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垃圾观念”
2018-03-26盖昭华
盖昭华
环保问题的重点,是垃圾处理,而解决垃圾问题的最终办法,只能是垃圾分类。德国人在这点上做得特别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初来德国的同胞可能会碰到一个相当尴尬的情况:倒垃圾时忽略了分类,比如把含有塑料或玻璃瓶的纸质垃圾扔到蓝色的垃圾箱内(在德国,蓝色的垃圾箱是专门收纸质垃圾的),直接导致垃圾回收工人拒收。他们往往会贴一张纸条告知或直接向房主反映,要求把里面的垃圾彻底分好才能运走,如果这种情况多次出现,房主就会被环保部门罚款和加收垃圾分类费用。
事实上,在德国,每一个新迁入的住户基本都会收到物业或房东的信息,告知一定要注意垃圾分类,这方面如果不注意,错放或混放垃圾,可能会导致物业(垃圾)费用的提高。这一费用,是由全体住户承担的。据我所知,由于垃圾错放或混放,中国同胞和邻里产生矛盾的不在少数。
在德国,垃圾箱有不同的颜色,通常分为黄色(塑料垃圾),蓝色(纸质垃圾),古铜色(生物垃圾),黑色(剩余垃圾)。玻璃、电池、电器废物等还需单独再分出来,另外有地方扔掉。而这些垃圾箱是由不同工人,在不同时间来监督回收的。回收工人处在第一线的监督地位,一旦发现箱内垃圾有不符的情况,就会马上要求户主重新分类,即便当时未发现,在运输至垃圾中转站时,工人也会再人工挑拣,而此人工费用(相当昂贵)会直接以账单形式寄到房主手中。
为何工人这么认真负责呢?因为在不同垃圾处理的下游,是不同的垃圾回收单位,这些单位针对不同的垃圾进行处理并循环再利用,如果不同的垃圾混杂在一起,会严重增加处理厂的负担——一个废纸处理厂如何處理塑料呢?所以下游单位会要求回收工人严格执行规定,工人当然就会严格监督扔垃圾的住户,这里面直接涉及企业利润和回收工人的工资,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奖惩机制。
其实大家都清楚,在一个家庭里进行垃圾分类是不难做到的事,但如果一大堆垃圾混到一起再去分类就难上加难了。据我所知,如今即便科技水平如此之高的德国,也根本没有完善的技术来处理这种混合垃圾,只能深埋。
很多初次到德国乡村旅游的人对那里的干净程度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德国的农村要比城市干净得多,几乎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是什么原因呢?下面的例子大概可以解释一二。
我在法兰克福有个邻居名叫威廉,他的女朋友名叫科妮莉亚,住在法兰克福附近的小村子里。有一次我去他女朋友家拜访,准备露一手,做顿中国饭菜当晚餐,准备食物时要扔垃圾,我在厨房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垃圾箱在哪儿。询问科妮莉亚,只见她从厨房的一侧拉出一个箱子,我仔细一看,这箱子不简单,一共分4个格,每一个格中有不同颜色的袋子,正好对应外边垃圾箱的颜色。不同的垃圾,扔到不同的格子中,分类从这里就开始了。
扔垃圾时我注意到德国人的一个细节:很多包装盒上会附有一层薄薄的塑料膜,科妮莉亚每次都会费力地把包装盒上的塑料剥离,这样就变成了两种垃圾——纸和塑料,它们会被分别装入不同的垃圾袋里。
这就是一个德国农村家庭的垃圾处理意识。由此管中窥豹,当地乡村街头看不到一丝纸屑的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德国的垃圾箱内有件怪事,就是几乎没有塑料瓶子。而在德国超市中,和中国一样,每天都有大量塑料瓶装水在售卖。众所周知,塑料由于降解时间过长成为污染的“主力”之一,那德国人是如何让这些塑料瓶垃圾消失的呢?
秘密就在塑料瓶上。很多初次到德国的人会发现瓶装水的支付价格要比标价高,以为是税金,其实是押金。在德国瓶装水的塑料瓶上基本都有可回收的标志。具体地说,是一个指甲大小,印有一个瓶子加一个箭头的黑色图案,只要是出现这个图案的瓶装水,顾客在付款时除支付水的价格外,还要强制多支付折合人民币两元钱的押金。德国有不少瓶装水价格在1.6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单单瓶子的押金就高于其中水的价格了!
如此高的押金,德国人就是再有钱也不愿随便扔瓶子。所以很多德国人拿着装满空瓶的编织袋在超市内退瓶子。以前,德国超市中每一个收银台旁边,都有一个大箱子,用来装顾客退回的空瓶,但收银员要一个个地数,效率很低。后来,在每一个超市的内部,都安装了一个自动退瓶的机器,该机器可扫描识别可退瓶上的黑色图案,并直接压碎塑料瓶,瓶子全部进入机器后,顾客会收到一张印有数量和金额的账单,凭此账单可在收银台退回押金。
是不是在一家超市中交的押金,在另一家超市中就没法退回呢?当然不是,带有退瓶标志的黑色图案,是全德统一的,只要是带有此图案的空瓶子,在任何一家超市的机器中都可识别,并退回押金。这种空瓶的押金如此之高,以至于在城市中被游客或当地人不注意扔掉的空瓶,也会有很多人收集并换钱。这就是在德国街头甚至是垃圾箱内,都很少看到空塑料瓶的原因。
德国人的环保意识是深入骨髓的,几乎每一个德国人都是环保主义者,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德国人宁可牺牲经济也要保住一片蓝天,这也是他们不惜重金研究绿色能源,对汽车燃油污染征收重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