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PEP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2018-03-27丁邱邱
丁邱邱
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温州 32500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就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而言,其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语言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学习者应通过观察、思考、表达。沟通、交涉、解释和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来学习和掌握语言,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认知和思维是听、说、读、写赖以存在的重要基础,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韩宝成,201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程晓堂、赵思奇,2016)。阅读教学就是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读前——激活思维
读前环节是阅读教学中思维活动的开始,教师重在设计问题来启动学生的先行认知,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梁美珍,20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阅读资料,加大背景文化知识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实践。
1.背景激活,先行认知
例如,在人教版《英语(PEP)》五年级下册Unit1My day中的Read andw rite一课中,学生对Robinson Crusoe这本小说的背景知识比较缺乏,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电影视频片段等呈现一些关于这部小说的内容,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预测激活,激发兴趣
预测是阅读训练中有效的一种学习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整体的初步认识文本。同时,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预测到证实预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预测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技巧。预测主要包括利用图片预测和利用标题预测。
二、读中——训练思维
阅读课以读作为语言输入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课标》的指导思想,“阅读课应该让学生通过自身亲自参与和实践,发展语言技能,培养语言思维”(刘道义,2006)。
1.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理清文本脉络
课本是信息的载体,纯粹以文本形式呈现的信息往往会增加学生记忆的负担。教师可以通过加工把课文的文字转换成图表的过程也是阅读的思维过程。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对阅读文本信息的分析更细致,也可以使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后对语篇的主题把握得更加宏观。
2.通过阶梯式提问拓展思维能力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文本信息巧妙的设计问题。采用阶梯式提问方式,即设计不同层次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表面信息和深层涵义,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内容,激励学生把阅读文本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形成创造性的新思维。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涵,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可以联系学习与生活,现实与未来,拓展多个领域,进而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给养、情感的提升和思想的升华。
3.通过培养策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培养,如推理和判断、词汇猜测等。这些阅读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和判断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实际上,阅读教学中的识记词语和理解课文仅仅完成了阅读课的一半;另一半教学任务是借助文本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而这一半任务往往容易被忽略。
三、读后——拓展思维
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的内涵,可以多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加工、整理和挖掘。可见,文本除具有阅读本身的策略培养价值外,还赋予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1.从文本的关键信息点入手
伴随着对文本深度解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逐步提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获取文本的表面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读透文本,理解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和思考(梁美珍,2013)。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某个关键句或关键词,让学生结合已获取的信息更进一步的进行文本解读。
2.从对比感知中发散
人教版《英语(PEP)》教材阅读文本的内容贴近生活,切合实际,这有利于学生去对比感知。而当学生与文本内容产生共鸣时,也是最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时刻。
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动态发展的过程。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师应敢于放手,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情况,使其成为展示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注重在阅读任务的设计中融入思维的训练,要多角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搭建平台,使阅读过程成为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