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及教学策略分析

2018-03-27李党丽

成功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三角形面积知识点

李党丽

蒲城县桥陵镇三合小学 陕西渭南 715500

衔接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并不是十分容易的,因为其内容较为繁多且十分复杂,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教师所要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是不计其数的,任何步骤都必须进行系统的规划。实施多层次的数学教学,能够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有效衔接过渡,有利于数学教学可持续发展。

一、注重基础学习

首先要对学生的基础有所要求,只有基础扎实,才能保证数学学习正常进行,其次,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必须使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最后,引导学生对数学结构进行优化,有一个更加具体、全面的系统。教师想要顺利地衔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就要先对数学教材有足够的了解,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如小学数学学习了正反比例的量,但是到了中学后就学习正比例、反比例函数,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在对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之后,就要进行内容方面的衔接。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数学基础内容的巩固,更加致力于基础性教学。初中数学中比较常见的题目类型是方程应用题,此类题目需要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和基本的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方程应用题与小学所学的算术解题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二、强化概念的衔接

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课内,要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运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例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引入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再从概念教学看,小学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仅侧重于计算,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念的要求强化了。

三、注重认知规律衔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初中数学,则需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加深理解,如在教学数轴概念时,可列举直尺、杆秤、温度计等,讲等式的性质时可借助平衡的天平,讲“浓度配比”时可用颜色不同的水稀释来帮助学生分析等量关系等等,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的衔接

与初中的数学内容相比,小学数学相对简单一些,小学数学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运算以及对一些图形进行简单的认知,而初中数学则要复杂一些,无论是运算方面还是图形的认知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好有效的过渡,尽可能挖掘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之间的共同点,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引入小学学习的“大小比较”这一节内容,通过指导学生比较温度、长度等,引入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小学的“感性认识”上获得更多的“理性认识”,指导学生认识新知识的本质问题,学会比较、对照,寻找学习方法,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点之间建立等量关系,从而达到顺利过渡的目的。

五、注重渗透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时,老师要注重给学生渗透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老师通常都是拿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它的对角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运算公式。这是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想要渗透逻辑推理数学思想,做好知识的衔接,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比如说,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反向推理它的面积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可以向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三角形的面积和正方形、长方形及其他四边形的面积都有怎样的关系?怎样列式来表示这种关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进行推理和验证。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学会关系式的转换,而且也为他们在初中学习公式转换以及三角形全等关系等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重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衔接问题,能够帮助小学毕业生顺利过渡到初中,快速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数学老师应当对此高度重视,对中小学的数学衔接问题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为学生数学学习铺平道路,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过渡。

猜你喜欢

三角形面积知识点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巧用面积求坐标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