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
2018-03-27周宇婷
周宇婷
梅州中学 广东梅州 514000
在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经济社会变化给学生带来的冲击,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融入情感教育等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减小心理健康教育的阻力,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和接纳程度,实现高效教育目标[1]。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主体意识不突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被人们广泛的提及,并且充分利用到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之中,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也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才能够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制定准则。在现在的高中心理健康学习当中,有些学生并没有充分的意识到自身的主体能动性,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中当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2]。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决定的,在一个家庭当中,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一个大的潮流与趋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利己主义,所以在集体生活当中难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一刀切”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没有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差异。由于家庭的差异以及个体素质的不同,不同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和反应,如何构建起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认同感,一直是现代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难点。很多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生本理念”的重要价值,没有开展针对性、差异化教育管理,导致了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效能不高,同时这样的模式也遏制了孩子的天性发展,不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探索情感教育模式和差异化管理难度很大,对于教师要求也很高,但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职能的有效措施
(一)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一种艺术
从以往的工作当中,我们不难看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问题,多数教师认为自身的心理教育模式没有特别大的纰漏,不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做法,这就严重的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可变性,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我们将艺术性这一概念加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它具有全方位的要求,是学生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中教育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应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3]。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上升为一种艺术,而非我们平时所说的技术,在发挥工匠精神的同时,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将它成为一种专业的,能够促进自身不断发展的事业,才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
(二)借助严格的要求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严格要求,既是对于学生而言,同时也是对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的,教师是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发展的有效支撑,也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坚强后盾,那么教师就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很严格的标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公约和相关的规定。为了做到有据可循,我们应该制定一个符合情况和学生发展特点的规章制度,并且将规章制度发展为文化与精神,从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
(三)充分融入并创新情感教育模式
情感教育模式作为一种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体现了科学的思维与理念,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通过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减小心理健康教育阻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引导。通过开展有效的班级交流互动,可以让情感发生共鸣,助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情感教育摒弃了传统的“规制式”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沟通交流关系。在网络时代,学生个性日益鲜明和突出,如果固守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依然无法实现科学、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只有通过搭建起情感上的桥梁,才能实现总体效能的提升,引领当前高中教育向更深层次迈进[4]。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的策略创新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效保障,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生命力和开创性,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有效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让他们成为符合新时期的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