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化元素 滋养学生心田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知识积淀与运用
2018-03-27陈胜锋
陈胜锋
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浙江温州 325600
在如今的教育工作当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并切实做好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学工作,使他们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深刻、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学生能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推动民族的复兴。
一、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现状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劳动、发展中,不断积累形成的文化体系,既包括物质性的内容,也包括非物质性的内容,它能够表现和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特质、风貌,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念等。纵观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任何一个存在过的民族,都具有其自身的传统文化,只不过有一些随着民族的融合、消失,而不复存在[1]。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文化古国之一,历史非常之悠久,传统文化遗产非常的丰富,博大而精深。但是,戊戌变法之后,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我国传统文化就一直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一度被边缘化,不少的传统文化被冷落、遗弃,甚至还有的濒临消失,这样的现象还蔓延到了教育、教学领域,不过这样的情况终于在近些年得到了改善。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社会思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不再盲目的“崇洋媚外”,开始从新认识到了我国自身传统文化的珍贵和价值意义,同时由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所以其他国家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兴趣,此时中国传统文化热正在全球兴起。
单单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讲,近些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确实在不断的提升,开始意识性的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过从整体上来看,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成效还较为一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2]。从学生方面来进行剖析,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都还非常少,兴趣也不够浓厚,一旦走出了课堂,很少再会去主动的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在思想和价值观念上,传统文化基础较为缺失,积淀不够,传统文化素养单薄。从教师方面来进行剖析,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全部都来自于教材,没有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扩展,所以导致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范围狭窄,而且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较为传统,封闭性较高,以教师为主导,重视教师的教学经验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主动的传统文化学习、探究,这严重的限制了传统文化教学成效。总而言之,就当前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现状来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重视,并对教学加以科学、合理的改进,以提升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成效,使学生得到更有效的熏陶、引导,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如何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一)以教材为基础,从教材当中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教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资料和依据,其所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初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如今所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和编排的,其内容非常的丰富,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多方面的知识与素质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很显然,如今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包括了很多的传统文化要素,有一些是显而易见的,如古诗词、文言文等,还有一些是较为“隐性”的[3]。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仅要利用好古诗词、文言文这些突出的传统文化要素来对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深入挖掘其他一些相对“隐性”的传统文化要素,将教材的传统文化价值全面的发挥出来。
例如,《女娲造人》、《阿长与<山海经>》、《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课文,其实都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其虽然并非是古诗词、文言文,但是都涉及或是在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女娲造人是我国非常著名的远古神话故事,至今依然有很多学者在对其进行研究,以希望能够破解其奥秘,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具有很大学习价值的,《阿长与<山海经>》虽然主要不是在讲解、介绍《山海经》,但是其也有很多的涉及,《山海经》是我国的一部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至今对《山海经的》研究同样在继续,学生也可以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了解,至于《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则是在介绍我国的传统石桥建筑文化、园林文化,教师通过深入的挖掘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目的性的教育、教学,便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变得更加深入和全面。
(二)以生活为根基,从生活当中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在前面的文章当中已经介绍过,“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劳动、发展中,不断积累形成的文化体系,简而言之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源自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虽然说我们如今的现实生活越来越现代化、国际化,很多的传统文化在生活当中的体现已经不是那么的明显,但是依然有很多的传统文化在生活当中被保留了下来,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至今我们依然还相当的重视,其中蕴含了相当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在生活当中对其进行挖掘,对学生进行目的性、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
例如,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节等传统节日之前,教师可以开展一趟传统节日文化专题课,针对某个节日,向学生详细讲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有哪些故事或典故,介绍节日当中有哪些传统风俗,并指导学生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按照传统风俗过一个传统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节日[4]。这样一来,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而且在实际的节日准备和节日活动当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主观体验会变得更加的深刻,这能够让他们从本质上全身心的融入传统文化当中,爱上传统文化,并在今后的生活当中,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使传统文化教学取得最佳的成效。
(三)以艺术为载体,从传统艺术当中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我国有着很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其中很多在以往虽然都被归纳到了“技术”一类,但是其艺术格调同样相当之高,所以在今天多倍当中是传统文化艺术来对待,例如古建筑营造、各类雕刻技艺、民间戏剧、明式家具制作等等,它们都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挖掘,并用于教育、教学。
当然,部分的传统艺术是不太适合初中生进行普遍学习的,所以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大范围推广的传统艺术,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例如书法、国画、年画、剪纸等等。通过对这些传统艺术的学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会变得更加的感性,对传统文化产生一种深厚的艺术情感。
三、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
(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观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否具有主观兴趣,是否能够发挥出充足的主观动力,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成效影响非常之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观学习兴趣,只要学生一旦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便会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配合教学,甚至展开对传统文化的自主探究[5]。当前的很多初中学生习惯了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对电子产品、互联网、明星及其他各种流行消费非常入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是非常浓厚,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用一些较为流行的元素来引导学生走入传统文化,并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例如,《山海经》本身是一部非常深奥、难懂的古典著作,学生是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的,但是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一些当前有关山海经的绘画图片,例如各种妖兽的图片、地形地貌的图片等等,用学生的话来讲,这些图片的绘制非常的“酷、炫”,完全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审美,通过这些图片,学生便会对《山海经》产生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即使教师不进行专门的教学,学生也会主动的去进行了解、学习。
(二)让学生在诵读中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经典
我国有着很多的传统文化经典,这些传统文化经典中包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思想,通过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可以极大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对于学生今后的长远人生发展来说,作用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理解存在一定的阻碍,有时候对照注释虽然能够大致弄清其所要表达的含义,但是体会却并那么深刻,而且在认读方面,时间一久就会变得较为生疏[6]。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当中加深认读记忆,并形成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是由此而来。
例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典,在国内外都极具盛名,初中教材当中也或多或少的有所涉及,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并组织学生举办诵读比赛,每次诵读后,各个小组的学生都停下来,谈一谈体会、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相互进步,在日常相互监督是否达到了经典中所提出的行为标准。不过,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辨,注意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三)指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实践
在教学当中,为了真正提高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成效,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理论和知识层面上,对传统文化形成较为系统性的认识和了解,还要指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实践,只有在实践当中,学生才可以真正将传统文化内化,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例如,在前面的文章当中已经提到,我国有着很多传统文化节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为自己的家庭张罗、筹备节日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极大的发挥,能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更加深刻、全面,而且还能激发出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再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他们选择一种到两种的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学习,如书法、国画等等,让他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习,成为这个领域当中的“专家”。
(四)组织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自主探究
为了进一步发挥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自主探究,这看似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有些超出了学生的你能力范围,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困难,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行动能力、自主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只需要给学生指出一个方向,他们便可以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7]。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地方档案局、文化馆,或是从家庭当中的长辈那里,去了解地方上有些什么独特的传统风俗习惯,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将每次了解信息的时间、地点记录下来,注明信息的来源和参与调查的成员,最重要的是要将所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信息内容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最终的整合,形成一份较为正式的调查报告,各个小组相互之间传阅、交流。
四、结语
在如今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利用,而且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让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一方面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促进他们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动民族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