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2018-03-27

成功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文课程美的

陈 凤

邳州市薛集中学 江苏徐州 221000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皆含情。文学作品凝聚着作者的情感,反映着作者的心声。

一、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能力

诵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一种传统而现代的教学方法。声情并茂的诵读,是将缄默的、富有逻辑的语言文字诉诸听觉,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让诵读者与倾听者受到美的启迪与感染,从而实现以声怡情、以文育人之功效;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培养语感,提高语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目标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为了实现这个较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当做到“读”占鳌头、“读”领风骚。缺失了朗朗书声的课堂,不是完美的课堂;缺失了朗朗的书声,学生的感悟与理解也将会大打折扣。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出语言文字的谐音押韵、平仄变化及连贯的气势和不同的语气;当优美的语言文字变成了铿锵悦耳的声音,学生才可得到美的享受,才能体会到句子的整齐布排之美、错落有致之美、气势连贯之美、情感迸发之美和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当、精妙、精彩,才会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才会动情、励志,并激发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默读便于思考,朗读便于体验。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非读而不能体验出来的。初中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及能力,也不能忽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典的、情感充沛的课文,更要将朗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例如,教学臧克家《有的人》,笔者采用了“先读后讲”的教学方法。通过诵读学生很快领会了诗歌所表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及诗人泾渭分明的褒贬之情;在诵读展示环节,学生能够以鲜明对立的语调来传达这两种观点与情感,以实现思想上的共鸣。而学生通过诵读获取的感悟为接下来师生的品读奠定了认识基础。总之,声情并茂的诵读,是领会、理解、探索和内化,没有保质保量的诵读训练,“以读促讲”、“以读促学”,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通过品词析句激发学生情感,实现以情激情、以情怡人

就工具性而言,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为基本内容,培养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一门学科;是人文性而言,语文课程又是以情感、哲理等为基本内容,丰富与净化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学科。任何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都是文字与情感、哲理和谐统一的结合体,都是运用鲜活的语言文字来反映大千世界的变化与人类社会生活场景的。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无一不是堪称典范的名篇佳作,它们题材异彩纷呈、体裁及语言风格多样,都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接受情感熏陶的主要凭借。学习课文,陶冶情感,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咀嚼与玩味。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钦佩、仰慕、向往、热爱、崇敬、憎恶、斥责等情感,使之崇尚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形成高尚的人格,铸就美好的精神世界。

“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这两句话是我国金末元初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与张中杰郎中论文诗》中针对写作与阅读所提出的观点。他强调实施语文教育务必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触摸语言,体味言语的思想感情,感悟与领略蕴含其中的精神生命,获取真、善、美的熏陶;也只有通过品味涵泳来传达作品的情感,才能让作品中原本蕴含的思想情感与生命力得以传达、彰显与弘扬。所以,面对教材中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教师要用心研读、揣摩,依据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倘佯于美妙的字里行间,从一字一词一句开始,迈开阅读、欣赏、探究的步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之美,领略艺术表达之美,感受字里行间散发出的人文气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理解与积淀及情感的体验与积累。

三、运用比较阅读等方法,促进学生对文本思想情感的感知与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对文本思想情感理解与体验的方法很多,如角色转换、联想、想象、设疑激趣、读说结合、比较欣赏等,都是进行词句鉴赏和情感体验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例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笔者抓住邹忌与徐公比美时,妻、妾、客三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趣。通过阅读品味学生发现,其妻说的“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语气强烈,充溢着极度的赞誉与爱慕;其妾说:“徐公何能及君也!”跟其妻之言比较显然缺少了真诚、真情,甚至还夹杂着一点敷衍与敬畏的味道;客这样作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从语气上看,客的回答变妻、妾的反问为一般的否定句,平淡的语调体现出的是对君主的讨好、奉迎。三句简短的答语形神毕现,从中可以窥见人物的心态、情感及所处地位的不同。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这三句答语的阅读、比较、欣赏、品味,可以促进学生对句子情感的揣摩,以情激情,让人物形象特点深深地定格在学生心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语言的积累和精神的建构,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在指导学生朗读、欣赏、感悟、对话上下功夫,以促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积累、对民族情感的积淀和民族精神的建构。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语文课程美的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