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视角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18-03-26周敏
【摘要】本文从系统视角下对安徽三联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实验课师资队伍薄弱、专业实践课程偏少、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不健全和校外实践广度和深度不足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系统视角 财务管理 实践教学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应用型为辦学定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如何让在校的学生在掌握足够用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得到实践专业技能的提高,顺利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安徽三联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灵魂,指导着办学单位围绕培养目标,调动校内外各种资源,以课程教育为主要手段,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安徽三联学院财务管理专业2016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立足合肥、面向安徽,服务长三角经济区域的工商、金融等各种行业,广泛对接于中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公司理财能力及投资分析能力,能够从事会计、财务管理、理财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部分:集中实践教学、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和创新创业实践。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有:会计学原理单项技能、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证券投资模拟实训、社会实践、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包括会计电算化和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创新创业实践的学分认定按《安徽三联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和《安徽三联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方案和学分认定暂行办法》执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及各种竞赛。实践教学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基本实现了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35.16%。
二、安徽三联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应用型本科,安徽三联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做出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实验课师资队伍薄弱
虽然从学院的层面开始高度重视实验课教师的成长,加大对其培训和考核,但就目前财务管理专业来看,没有专门稳定的实验课师资队伍,上实验课的老师同时也会带其他的理论课程。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的实验课老师基本上是同一批人马,师资队伍人数上的不足,直接造成每个老师每周的课时偏多,进而影响上课质量和科研上的发展。另外,上实验课的老师基本上没有从事相应的社会工作经验,大多数是直接从毕业院校到从教的学校。
(二)专业实践课程偏少
从量化的数量上来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高的。从开设课程的内容上来分析,有以下特征:第一,专业特色不明显。实践课程设置更加偏重于会计学专业,如会计电算化、会计学原理单项技能和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这些基本属于传统会计学专业实践实训内容。既然财务管理作为一个专业存在,就应该突出其与会计学有不一样的实践课程来,但直接体现专业内容的实践课仅有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第二,公共实践课程比重过高。几乎所有专业的实践课程都有社会实践、毕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创新创业实践。这些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能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待商榷。
(三)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不健全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对实践教学评价不能简单地照搬理论教学评价标准。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设的比较迟,且目前没有大家统一信服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体系,该院的财务管理专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校内实验课以大作业的形式完成,缺乏足够的师生互动。学期结束前,实践教学评价和其他理论课一起由学生主观打分。实验日志可由授课老师来填写,其中包括实验效果。校外实践结束一般要求学生提供实习报告,以此作为实践效果考核。但学生在校外实践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控和指导,很多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实践活动,实习报告质量的高低也没有详细的评价标准。
(四)校外实践广度和深度不足
实践教学应该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该院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依赖校内实验课。有10个各类实验室可供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使用,校内实验室规模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虽然该院与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肯德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但专门可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优质企业偏少。大部分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如会计粘贴凭证、跑银行和税务局等低层次业务,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大打折扣。
三、改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针对该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在结合该专业实际情况和同等院校的做法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待能系统性构建出一个理想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要求教学团队实践能力强、实践课程体系合理、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科学和校内外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一)壮大财务管理专业实验课师资队伍
要想保障实验课的教学质量,需有专门的实验课教学团队作基础。为了提高上实验课老师的自身实践能力,要求其切实执行学院的企业挂职锻炼活动。参照国内外访学制度,可以定期安排实验课老师去和学院建立合作双赢企业在相关岗位上实践锻炼,或积极参与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另外,鼓励实验课老师利用暑假时间自行去企业顶岗实习或给企业员工培训。在实验课老师走出去的同时,可引进企业、事务所的实践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来学院讲座或做兼职老师。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院里的实验课老师和企业中的财会人员相互交流和学习。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数量问题,对单纯聘请其他高校实践经验并不丰富的老师来兼职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二)合理调整专业实践课程
财务管理应该是以各种管理理论为理财观念和视角,以各种金融工具为理财手段,以会计学为信息基础,对各类经济组织在资金筹措、投放、运用及收益分配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的一门应用性学科[1]。大部分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要么偏重于会计学专业,要么偏重于金融学专业,使该专业失去了本身应有的专业系统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不是按照财务管理工作基本环节设置的,而是按照财务管理知识层次设置的[2]。结合该院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偏少且系统性不够的特点,可引进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综合实训平台,在虚拟的商业环境中,进行仿真经营与业务运作,可进行多组织对抗[3]。由于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包含了财务报表分析内容,建议去掉财务报表分析这门理论课,增加财务管理软件应用实验课程。应用型本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分析工具和传授專业知识同样重要。可以考虑在选修课里面加上统计软件分析与应用这门实验课。
(三)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实践教学评价考核对象可分两部分:一是学生,看学生的实验报告或实习报告完成的质量如何,老师的批改是否规范。二是老师,主要检查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料是不是齐全,用理论课的评价指标对其打分,更多体现的是形式上的履行。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必不可少,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的规范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应该涉及六个方面: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基础、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效果。它们各自的权重可以是14%、13%、15%、18%、22%和18%[4]。
(四)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对财务管理专业来说,校外实习的效果一般不是太好,原因包括:实习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或提供与专业无关的岗位;企业以商业机密为由,不愿意让学生直接参与其财务的运作,因此,学生很难通过校外实习把财务管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须遵循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如顶岗实习、企业冠名班和利用学校的实训场所产教结合等。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学生管理制度》和《学生实习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吴昊昊,杨兴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例谈:现状、问题与对策[J].2013,23(2):56-62.
[2]李世辉.基于新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兼析中南大学财务管理培养模式[J].2009,(2):107-110.
[3]吴克平.转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2016,38(4):121-125.
[4]姚旭,荣红霞.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研究[J].2014,(4):85-87.
作者简介:周敏(1979-),男,安徽合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公司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