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统计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2018-03-27庄翠冷
庄翠冷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 350018)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硬件与智能软件不断更新换代,世界各地数据高度整合,全球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已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而高校统计工作也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的弱势地位被打破,逐渐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托。
1 高校统计工作的内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等高科技硬件软件,相继运用到高校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衍生成为一个数字化的综合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统计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以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校办产业、教育管理、生源情况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并整理分析研究,得出统计报表。具体的工作职责还包括负责制定完善学校统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组织协调学校综合性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及数据的统计,负责学校综合性统计数据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题性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建立和完善统计工作管理网络,负责全校各部门统计工作的考核评估等。通过大数据整合,提供全景式数据分析平台,建立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和高校数字化综合信息平台,服务于学校各个层面的用户,为高校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统计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统计工作从传统的工作模式,衍生成为学校发展及运营提供支持的数字化综合信息平台,仍需一个漫长过程,可以说高校数据统计工作在大数据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2.1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统计工作的机遇
(1)智能软件和硬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效率。高校统计工作科目众多,统计工作量庞大,而智能硬件和软件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法,统计部门在进行数据统计时以采集信息、录入信息为主,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报表生成,则依靠智能软件来完成,大幅提高了统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2)统计工作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传统统计工作主要依靠人力收集和整理统计数据,错误时有发生。而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工作,只需录入相应基本信息,就可以运用智能设备和软件计算出所需数据,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错误现象,大幅提高了数据统计工作的准确性。
(3)统计工作的标准化进程加快。随着智能设备和智能软件的使用,统计工作的标准化也在不断推进,高校统计工作渐成独立模块,形成完整体系。
(4)统计部门渐成高校管理的重要依托。随着信息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在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化的综合信息平台成为很多高校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智能软件,统计部门逐渐成为高校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托。
2.2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统计工作的挑战
1.统计人员的人力使用减少、工作职能弱化。以往统计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支持,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依托智能统计硬件与软件,统计人力的使用减少,致使一部分统计业务能力较弱的统计工作人员面临被淘汰。
(2)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遭到冲击。传统的人工填报表、回收报表、统计报表数据的工作模式已逐渐被淘汰,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基层数据统计部门的固有工作模式被智能设施取代,基层数据统计工作终将面对更大的压力。
(3)统计部门的数据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统计部门的高素质人才相对匮乏,统计手段相对滞后,甚至出现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无法匹配统计硬件、软件设备的更新,进而造成对原始数据的分析解读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数据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
(4)统计部门需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运用广泛,各行各业都有机密信息外泄的风险,作为高校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防范于未然,注重提高自身信息安全。
3 高校统计工作的现存问题
在机遇与挑战纷沓而来的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统计工作的现存不足也被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均是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统计工作中的种种弊病,高校统计工作的改革迫在眉睫。
3.1 学校领导部门不重视,统计部门自身不进步
虽然信息化、智能化深入人心,但传统体制改革不够彻底,掣肘了高校统计工作的“升级”。学校自身的不重视、统计设备的落后,加之统计人员自身不足,致使高校统计工作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3.2 统计工作基础薄弱、准确性弱、工作效率低
高校人员众多、部门林立,数据统计工作远比一般企事业单位要复杂。高校统计科目不全,统计数据失真、阶段性统计数据更新不及时,使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大打折扣,统计工作偏形式主义,导致缺乏有效统计数据作为学校发展指导的尴尬局面。
3.3 数据互通不畅,问题数据频现
高校统计工作通常需要各部门配合,但因规章制度的不到位,部门与部门间,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间数据互通不畅,致使统计工作常有延误、甚至出现不同部门的同一类别数据相互矛盾的情况。
3.4 统计部门设施落后,统计专业人才缺乏
大数据的统计尤其需要强大运算功能的硬件和软件支持,但高校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致使统计部门硬件和软件落后于科技发展,同时统计人员大多对新型统计工具、统计方式缺乏认知,统计专业知识不足,造成统计工作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
4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统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有效的统计工作能为高校的发展规划及教育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其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针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统计工作,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对高校统计工作进行改革,全面提升高校统计工作水平。
4.1 应进一步提高对高校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高校领导层应将完善统计工作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配合统计工作的管理办法,做好台账管理工作,为部门之间以及其他部门与统计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提供便利支持;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统计部门的硬件、软件设施,为构建数字化综合信息平台夯实基础;充分运用新型统计方法,提高统计部门的数据分析能力,使数据统计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此外还要加强统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现有统计工作人员的进修和培养,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改变统计人员的传统工作思维,使科学统计方法广泛运用到高校统计工作中。
4.2 应进一步完善高校数字化综合信息平台
高校统计工作不应是刻板的数据,随着智能计算机等硬件以及ERP、SAP等先进管理软件的运用,使高校数字化综合信息平台得以构建,高效各部门信息高度整合于数字化综合信息平台中,教职工和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设施,直接登录平台,查询诸如教师开课情况、课程表、自习室使用率、实验室预约情况、图书馆图书详情、学生基本信息等,实现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选课、选自习室、选图书、预约实验室等;使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查询学生基本信息、了解学生学习进度、记录自身科研情况等。总之,通过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使高校统计工作落实到实处,使高校统计数据走出象牙塔,真正服务于学校发展和师生工作学习。
4.3 应进一步挖掘统计数据的利用价值
对有关学校可持续发展、师生日常教与学、学生就业等方面的统计数据,要加大研究和分析力度,以大数据智能分析来提高统计信息的利用价值,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日常经营与管理。例如:学生处应建立校友数据库,逐步完善毕业生信息收集反馈系统;招就处可以利用此系统制订毕业生跟踪制度,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报告;而教务处及各系部就可以针对跟踪调查分析报告采取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这样,各职能部分充分挖掘统计数据就能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4.4 应进一步加强统计信息的安全防范措施
信息安全化是伴随大数据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对于高校来讲,必需要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应要求信息平台的终端客户使用用户名及密码进行登录,设置管理权限,增强防护墙性能,对科研信息等大数据进行有效保护。
5 结束语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的统计工作不再是单纯的档案管理或是数据统计,而是作为服务于学校发展的信息共享平台,服务于师生的日常工作与学习。高校统计工作面临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完善高校统计工作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