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野中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

2018-03-26沈鹤慧

办公室业务 2018年2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

沈鹤慧

【摘要】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也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涉及到的数据越来越多并且复杂,对数据进行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麻烦。而对于档案管理来说,管理的难度也随之上升。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改善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合理的方式不仅能提高档案整理的效率,同时也会提升档案保存和分类的有效性。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这是通过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工具,将需处理目标的各种属性元素收集、整理成数据信息库,用以更高效能地满足使用者实现其行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是人类生产力发展中的一大进步。当信息化已成一种趋势时,档案管理也需要趁势而动,档案工作者必须从新的角度去思考档案管理与之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及理论逻辑,重新构建在新技术环境下即信息化时代中档案管理与服务的系统框架,以充分利用新生产力推动档案管理的实质性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通过研究档案的数据化信息整合原则,从而推导并搭建出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使之更为人性化、系统化。这样,我们就将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大数据优势如何实际结合事业单位档案信息数据的收集分析,来作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效能提高的突破口。

一、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需面对的攻关课题

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大幅度提高信息数据收集的数量,并对其进行更加系统化的处理与分析工作,能够推导出原本手工人力管理难以甚至无法实现的组织管理模型,从而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管理思路。

(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料收集工作中碰到的难点。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第一,编教职员工的档案资料,这是档案的主体;第二,离退休人员的档案资料;第三,离职人员未转出的档案资料。因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拥有较高的学历和水平,社会对其有着大量的岗位需求,产生了比较频繁的流动性,期间可能遇到各种客观原因,出现较多的人事档案资料暂时没有跟随其转移的情况。若是依照学科门类管理人事档案,会产生庞大数据规模和繁杂的信息层次。现阶段,总体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都在推进实施信息化建设,但是依然存在信息化程度暂时不高,大量档案还是以纸质形式存在的现象。故而在当前背景下,如何将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化,有效收集归档纸质档案中的数据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一大挑战。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方式需要变革。目前,依然在大部分事业单位使用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人事档案资料依旧必须进行效率质量低下的手动查询。当务之急,是对事业单位档案纸质档案进行电子数据化归档处理,用信息技术来取代落后的手动操作,搭建大数据云管理平台来保存、统计、分析事业单位档案资料,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简洁化、程序化、规范化目标。

(三)事业单位档案信息保密工作风险性提高。任何一种档案都有需要保密的义务,这既是对个人负责,同时也是对集体负责。事业单位同样也需要对档案管理实行严格的保密工作制度。但是目前许多单位就做好保密工作基本上缺少较为完善的保密制度。这主要是由单位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事业单位大多处于垄断状态,这种性质决定了他们虽然也有一定的保密制度,却不是很完善,一定意义上说,可有可无且严格执行方面也打了折扣。而且部分单位领导并不重视已有的保密制度如何有效落實和执行,这就使得现有制度成了空谈,特别是在网络社会、信息化时代,给档案信息保密工作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风险。

(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和利用模式需要发展。传统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服务理念,也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权限统一归属机构,这就导致了其在服务人事管理工作时十分被动,也导致了档案的利用率不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在云数据库中对档案进行多种管理操作,包括聚类、分类、相关性分析等等,能够对不同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做出分析,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具备这些功能,也无法实现信息化时代档案工作的各种需求。

二、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迎来新的机遇期

如前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挑战,但是,同样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机遇。

(一)信息化为档案系统知情权建设提供机遇。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档案都是封闭式管理,这归根于长期的革命斗争。在革命斗争中,组织管理部门必须集中保存有关自己组织中成员的基本资料,便于充分了解其基本情况,掌握基本动态,形成对组织中成员的基本管理依据。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实行封闭式管理,这有其必要性和有效性。改革开放后,随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封闭式的档案管理模式已走出其固有的历史语境。在整个国家日趋制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的今天,原有的管理模式与当前实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思路南辕北辙。毫无疑问,一些档案的逐渐公开,“实现人事档案向本人有条件的部分开放和透明化操作,更能彰显人事档案存在的意义”,也更符合当前中国深化改革的进程。而档案信息化为知情权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档案管理围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需要,提升服务意识,变“死档案”为“活档案”,从线下整理到线上管理,可以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依托档案信息平台,对重要信息全面录入,组织日常维护,提高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效率,实现档案全面、动态化长效管理。

(二)信息化丰富了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事业单位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财力物力,依赖人工手段对档案进行记录、整理、备份,严重依赖个人经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对资源的占用也很大,并有着不高的档案管理准确性与效率这一系列的缺点。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多功能高效率的管理手段,档案收集建档的输入方式更加迅速准确,并通过数据管理系统降低信息管理的难度,档案工作人员可以从数据库中随时查找所需档案,而云数据平台可以对档案进行分层分类操作,查找并建立不同档案的关联,可以利用包括图片、视音频等多种类型的数据信息来丰富档案的存储内容,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以及准确性。此外,档案管理的技术平台选择性更加主动,档案相关主管部门可以连通企业档案管理平台,合力打造档案管理系统,使电子档案的即时更新率大幅提高,最终可以做到人员变动即时产生相关管理记录。

(三)信息化提高了档案时效性。现代社会的档案种类很多,这些档案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以项目档案信息为例,项目信息档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很多项目的执行时间较短,如果档案的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则会导致档案失效。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周期较长,已经难以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时效性,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档案管理的敏感度,实现档案的动态跟踪,同时保证了档案管理的交互性与动态性。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将现有的大数据、云处理、数据挖掘技术等进行有机整合,为档案管理开辟新的空间,而这些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档案管理效率,从而保证了档案数据的时效性。

三、根据信息化时代需求,寻找档案管理的新途径

采用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改造传统档案管理,不断适应互联网环境下档案活动的新特点,升华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素质和服务效能,适应并优化应对社会对档案的新需求,需要创新档案管理途径。

(一)提升档案系统整体水平。提升档案系统整体水平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这就需要档案管理机构依照系统集成要求的理念来将信息化运用到整个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整个系统,在于组成系统的节点方面。纵向或者横向都能够满足整个系统的要求,才能保障档案系统发挥综合優势、提升综合能力。按马克思主义系统论原理,一个关键的节点往往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运转不通畅,同时,所有的节点不管是装备水平,或者在应用能力上都做不到齐头并进。因此,应当鼓励一些事业单位试点构建高水平的档案系统,提升档案系统整体水平,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和不足,再做推广,全面推进整个档案系统水平不断提升。

(二)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度。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作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过程,这就提出对档案管理中系统思维意识进行强化的要求,是做好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首先,公文制发是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必须完成的第一步基础。档案是由公文生成的,因此,公文在制发过程中是否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将影响到档案形成时的质量,是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的一个决定性步骤。所以,务必制定好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公文制发规范,才能为后续转换为档案的环节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打下一个正确可行的工作基础。其次,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是解决档案工作标准化工作中问题的关键环节。档案工作实现标准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近似公文重复、立卷组合无序。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最终要实现最大化利用档案保管价值,并使建立完整的案卷库存以及便捷的检索程序。这时候,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实现以上提及的目标就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原则。这一原则,便是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进行文件归档的原则。这条原则不但要作为文书立卷归档工作的基本原则,还在档案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最后,要保障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可靠性,就必须提高案卷质量。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工作实践得出案卷材料收集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并决定了档案的最终价值。立卷方法、案卷装订质量是提高档案工作标准化质量的操作性因素。因此,在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这一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在立卷方法问题上下功夫,力争使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更加精确便捷,还要注意提高案卷装订质量,才能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

(三)改善软件硬件基础条件。尽快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数据库是事业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的信息资源。建立资源配置合理,操作便捷、实用性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是档案业务工作信息化的硬件基础。事业单位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可以通过广泛采用数字扫描、光学影像、音频视频转换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图纸、归档文件及现场开标材料等不同载体的档案转化为数字信息,并建立不同的档案信息资源库,突破传统手工检索管理模式,实现对档案信息的计算机检索和查阅,使档案信息利用服务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另一方面,要同时加强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档案信息互联平台系统架构、档案资料数字化工具配置。这是档案信息实现交流互通、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档案管理单位是否具备适应信息化要求的档案信息网络,关系着档案信息化优势的实际价值。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考虑到本单位的客观、科学、原则性需求,注意各个环节的相互关联,要从本单位经济条件出发,与档案部门预算资金现状相结合,采用有计划有时间安排的逐步建设完善方式。在采购和替换硬件的过程中,高配设备作为服务器,低配设备作为使用终端,以确保有限的资金得以充分利用。

(四)改革管理与监督机制。客观的评价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与手段,通过客观评价,有利于档案管理机构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与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自身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 及时跟进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加强对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 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完善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制度,确保归档数据的真实、完整、有效。在传统文本档案信息化过程中,要提高对电子数据的保护意识, 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加强新技术安全培训,积极使用信息化时代的保密保全设备,防止失密、泄密事件发生。根据保密制度,不得与外网互联的信息资料应进行物理断网,在传递保密资料过程中不得使用外网形式。可以在互联网中提供的已公开的档案目录查询服务, 要坚决贯彻《安全条例》,充分采用身份认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多重防护硬件及软件防御措施,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转。在构建完整的管理与监督系统中,应努力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动态性原则。即随着问题的发现应该及时调整相关的服务工作。二是有效性原则,在管理与监督中评价的内容应该适用于档案信息用户,便利用户。三是整体性原则,就管理与监督而言,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进行分析评价,避免出现片面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进程,是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需要不断转变思路与发展创新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时间规划,多方面多层系统整合的工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必须要意识到信息化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要及时做好思想转变,来应对信息化时代不断推陈出新的社会需求以及突发情况,充分利用全新的理念来针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俊敏.我国档案数字化中档案著录问题探析[J].兰台世界,2014(05).

[2]刘国化.档案工作中大数据框架构建及应用思考[J].档案管理,2014(02).

[3]沈全保.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6(04).

[4]薛四新.现代档案管理基础[M].广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周枫.国内档案学领域"大数据"研究述评[J].档案,2014(6).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探析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档案管理现代化中档案管理原理的运用分析