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的影响

2018-03-26张丽光

魅力中国 2018年2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影响

张丽光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积极和消极影响同在。立足现实,分析现状,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必须要梳理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成就。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影响

一、在信息多元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更加多元化,很多不良信息充斥着学生的眼睛,部分不良信息带给学生消极思想,对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大学生影响较大。新媒体的兴起、网络的普及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一)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社会的各种思潮通过新媒体影响了学生的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动摇了学生的價值观。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因专业课关系到就业,所以投入较大精力,而忽略本课程,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效果。真假难辨的信息冲击着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大学生的眼球。恶意传播的有害信息、垃圾信息污染了网络环境,享乐主义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

(二)挫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冥思苦想,刻苦钻研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已经很难找到真正的代言人。由于媒体提供的信息直观、立体、便捷,使得学生在遇到难题的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搜索,完全没有独立思考意识。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弱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泯灭了求知欲望,从而加大了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这种高度依赖网络的习惯,大大挫败了独立思考能力,没有思考哪有发现,更谈不上创新,又怎能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宏伟蓝图。

(三)影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渠道主要是教材,虽然教材不乏经典、具有权威性的政治理论,但是更新慢,理论学习比较枯燥,真正被学生吸收的知识不多;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听力发挥了作用,大脑却没有履行职责,而是玩忽职守,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用心领悟。课堂中真正跟着老师思路走的学生不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不在一条平行线,老师在台上用心地教,而学生在台下沉溺于自己的世界,刷屏、打游戏、聊QQ或是微信。这种以知识化为本的教育,难免弱化道德语言,很难真正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掌握了政治理论知识不等于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涵养。

二、趋利避害,打开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顺势而为,改进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创新方法和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借助媒体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1.丰富本课程内容设置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无多大变化,近几年教材内容适时更新,但还不能迅速跟上国际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不能迅速解读学生遇到的社会现实。教师要深入研究与现实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用贴近生活、接地气的内容设置激发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把学生感兴趣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出来、巧妙地运用人生观、价值观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正确引导学生的把握好“总开关”。用新媒体丰富课堂内容设计:以课堂内容设置的理论教育为主干,不仅要扩展的背景知识,让理论来源脉络清晰,还要引用典型案例和案例分析助力理论理解。教育内容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读性,把握地域特点、校园特点和大学生的特点,内容范围要广,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

2.与专业设置相结合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了解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以及专业实践的实施计划等;还应密切关注与自身所任教专业相关的行业新闻与动态,形成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警觉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积累教学素材既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二)依托媒体平台,传播向上能量

学校官网是最便捷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不仅限于发通知、公告、新闻,应该是一个充满知识性、思想性、具有人文关怀性质的平台,是一个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平台。要开辟专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引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题教育活动、也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利用手机这个载体,开辟以微信群、QQ群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传播思想政治理论图片、音频、视频、在特定时间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额实效性。一首正能量歌曲,一句扣动心弦的话、一部爱国热情的电影等都是可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充分利用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功能,通过校园网、官微、官方QQ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大学生会通过校园网对各种新闻、主题、观点发出评论,当大部分学生面对某种观点难以选择时,高校新媒体应巧妙的采取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到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帮大学生清醒认识、擦亮眼睛,改变他们的观念、思想和舆论,隐蔽性地实现教育功能。

(三)普及媒介知识,筑牢心灵防线

建立相应的督导与协调机构,规范网络环境;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普及媒介知识,提高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使用能力,学习如何理性地分辨媒介信息所包含的意义,辨别媒介所创造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区别,从而有效避免媒介对人的负面影响,最终达到“媒介为我所用”的目标。学会利用媒介促进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跳出对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局限,以理论为中心,用新媒体为载体,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从多视角出发,多角度观察、用多种方法来分析问题、解读现象,提升理论素养,提高判断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好地迎合大学生的需求,激发爱国情怀,达到以德树人的目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