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8-03-27杨玉记

成功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新旧学会

杨玉记

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小学 贵州黔南 558113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家都源于“疑问”。自学疑问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过程。??

一、激欲为起点,使学生想质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因此,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学、想问,是指导学生学会提问的前提。激欲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方法是利用学生认知内驱力,让知识本身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要使学生“想学”,教师应挖掘数学特有的魅力,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让学生在知识内容和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处于一种求知亢进状态。例如在教“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内容时,上课伊始,教师请座号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举左手,请座号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举右手。这时,教师故意设疑:“怎么有4个同学的两只手都举起来呢?这是怎么回事?”这样导入新课,趣中置疑,疑中生思,使学生很快产生需要学习的迫切愿望,促使他们参与认知活动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发现奥秘,探讨新问题。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问

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鼓足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一旦学生提出问题,无论质量如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作出合理的评价。教师要把学生的提问,特别是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视作珍贵礼物,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课堂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勇于争辩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发言,敢于提问,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敢于大胆提问,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要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是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将学生置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境地,就能引起他们的好奇和思考,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教会质疑方法,让学生会问

古人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这句话从侧面记述了教师向学生传授方法的重要性。有的课上,学生质疑十分热烈,但水平停留在“这个题目我不懂”,“那个方法我不会”这样浅显的问题上。这就说明学生质疑的宽度、深度以及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应切实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质疑:

(一)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找问题,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识新知识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二)是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上找问题,就是找出新旧知识的矛盾之处发现和提出问题;

(三)是在后继知识学习的起点处提问题。

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在新旧知识的矛盾之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五、指导提问方法,提高质疑能力

(一)学会联想。在知识的“产生点”上提出问题。联想是创造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开展合情合理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事物规律的突破口。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促使其发现新的规律和方法。任何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美国的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知识系统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善于从与新知识相关的若干个知识点中,选择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处,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学会猜测。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提出问题。猜测是发现的先兆,不是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的盲目瞎猜,而要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知识背景,通过想象、估计和预测,大胆地提出问题的假设答案,而后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逻辑和实践的验证。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地方,展开探索,恰当诱使学生意识到所学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会质疑。在自己的“不明白”处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头脑中定会存在着许多疑问,我们应充分挖掘他们的这些疑问,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用怀疑的目光去看待事物,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真正的真理。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只要有问题、有疑问就让学生大胆地提出。教学过程中,及时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在解决一个问题后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刚才这种方法正确吗?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不能用于解决其它问题?解决问题时碰到了什么困难?每节课后,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有什么问题?启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一次再认识。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新旧学会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学会分享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