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周边外交理念及其实践效应

2018-03-26李杨

老区建设 2018年24期
关键词:习近平

李杨

[提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需在坚持“亲、诚、惠、容”理念的基础之上,倡导新型“义利观”,积极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发展带动周边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新的周边外交理念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政治上增强互信,经济上深化合作,同时拓展人文交流,加强安全合作,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战略机遇期。

[关键词]习近平;周边外交;和平发展

[作者简介]李 杨(1989—),女,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基于本国的总体发展战略而行,科学的对外发展战略需要在准确地把握世情国情基础的条件下进行设计。鉴于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同时为使中国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的周边外交理念,即突出“亲、诚、惠、容”,坚持睦邻、安邻、富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这一理念的提出,反映了我国高度重视同周边各国的关系。[1]我国同周边国家要积极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发展带动周边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政治上增强互信,经济上深化合作,同时拓展人文交流,加强安全合作,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战略机遇期。

一、习近平的周边外交理念

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与周边国家发展外交关系的过程中,根据世情、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活动放到了突出位置,其中一半以上围绕周边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进行。对中国周边外交有深刻的思考和大量的论述,展示了中国周边外交的新理念。

(一)坚持“亲、诚、惠、容”

2013年在北京召开的外事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亲、诚、惠、容”的理念。所谓“亲”,是指“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2]从而使周边国家不仅仅是在地缘上跟中国近,更要和中国亲。“诚”,是指“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以真诚的心争取和夯实更多的朋友及伙伴,赢得他们的信任、尊重和支持”。“惠”,是指“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同周边国家发展合作,构筑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使双方利益融合达到更高水平”。通过打造紧密的共同利益体系,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容”,是指“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3]

(二)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所谓周边命运共同体,即中国与周边国家携手构建“经济、政治、文明、生态、安全”的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相关工作会议上强调,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4]纵观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脉络,从东盟共同体到周边国家共同体,再到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无一不体现出了以地域为基石,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促进地区和谐共生,同发展共繁荣的战略思维。如果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的最高目标,那么与周边国家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无疑就是中国周边外交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5]

(三)以“弘义融利”倡导新型义利观

中国周边国家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亟待资金、技术等支持。兼顾好“义”与“利”的关系是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6]中国始终秉承着以自身发展带动周边共同发展,力所能及地给予周边国家一定的援助,[7]共建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不仅授人以鱼更并重于授之以渔,在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設互联互通的同时,更强调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只有平衡好义利关系,才能实现义利共赢。

(四)坚持“和平发展”战略思想,促进合作共赢

近年来中国与个别周边国家关系出现一些摩擦,使中国周边局部环境趋于紧张,引起人们的担忧,由此不怀好意的人指责中国会掉入“修昔底德陷阱”走上强国必霸的道路。在党的十八大作出国际局势总体判断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外交场合反复强调,和平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追求,[8]同时世界的宏观发展趋势也主导着周边关系的主流形式,而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民心所向。中国必将肩负大国使命,矢志不渝地坚持和平与发展道路,促进地区互利共赢。

二、习近平周边外交理念的特点

党的十八大之后,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外交新理念的提出及外交新举措的践行,我国周边外交较之以往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新特点。立足大国定位,积极承担国际事务,以义为先,用自身发展促进地区共建。

(一)大国定位,中国特色

在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当以大国之姿为全世界作出更好的表率。近年来,中国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要清晰大国定位,立足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邻为善,坚持以中国的发展带动周边共同发展,但中国坚决抵制强国必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

所谓“中国特色”,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周边外交政策的多次阐述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四个自信。其次是中国不搞国强必霸,坚持和平发展,倡导互利共赢,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己及人。再次是围绕本国发展中心,坚持为服务国内发展这个大局为首要,积极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是中国奉行正确的义利观,不搞唯利是图。

(二)运筹帷幄,主动进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外交外事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策略运筹,落实底线思维。要具有全局观念,以顶层角度的对外工作战略布局为核心,重视运筹帷幄,在具体工作中讲究方式方法,切实将中央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树立底线意识,在与有关国家发生分歧和摩擦时,要严守底线思维,既要积极争取妥善的解决方案,也要做好最坏的应对。要善于在国际博弈中发挥一定的领导作用,变被动为主动,开拓进取。中国的对外政策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从“亲、诚、惠、容”理念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提出到“亚投行”的成立都展现出了中国在周边外交上的主动进取,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践行大国使命。

(三)权责并重,义利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注重道义和德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9]中国弘扬义利兼顾,倡导在国际事务问题上,以义为先,重情义、树道义、扬正义、讲信义。正如“在中国崛起过程中,地区环境和形势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利益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崛起必然离不开一个相对宽松与稳定的地区环境,因而我国崛起的平稳性与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大国尤其是周边国家的互动有着重要关系”。[10]所以中国有责任有必要帮助周边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中国始终坚持维权与维稳并行,维护地区稳定,而不侵害他国主权;保护本国权益,但不主动引发地区冲突。另一方面,中国在坚持自身和平发展的同时,更积极主动地承担国际责任,为解决全球性及地区性热点问题,提出中国主张,开出中国“药方”,作出中国贡献。

(四)发展接通,结伴而行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发展不局限于一隅之地而是共同发展。无论是倡导和平发展,还是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周边外交主张中所阐述的“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结伴而行”。正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将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位一体并进,切实推进务实合作,保障全面实现合作共赢。积极构建周边伙伴关系网络,结伴而行,砥砺互助,是习近平总书记周边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三、习近平周边外交理念的实践效应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眼光聚焦在了我国的周边外交上。提出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新方针,把周边外交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具体成效。

(一)增强了与周边国家政治互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把周边地区放在外交工作的重要位置和首要方向,继上任后首访俄罗斯,十九大之后的第一次出国访问选择的同样是与中国地区关系紧密的越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完成了与周边国家绝大多数领导人互访的同时,实现了与大部分周边国家构建伙伴关系。诸如中国与俄罗斯达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巴基斯坦建立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与邻国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印度、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建立了重要伙伴关系。积极与周边国家建立伙伴关系是增强政治互信的基础,是稳定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基石。

(二)深化了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

中国不仅欢迎广大周边國家共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更是在行动中普惠中国发展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项目的启动并投入运营,经济合作正在朝着全面、深度的方向发展。其中“一带一路”更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的纽带和桥梁。目前中国已同4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达成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并有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表示了积极支持和参与的态度。同时中国积极地推进“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建设对接。2015年“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国际公路完成,2016年1月印尼雅万高铁开工建设,同年瓜达尔港正式开航,都体现了中国与周边互国家联互通的深化,标志着经济合作迈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对“一带一路”参与国的进出口额增速明显。为保障“一带一路”框架内的经贸合作以及互联互通建设的资金支持,2014年12月29日,丝路基金责任有限公司在北京注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于2015年12月25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以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作为金融平台,其一是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问题提供了保障,其二是完善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融通的安全保障体系。

(三)拓展了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

与周边国家长期睦邻友好,在增强政治互信和深化经济合作的基础之上,需要重视培养对华友好的民众的认同感,加深民间友好交流。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今后5年,中国和印尼将每年互派100名青年访问对方国家,中国将向印尼提供1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11]访问韩国时,习近平总书记赠给首尔大学1万册介绍中国国情的图书和影视资料等。[12]除此之外,对周边国家进行一定程度的教育援助以及互办各种形式的友好年,为欠发达国家培训农业、卫生人才等等,都是扩展人文交流的方式。

(四)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安全合作

周边国家虽然与中国唇齿相依,但在长期的交往中却有经济上依赖中国而军事安全领域防患中国的趋势。纵然其中牵涉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但中国在十八大之后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沟通,与周边国家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都达成了密切合作。首先,增强了军事互信,积极促成与周边国家军队的高层领导人的互访及双边、多边军事联演联训等。关于周边国家担心的中国军事威胁论,采取主动出击,积极参与多边军事论坛,如香格里拉对话会、亚太合作理事会、雅加达国际防务对话会、香山论坛等,阐述中国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揭开中国军队的神秘面纱。其次,承办亚信会议,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积极促推亚信峰会的机制建设,将命运共同体观念引入安全合作机制中,共同构建和谐大周边。

四、结语

积极做好周边外交工作,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及和平、发展、合作的周边关系,与中国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和平崛起之中,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当前亚洲地缘政治复杂敏感,为中国的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势必是未来五至十年中国外交的侧重之隅。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习近平总书记新的周边外交理念指导下,中国周边外交从政治、经济、人文、安全等方面全面推进,与周边国家增强政治互信,深化经济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加强安全合作,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战略机遇期。

[参考文献]

[1][3][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6]习近平.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 推动我国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N].人民日报,2013-10-26.

[4][7]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11-30.

[5]陈瑞欣.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的新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7,(2).

[9]牧仁,王月鲜.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2016,(12).

[10]刘丰.中国周边战略的目标、手段及其匹配[J].当代亚太,2013,(5).

[11]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10-04.

[12]习近平.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7-05.

[责任编辑:黄贝如]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