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建筑特色与色彩规划研究
2018-03-27赵激桦
赵激桦
衢州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衢州 32400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整体升级,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旅游产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适应于整个产业以及区域经济模块的建设,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带动国民形成休闲的生活方式,扩大市场内需,带动经济的增长与转变,实现城市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共同发展,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良好影响因素。
一、田园综合体的定义
(一)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分析
在城市化建设中,设计师必须注意到城市居民的“田园梦”,整合田园模式的商业价值,使其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形式,使农业和服务业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带动城市建设。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扩大内需,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产业,是农村资产的跨越式利用,是农村发展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实现农村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与发展的新模式。田园综合体培育和改造了农业和农村发展,推动了现有的农场、合作社和农民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田园综合体着力打造特色城镇、农业产业园区、农业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田园综合体将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改革农民增收途径、更新乡村生活方式和乡村治理方式,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良性互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三农”发展全面转型。
(二)田园综合体特点
田园综合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环境,田园综合体周边有天然山水资源,距离城市核心区20公里以内,距离镇核心区5公里以内,还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的农业或农林资源。第二,硬件。综合容积率小于0.1(包括农用地和旅游用地),土地的70%以上是农林复合经营,且产品形式主要是多层和别墅,业主可以享用农业资源。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注意转变4大观念,从简单的农作物生产功能转变为集生产、加工、销售、展示为一体的复合功能;从农业模式转成农业+的模式;从农业产业链转变为综合的产业链,产业链从生产端向体验端转移;从早期的田园产出不高到拓展新的价值空间,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生活价值。
二、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
(一)生态手法
在规划景观前,设计师要确定将需要保护和利用的山水资源规划,恢复山水资源的保护范围,保护好自然山水资源,结合景观空间形态,打造连续性、系统性的生态系统,综合分析评价自然环境的开发程度、适宜性及开发容量,塑造良好的生态格局。另外,我们需要结合景观规划中的山水格局和绿化体系进一步构建开放的空间框架,利用自然的山体、水系和绿化,使自然岸线、山头、湿地等生态景观资源成为永久性开放空间,建立宜人的绿色开放空间构架。对农田、水域、山林、村庄、道路、景点等进行系统梳理,保护自然、山、水、田园的基本格架及乡土风貌,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重塑田园生态景观。
(二)景观手法
首先,“引山借水”来创造极富变化和戏剧性的景观序列空间。其次,“依山亲水”即天际轮廓线和岸线轮廓线,注重山林轮廓在景观轮廓线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地形的起伏,形成多层次、多轮廓的天际线。另外,将山体融入轮廓线中,建立“显山露水”的视觉对应系统,形成互为观赏的对景关系。科学地布局建筑道路和城镇设施,将田园与建筑、城镇设施融合,建筑与山石、水体、植被、田园共同构筑自然美,环境美,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田园十分和谐的田园社区。实现田园即社区,社区即田园。
(三)文化手法与功能手法
在景观设计中通过规划手法、建筑设计、园林景观、小品设计等手段,将乡土文化,区域文化、历史文化、游憩文化等融入其中。利用现有山水资源条件及历史文化特征,能够创造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特色鲜明的景观环境。另外,在景观生态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及经济发展形式等方面,通过功能手法可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采用可持续的生产、消费、交通和住区发展模式,能够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简单的重视增长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田园综合体色彩规划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具有较高的特殊性,设计师要提升对田园综合体建筑特色的分析与掌控力度,探索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优化田园综合体色彩规划设计,实现提升视觉效果和使用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