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2018-03-27

成功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内容中职

徐 雯

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 浙江宁波 315300

电子商务课程,培养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并对电子商务方面知识全面了解。电子商务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熟练掌握知识点,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1.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1 教材内容相对落后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不断出现新的知识与理念,但教材上多反映以前的知识与技术。同时电子商务概论教材理论性较强,但缺少关于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内容与资料。教学中如果完全根据教材内容讲解,难免造成学生掌握陈旧落后的知识、理论,会出现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要求持续更新与完善电子商务概论教材,满足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1.2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电子商务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较强的特点,融合多个学科的内容,如金融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网络学等。教师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多选择照本宣科的方式,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容易出现迷茫情况,很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情况。同时,根据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情况,比如,部分实验大纲还在沿用如何使用邮箱、使用浏览器的技巧等,这些实验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1.3 师资队伍团队薄弱

这门课程作为综合性课程,提出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电子商务教师通常具备计算机或信息管理类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与电子商务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由教师承担开展教学可以。但也会出现管理类教师不熟悉技术,掌握技术的教师不明白管理等,造成教学过程中出现脱节情况。

2.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完善教学资源体系

在进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一定要跟紧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最新模式与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作为一门跨学科教学内容,在进行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时,授课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计算机教学与管理学教学之间的平衡,既要对最新电子技术发展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又要时刻对最新的电子商务理念及商业模式进行关注。因为是新模式、新技术,所以发展传播起来也极为迅猛,一般纸质文献和资料已经不能反应其最新的发展状态和最新进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好网络资源及时了解电子商务前沿及其最新商务动态。

2.2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

教学中通过“对等式”教学方法,借助讨论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电子商务领域知识更新换代快的特点,结合学生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能力强的特性,笔者利用“对等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针对电子商务领域中出现的O2O、跨境电商、涉农电商等新模式,教师让学生分组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的概念或技术,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的“对等式”方法,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如,在线广告是指在线媒体上投放的广告,而计算导向的在线广告(简称计算广告)是为一系列用户与环境的组合找到最合适的广告投放策略,以优化广告活动的整体利润。

2.3 扩充课程实践项目

首先,中职院校在扩充课程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应当将课程实践项目的重心放到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上,这需要中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加大实践课程比重。其次,将实际授课学时理论学时改为实践学时,并着眼于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具备实践操作技能,促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对实践课程产生更多的兴趣。此外,完善自身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其能够构成科学合理的专业支撑体系,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时能够尽快胜任职业岗位,真正提升实践教学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2.4 及时更新实践设备

中职院校在更新实践教学设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电子商务运营、网站制作、网络营销以及商务优化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相应的软硬件设备支持,因此,只有及时更新教学设备才能够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产品开发、软件设计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最新知识。其次,以本校的普通机房为基础,进行设备的换代与升级,才能够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起到良好助益。此外,确保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并考虑到企业实际应用的实践、流程和理念,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电子商务的身影,电子商务概率课程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式,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人才。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教学内容中职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