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浅析

2018-03-26张梅

时代金融 2018年6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公共卫生思考

张梅

【摘要】全面实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不但能保证发挥其应有职能,还提高了公共卫生事业资金效率。当前,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对策,以期能推进县级公共卫生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公共卫生 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问题 思考

一、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施行预算管理的目的意义

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入和单位事业收入,属于采用预算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现代经济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一方面能够对单位公共职能的发挥起到重要保证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卫生事业的资金效率,对于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来说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其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

(一)提升预算资金的高效率利用

对预算进行科学编制,并予以认真的贯彻执行,一方面提升了财政拨款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加速预算资金的使用周转,也达到提高资金利用率的目的。

(二)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

预算管理主要由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控制等多方面构成,属于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由于其涉及到公共卫生中多种服务品类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进行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提升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服务水平。

(三)实现财政拨款的合理优化配置

财政拨款是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国家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有限的财政支出能力,无法满足各卫生事业单位的经济需求。而卫生事业单位通过对各项年度发展目标重要性的统筹评估,并借助预算管理的方式,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到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作用,最终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和妥善使用,避免浪费的同时满足工作需要。

(四)有助于宏观调控健康事业的发展

预算在国家投资方向中起着指导作用,我国政府以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作为部分财政支出的依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为政府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宏观方向,是政府健康事业得以微观体现的基本前提。因此做好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政府在全民健康事业方面,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实施有效调控。

二、我县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剖析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新时期,部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滞后于事业发展的需求,在兩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财政集中支付模式的负面影响

1.集中支付对人员工资的影响。集中支付虽然保障了人员经费的财政供给,杜绝了以往少数医疗卫生单位拖发和欠发人员工资现象,但与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脱节,不利于单位收入分配绩效挂钩的管理。甚或出现在编不在岗的人员仍领取薪酬的现象,让编制人员成为特殊阶层,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

2.集中性支付对监管的影响。监管的权力过于集中,如果监管能力不够、水平有限,必然制约监管功能的发挥,容易发生资金分配不公、核算管理松散的问题,滋生不良倾向。

3.集中支付对事业发展的影响。在集中支付的制度化管理中,有可能使发展基金管理过于规章制度化,削弱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的统筹安排能力,制约了单位规划建设的速度。

(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有限

1.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目标的不同,事业单位同其他单位特别是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极大差别,不少单位的领导和员工,对预算管理的没有科学的认识,意识也很淡漠,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2.预算过程流于形式,难起作用。尽管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实施了预算管理,但单位预算的编制往往流于形式,脱离实际。不少领导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而将其看做形式化的流程。更甚者,许多单位本末倒置,为了申请到更多的财政拨款,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实用性不顾。由于存在上述各种原因,事业单位常常发现以预期开支来指导预算编制的现象。

3.预算编制方法落后,脱离实际。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以及许多单位死板而僵化的预算编制方法,导致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脱离实际,常会发生问题。“基数法”依旧被许多事业单位广泛采用,而此方法仅是简单地以一个系数与上一年开支相乘得到今年的预算结果,缺乏对实际情况的预估与考虑。因此年度预算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无法继续执行,最后只能放弃年初的预算,重新追加或调整预算资金,以改变资金短缺的窘境。

4.预算控制与监督机制不尽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缺少机制与指标对管理层进行监督与约束,存在不当、任意甚至违规使用资金的可能性,没有科使用效益低下。同时,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对预算执行的有力约束,一些单位会出现放任支出超出预算,降低了预算管理的作用。

三、对公共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建议

目前,努力完善公共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可以考虑以下几项措施:

(一)保持集中支付原则,人员经费划转单位考核发放

部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现有人员编制还保留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线上,不足事业发展需求的40%,而财政预算仍然按人员编制下达,其指标远远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事业发展需求,确保完成公共卫生年度目标任务,必然聘用编外人员。财政预算应与时俱进增加人员经费指标,以集中支付的方式将人员经费总额拨付到单位,由单位绩效挂钩,考核发放,形成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建设,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二)实行集中支付,建立全额管理与差额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县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妇幼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大量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高科技服务越来越集中到县级公共卫生服务单位。在县级设立具有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专科特色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为急需,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随着服务模式的转变,其预算管理也势必要实行全额与差额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这样,既放宽了公共卫生服务人才引进的编制条件,又开拓了以服务创收弥补财政供给不足的渠道,推进全县公共卫生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第一,应该进行详尽的调查,并细致的分析论证,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通过明确各项定量与综合指标,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第二,在实际编制中以“保证重点、统筹分配”原则为指导,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且可行性强的预算方案。第三,大力推行“零基预算”,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实际需要客观地确定预算经费水平,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增强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识

事业单位全体员工都应认识到预算工作的重要性。预算管理工作是完善自身和推动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增加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也应积极参与,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预算工作人员要切实分析现状,展望未来,重点研究考察可能支出的项目,统筹安排单位预算的整合与优化预算指标。;主动提升预算人员思想认识、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使预算管理理念能够为全员接受、认识并自觉执行,真正落实到位。

(五)加強考核力度,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

强化对预算实际使用的监督是提升预算执行效果的关键环节,如果事业单位编制的预算不能得到有效执行,那么预算的作用无法发挥,其意义也难以体现。所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考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相关制度,规范与约束各科室和全体职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把握与控制单位资金的使用与流向,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对预算管理的实施全过程监控,加强预算工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保证专款专用,避免盲目使用。

2.强化单位内部考评机制。事业单位应完善预算支出的绩效考核体系,并追踪预算实际的使用与完成情况,切实执行,真正做到奖罚分明。同时也要加强预算编制的方法与标准的合理性评估,结合实际费用支出情况,考虑对预算编制与管理方法实施调整。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必须主动适应“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积极思考,切实改进传统工作方式,完善预算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强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持久发展提供保障,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1]吴明生.浅析县级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当代会计,2015(11).

[2]邱世岭.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J].会计审计,2015年第36期,总第518期.

[3]杨峰.医疗卫生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施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7).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公共卫生思考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