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18-03-27谢小秋

成功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数感体积素养

谢小秋

平远县大柘中心小学 广东梅州 514600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形成良好数感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培养的,而是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学龄前儿童在生活中通过简单的数数、识数等活动,已有了最初步的对数的感知。如:一只手有5根手指,人有2只眼睛,2只耳朵等,这些就是儿童最初的数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也要有一个层次性、阶段性的标准,什么年龄就应具备什么程度的数感。在小学低年级要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意义,学会用数及其关系来表示和交流,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等。例如:在教学加法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猴哥哥同猴妹妹去摘桃,猴哥哥摘了4个,猴妹妹摘了3个,谁摘的多,猴哥哥摘的多,那么我在猴妹妹这加上一个,就一样多,所以3+1=4。这样学生不但明白了什么是“加”,也明白了什么是“等”。“等”既表示运算的结果,也表示量相等,这也给高年级教学方程打下了基础。

二、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时,应有意识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把数学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我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重点放在复习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由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分小组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本节课,我备课的思路是“数学思想——能力培养——知识形成”,而学生学的过程则是逆向的,即由这节课的知识学习,培养分析解题的能力,最终能体会到数学中重要的“转化”思想。因此,我在教学中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了几组题,分别是:已知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已知半径和高求体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体积、已知周长和高求体积,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在学生解答时,通过联系字母公式,由最简单的V=sh入手,步步深入,激励学生并帮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然后,对简单的公式进行变形运用,给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已知圆柱体的体积和高,求圆柱体的底面积”,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应用。

三、回归生活实践,加强数学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在学生理解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和元角分的进率关系后,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情境。开展数学购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所需要花费的人民币金额。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思维。又例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尺》,这是实际运用要求很高的一个章节。通过建模与运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运用比例尺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题:某小学操场长100米,画在平面图上是20厘米,量得操场宽50米,这张平面图上应画多少厘米?并将操场模型画出来。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利用比例关系求出并画出模型,将生活与数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领悟地图、导航中的距离与实际路程的关系,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存在价值与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搭建教学活动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其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数感体积素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谁的体积大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