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8-03-27裴晓芬
裴晓芬
天台县三合镇中心小学 浙江台州 317203
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方式都正在发生变化,帮助学生树立了更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只是也存在一些教师重形式而轻实质的情况,新课改下要求数学教师能够注重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构建起高效数学课堂。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概述
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即是通过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如今新课程更是对有效教学这一理念进行了明确的阐释,即教师需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潜在潜能,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注重体现学习过程的本质,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和情感发展,使其可以真正释放其学习潜能。因此,有效教学这一理念的关注点是教学效益,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时间与效益观念,并具备良好的反思意识,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改进,形成优化地科学教学策略,以实现课堂知识的有效教学。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能够实现有效教学,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依旧没有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成效。归根到底,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先进科学,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与生动性,不能让学生彻底转变对数学学习枯燥无味的这一看法,使其无法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有一些教师根本没有树立起有效教学的先进理念,其教学策略及教学技能都具有陈旧的特点。然而课程改革是教学理念的一种改变,也是教学策略的一种个性。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贯彻新课改理念,创新教学策略,让自己成为掌握教改发展方向的一份子,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性的发展。
三、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要求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彻底融合新理念,迎合新课标提出的有效教学理念,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因此,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基础之上,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自主展开课堂知识的探索。学生在全身心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可通过有效的体验,习得相关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学生的成功感,促使其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自身的素质能力,提高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1]。比如在统计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一个箱子,里面装有物品。教师先让学生猜猜里面的物体,初步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真正看清楚箱子里的物品,再由教师针对这些物品来进行课堂提问。例如这些物品都是食物,包括苹果、梨子、桔子、桃子、香蕉、花生、糖果等等。由教师提出问题:“元旦即将来临,同学们会选择买什么水果或零食?各自应该买多少?”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进行相应的统计。学生可在课堂提问的引导下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自主讨论和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且自主绘制相应的统计图,可包括条形和圆形的统计图。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学生可自主探究,习得知识。
(二)基于生活情景的类比教学策略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可让小学生调动自身的共性经验。基于生活情景的数学具有较强的生动性,能够让小学生产生探索与学习的兴趣。甚至多数具有抽象性的数学知识都在生活中有“原型”。而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来开展类比教学,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在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1cm2比喻为手指甲的面积,而1dm?则可表示手巴掌的面积,1m?可被喻为4块地板砖的面积,而1k㎡则可表示为校园的面积。通过这样的类比联系,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记住相关知识,也可以理解其大小关系,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基于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要求学生具备合作学习能力[2]。合作学习方式具有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特点。而与自主学习方式不同的是,合作学习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见解相互间的碰撞,让学生意识到正确与错误认识之间的矛盾或差异,从而在有效的信息反馈之下展开更全面的交流与讨论,进而获得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提升。比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去了解以往参加学校运动会的相关情景信息,并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在展开合作交流与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个性化,提出多种不同的问题。如参加跳绳项目的学生和参加踢毽子项目的人数有多少?参加障碍跑的学生和参加接力跑的人共有多少?如何做好参加各种体育项目的人数统计?由此可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身边存在许多可以使用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学生可在探索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基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学科的许多内容都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因此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有效的教学,充分利用其优势,调动学生感官的协同作用,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突破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此外,教材中的插图、数学推理和证明等都具有静态的特点,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演示,实现数学知识的动态化与具体化,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参与进来。比如在“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画面对这个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直观具体的动态演示。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配上动物和音乐画面。如在计算“34-6”时,画面上出现三捆零四根木棒,小猴子将三捆木棒拆开后与另外四根木棒放在一起,再将其中六根去掉,配上一些背景音乐。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教师可继续通过多媒体演示来让学生明白在不够减的情况下要向前一位借一,然后在个位上加上十,才可继续减。
(五)基于动手操作的数学教学策略
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动手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应该通过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尤其是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而思维却具有形象性,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让数学知识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可以亲身发现新的知识点,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而且动手操作本身就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迎合了小学生好奇与好动的特点,也克服了数学知识枯燥抽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在三角形的认识相关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将三个小棒摆成类型各异的三角形,学生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三角形都具有3个角、3条边以及3个顶点。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三角形教具进行来回拉动,使其发现“三角形固定不动”的特点。动手操作是学生将动作与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既可以集中其注意力,又可激发其兴趣,提高其数学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多种多样,要求教师能够认清当前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并保障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