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8-03-27袁志
袁 志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广东广州 510970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武汉 430070
长期以来,高校在推进素质教育中一直以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的培训为主,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强制性的将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割裂开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行经济形势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崇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对此,高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分析
学生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包括了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教育等。二十一世纪的当下,科技竞争、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个来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人才质量和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教育。江泽民曾说:“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应当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信念、理想和道德等精神品格的结晶。人文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现象,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人类所特有且为认为而存在的人类历史以来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要尊重人的价值。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会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对此,落实人文教育意义重大。
现行社会形势下,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构建与现代化建设目标相一致并能促进其发展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如果高校不重视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可能缺乏责任感、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无法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应与人文精神教育统一。高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其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思想、有知识、有敬业精神的人才[1]。
二、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校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承担着构建当代人文精神的重任。当代高校人文精神的弱化是一个普遍问题,高校重视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以至于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低,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符。对此,高校应当有针对性的推进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一)树立人文关怀的教学观念
基于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崇高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文精神。对此,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中,要想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素质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渗透人文精神,树立人文关怀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同时更高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教育,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将人文精神培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完成了推动国家工业化发展的使命,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的呼声也在不断高涨。对此,高校应当自觉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从实际出发,切实将人文精神培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在人文精神培养中,要立足学生发展,围绕学生来开展教育,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知识。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在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中,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建有社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以铸造学生灵魂、养成良好气质为核心,在弘扬科学人文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蕴含着较深层的价值体系,是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为学生提供了行为的参照系,有着指导、约束、激励等作用。对此,高校要想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应当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体育比赛、文娱活动、书友会、志愿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的人,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2]。
(四)向大学生普及人文知识
现阶段来看,高校注重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一味强调专业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学生只重视使用知识和技能,不看中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精神的客观体现,包括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美学知识等。以哲学知识为例,加强学生哲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正确、客观、公正的立场。对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校应当加强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要基于人文知识,开设相应的课程,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文知识教育;另一方面,要开展各种人文知识活动[3-4],如人文知识竞赛活动,借助知识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人文精神。
(五)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中,教师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效果。只有教师的人文素养达到一定水准,才能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文素养、精神面貌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就必须强化教师的培训。现代教师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使命感和责任心、有理想、有抱负,能够积极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5-6]。对此,高校应当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师,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六)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中,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此,高校应当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首先,高校要加大人文精神的宣传,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环境;其次,高校要逐步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再者,要开展各种课外内外活动,搭建个性发展平台[7],如“读书使我快乐”、“节约从我做起”等,借助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
(七)促进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
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偏重于素质教育,忽略了人文教育,强制性的割裂了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这种重素质教育,轻人文教育导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社会科学知识,不熟悉科学成果。人文教育是推动人文精神从精神层面走向实践层面的重要手段,对此,高校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加强人文教育,有目的、有策略的促进素质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首先,高校要将人文知识融入到素质教育中去,将人文学科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其次,积极营造“兼容并包”的大学文化氛围,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8]。
(八)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现行经济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急功近利、肤浅浮躁的学术风开始在大学里蔓延,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一旦其受不良风气的冲击,就会迷失自我,养成不可取的价值观。对此,高校应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构建独立的人文精神,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在道德、知识、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高校要结合人文精神培育的需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只有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更好地成长,不断完善自我,找平自己与社会之间的差距,在社会实践中认清自己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学习[9]。
三、结语
综上,基于当前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落实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转变旧观念,在开展素质教育中,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借助各种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在素质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有针对性的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合作的社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