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3-26张化武
张化武
语文是一种具有极强实践性的语言学科,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方式已经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才是开放的课堂、具有活力的课堂。
一、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下,虽然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活动的滥用
在语文课程的学习方面,运用活动性课程尤其是研究性课程学生的探索能力最强,积累的知识更多。近年来,有不少教师将活动化课堂片面地理解为多多益善的活动,将各个学习方面都采用活动化课堂进行教学,如此大量的活动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二)缺少实践性学习
一方面,个别教师的语文教学只是一味地采用看幻灯片或者电影进行教学,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更忽视了课本内容,无异于使学生失去了最直接的感受和想法。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只是传授固定的课本内容,对于语文范本的读写不能做到带头学习的作用,等到学生出了问题之后才给予纠正。这种教学方法不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某些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向,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自主思考少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机械地接受教师的思想,甚至背一些固定的词条,而并没有真正解读作者的内心情感。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将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教师起到辅助引导作用。学生只有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更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四)对新型语文课堂理解失误
现在很多课改后的课堂,存在师生联合表演的假表象,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融洽,然而这种脱离课本来设立学习情景的教学方式,不但没有让学生自己实践学习,反而让学生失去了直接感受文本、揣摩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的机会。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与新课改的目的背道而驰,限制了学生的思考。
二、应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确立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是中国的传统语言,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字词的学习,深入感受文章的写作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提升自己的素养才是根本所在。语文课堂应该以活动作为基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感受文化底蕴,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这种不失重心的活动课堂,既能以学生为主体,又能使学生直接学到语文的核心内容。
(二)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師是学习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应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好的领导能力,不能一味地强调形式而忽略最原始的课本。教师要在自身的行为上加以规范,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很强的时期,教师的习惯、理念或态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要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学生要向模范学习。
(三)引导学生创新合作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不适于死记硬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交流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路,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在小组内整合思路,最后教师进行小组点评,有效地激发每个人积极思考和创新思考。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形成了独立的思维方式,也增强了组员之间的合作探索能力,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协调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教师、课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这才是语文课堂最应该追求的品质。一节成功的课堂,可以在学生、教师的交流中实现思想的碰撞,学生自发思考,教师起到辅助学习和带头学习的作用,让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做到协调学习,共同进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设立以学生思考为主的课堂,以教师的规范带动学生的规范,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语文知识学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