕴涵不同情感的视觉符号。视频图像元素主要由表演人员的动作、表情、定位地址和实时拍摄的不同背景环境融合而成。麦克卢汉曾说“我们创造了工具,之后,工具创造了我们”。电子技术人才创造了抖音后,抖音创造了用户群体,用户因人而异追求视觉表达和视觉体验,创造着视频元素。用户活在应用的图像表达中,我们的行为和表演不断被工具的使用鼓动和创造。就如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开篇称的“视觉是我们最为高贵的感官,以它为每一种洞见、每一种认知的范式所在”。[7]

(三)社会角色元素

免费下载的手机应用的使用具有平等性,因其低门槛准入,用户的社会角色元素也愈加丰富。抖音社区上有网络社会中不同职业和社会角色的用户,如在家带娃妈妈群体,单亲爸爸妈妈群体,不同院校的教师、学生,不同地区的医生、演员、同性恋、孩子、爷爷奶奶、网络红人等。因群体和社会角色的差异化,用户在使用抖音的过程中的表达和诉求各不相同,因而内容层次因社会角色差异而更加多元。在这些社会角色元素的驱动下和社会角色认同行为中,人们根据自身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将社会面貌和各类动态搬上了抖音。

可见,抖音短视频内容构成元素不仅包括APP原有的音乐元素,还因为用户的差异性,增加了视频元素和社会角色元素的影响。这三种元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现今的抖音视频文化特征。

三、抖音APP音乐短视频的文化特征

(一)内容娱乐至上

抖音视频的内容整体以娱乐为主。在一些轻松的挑战主题如#蜡笔小新新、上精选版的视频中,众多视频表演者用夸张的表情,或者以创意视频来获取浏览用户的点赞、评论或转发。有些主题视频通过恶搞、丑化用户的形式来完成表演。

在视频中呈现众多不同的职业用户在自己的工作场合,利用碎片化的空间去录制上传内容,或者通过团体路演,满足“看客”的娱乐需求。在一些家庭场景中,表演者有些穿着随意,以丑、骚或者是脸部表情变形的设置进行演出。

在每天不同场合、不同主题的演出中,打开抖音APP总能轻松娱乐一番。娱乐是一种让人暂时忘记社会压力的方式。而在网络化的社会传播中,娱乐成为一种必要的生活元素。网络平台也因为其管制的相对宽松性,更倾向于生产让大众喜乐见闻的娱乐性文化。电视给人们带来娱乐,甚至满足人们的“充欲需求”,网络媒体制造娱乐性内容让人全天候都可以体验并满足需求,也让人沉浸在娱乐之中。阿多诺在其论文《论流行音乐》中指出,流行音乐“它们可以促使人们放松下来,因为有预先设好的固定的模式。由于被预先设定好,它在心理上主宰大众去分享它们,另一方面,它们提供的刺激物能使大众逃离机械化劳动的枯燥”。[8]

(二)用户表演狂欢的行为

抖音APP从上线至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用户在该平台完成表演,每一场表演的集合给人们带来了表演狂欢盛宴。“狂欢理论”的提出者巴赫金表示,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广场,人们可以不考虑社会阶级和权力的大小,在同一广场进行娱乐狂欢,表达了一种平民大众的反抗和追求。再加上抖音有体验师混淆其中,每一个主题或者音乐的推出,他们都成为最忠诚的演出者。因而,新手用户看到视频后,也相应努力模仿演出,造就抖音总体内容表现出用户非常敢演、能演这一现象。

人们的行为不仅带有表演性,而且这是一场由用户共同生产内容完成的表演艺术。用户之间可以相互欣赏表演视频,类似在对嘴类的视频中,用户热衷于表达自己充沛的感情,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表演是一种身体语言的表达,满足人们“演”的欲望。抖音视频推送精选的设置,精选视频获得更多的推送、点赞和评论,这种设置和利益关系使得用户在抖音视频内容生产中形成一种竞技和比赛氛围。对于每位参与演出的用户来说,这无疑也成为表演的竞技。用户通过自己优秀的表演,吸引第一轮关注,还可以在往后达成流量和变现,引来更新一轮的关注。

不同群体有不同的表演需求,内容生产群体有病患、医生、教师、主持人、学生、明星、企业、宠物爱好者等。部分用户通过视频音频和文字完成对同性恋亚文化的表达,如用户名称@小小小马达;还有部分是企业机构的定位或是宣传,如@王小北(喜唐农家菜)、@秀阁(影视培训中心)等之类的视频娱乐。

(三)内容与行为的复制模仿

电影以弗洛伊德心理学可加解释的方法,丰富了大众的观照世界,不但在视觉,而且在听觉方面也导致了对感官的深化。[9]在享受感官内容的同时,人们也倾向于学习表演,使得相同主题的挑战、音乐内容得到复制。用户在内容生产中可以在原有音符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填词,歌曲旋律相同。

在可以复制粘贴的网络中,动作行为也是可以模仿复制完成的。在各类完成主题挑战中,人们通过学习、练习和模仿,完成内容的完美复制。在这个过程中,复制模仿给予了人们学习效仿的过程。抖音中还有不少生活小妙计之类的视频,如花式扎辫子、用勺子做蛋饺、蒸枣糕等视频,除提供给用户快速观看了解之外,还能带动线下用户模仿和实践,自己动手操作。

(四)社区互动性

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曾认为:“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交流。”[10]网络社会给人们社会化以内容补充,抖音社区也存在着这样的社会化帮助。在不同视频中,用户可以相互评论点赞对方的作品,留下自己观看别人表演的印记,甚至提出意见。用户对于不同群体的视频有相似的情感表达,如病患对象的视频,更多人会选择鼓励支持。

在线上抖音社区互动中,知识性视频内容的共享也不少。除了本平台的内容和用户互动外,用户还可以与自己的圈子和社区,如微博、朋友圈、美拍、秒拍等平台进行分享。抖音凭借其相对完善的社区连接,形成多重性互动。文化即是交流,抖音社区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又促进了用户间不断的互动交流。

除了线上社区活动互动之外,抖音还开展线下粉丝后援互动,到不同的地区开展开线下抖音party,如西安、福建、山西、广州等地。在不同的地区,抖音线下互动主题通过巧用当地的语言,吸引更多互动的粉丝,形成紧密的粉丝圈,如爱抖最陕亮、抖音上瘾西安站、爱抖洽会赢、一“闽”惊人、粤抖粤上瘾等不同站点的线下主题活动。

媒介的不断发展变化带动文化的生产与发展。抖音以其娱乐性、强大的明星阵容、用户表演狂欢、社区互动特征带动网络红人、草根红人文化发展。音乐形成文化,视频形成文化,音乐视频也形成文化。“如今,音乐成为一种大型的社会黏合剂。”[11]从网络音乐与其新生业态的融合发展来看,音乐与社交、短视频的融合有望成为行业未来新的增长点。[12]

四、不足与反思

抖音视频形成的社区文化和视频文化,给人们的生活增加了娱乐和消遣的渠道,其APP内容的整体生产也从侧面反映了网络文化的特征。抖音音乐视频在给网民带来娱乐、网络社区互动交流的同时,其内容和内容所呈现的价值观也有所欠缺。雷蒙·威廉斯曾说:大众文化不是因为大众,而是因为其他人而得其身份认同的,它仍然带有两个旧有的含义:低等次的作品(如大众文学、大众出版商以区别于高品位的出版机构)和刻意炮制出来的博取欢心的作品(如有别于民主新闻的大众新闻,或大众娱乐)。抖音社区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但在提供娱乐的同时,难以避免娱乐泛滥。我们不能忽视在抖音视频中有意被炮制出来愚乐大众的大众娱乐与文化。

在视频内容中,表演者不管年长老幼,他们都通过娱乐表演的方式来消遣。复制的内容生产使得创意、创新黯然失色或受限。本雅明发表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揭示因为高产能的工业复制生产,艺术作品失去了其韵味。类比抖音内容生产也是如此,抖音就像是一个大工厂,用户作为工人进行内容生产,舞蹈模仿表演在多次复制生产中,变得索然无味。

此外,抖音内容同质化生产和观赏会以恶性循环的形式花费抖音上瘾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良好的行业收入推动网络娱乐厂商加大对内容创作者的扶持力度,为网络娱乐内容的繁荣发展打下基础。[13]网络文化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抖音网络社区文化的优与劣,我们都必须正视。根据抖音视频形成的网络社区文化,结合实践和使用体验,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避免沉迷

面对管制相对宽松的抖音APP,视频内容丰富多元,更多群体的心声得以以娱乐的方式表露出来,用户能在视频中感受到更多的社会人情,但用户在娱乐消遣之余需要提醒自己避免沉迷,玩抖音不上瘾。

(二)平等交流

不同的群体在互动的过程中,要相互尊重和理解,营造更加宽松的交流氛围。用户在参与互动时,要保持平等交流,促进群体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三)警惕虚假信息

抖音虽然存在同性恋、病患、单身者、单身爸爸或妈妈、孤儿等信息内容,但是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证。抖音内容生产直接上线,内容审核和查证滞后,因此用户需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害。

(四)思考创新

每一种文化都带有时代色彩,抖音视频的网络社区文化给用户带来欢笑与消遣。我们在感受音乐视频文化的同时,也要反思我们除了在抖音上付出时间消遣互动之余,还能否通过其他形式实现更加充实的精神满足,以及如何通过更加创新、有创意的方式生产网络文化。

不同网络社区内容的生产与互动,形成其特有的社区文化。在网络中,网络生活者营造娱乐氛围,有意制造笑点或泪点,让人们在适应网络社会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各种文化。在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缘的网络社会,我们要窥探新媒介发展中出现的新文化,深入探索人们在新时期的精神面貌、精神需求和交流。要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文化加以引导,使其带动社会进步与社会和谐,营造更高层次的网络文化和更好的网络娱乐氛围。

猜你喜欢

音视频娱乐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3KB深圳市一禾音视频科技有限公司
WIFI音视频信号传输的关键问题探究
高速公路整合移动音视频系统应用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