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处理在电子信息风险中的应用
2018-03-27王浩卿
王浩卿
(山东省莱芜市第一中学,莱芜 271100)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催生出了一种高效的档案信息记录方式——电子信息档案,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其中仍存在诸多风险。相较于传统纸质档案,若没有严谨的技术防范措施,电子信息档案很容易被盗取。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利用大数据处理,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着手解决其中的风险。
1 云时代以及基于云时代的大数据处理的概念陈述
“云”即“云计算”,它指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是众多技术、信息积累的组合。依托带有共享功能的软硬件资源或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访问计算机以及信息储存系统,并获取需要的信息。随着云计算的不断普及,出于工作便捷性的考虑,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尝试将信息储存在“云端”之中,而储存之后的数据也便汇总到了大数据中。云时代则是以此种计算、信息储存、处理方式为主的时代的统称。[1]
大数据是时下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数据本身就代表着资源、财富,但前提是你要能够进行发掘。虽说大数据概念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技术很早就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因多方因素的影响却未得到有效利用。即便数据量再大,其中蕴含的资源再丰富,若无法对其进行处理也毫无用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正在不断发展普及,为处理庞大的信息数据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当然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处理的核心价值应当在于它的预测功能,对用户来说,它往往能够找到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最优解”。结合各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大数据处理在众多新兴行业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为此类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 “雅虎事件”始末
2016年爆发的“雅虎事件”将这家公司推向了风口浪尖。综合相关数据分析,有近5亿的雅虎用户账户遭到了黑客的恶意攻击,信息也同样遭到了窃取。其实该事件爆发的原因可以追溯到 2年之前,黑客曾以高价出售窃取到的信息,主要包括账户的用户名、密码、密码保护以及注册用户名时使用的邮件地址。事件发生后,雅虎公司及时做出了解释、回应,但随着后续事件的发酵,雅虎公司仍因此形象大跌。云时代背景下,信息数据剧增,类似的信息泄露事件数不胜数,因此今后需要重视电子信息管理,优化其内在风险,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
3 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在电子信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风险管理指的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监控技术来识别、评估电子信息中存在的风险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风险的控制与消除,以提高电子信息的安全性。具体来说,通常从以下方面着手来完善这部分工作:
3.1 事前预判
通过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来实现电子信息风险的事前预判对优化其风险管理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首先需要收集系统的常规运行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之后通过云计算技术便能够建立起针对风险事前控制的预测模型。基于此,我们能够实现对电子信息风险发生前系统运行的外部环境、自身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若能够将此环节的工作落实到位,完全能够预知风险的发生。[2]在危机之前便可以拉响警报,以达到规避或控制风险的效果,最大限度的避免电子信息的损失。
3.2 事中风险控制
风险发生过程中,大数据也能够为用户提供应急的处理措施。云时代背景下的电子信息风险监控联通了所有的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实时在线的风险快速扫描、分析处理,进而在短时间内去除风险。再者,电子信息风险管理工作中,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各个部门信息的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风险解决策略更具针对性。各部门人员的协同努力下,风险应急处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均得到了保障。对用户而言,大数据处理技术为风险解决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手段。
3.3 风险的事后管理
大数据处理技术在电子信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模拟出风险发生后可能引发的结果,这种预测建立在严密的数据分析之上,因此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它能够合理估算风险引发的各类损失,并提出最优化的补救方案,从而减少用户的损失。再者,事故处理与信息反馈是大数据处理的另一项功能,源源不断的信息反馈能够修正数据库的产生模型并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体系。云时代背景下,这部分工作对优化电子信息风险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结束语
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处理在电子信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这部分工作的效率。本文中笔者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对此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对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